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丑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8月5日 (四) 16:25 由 怡然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已移除至奇石的重定向)
前往: 導覽搜尋

《丑石》是中國當代作家賈平凹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丑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裡,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留在這裡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丑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

於是,伯父家蓋房子,想以它壘山牆,但苦於它極不規則,沒稜角兒,也沒平面兒;用鏨破開吧,又懶得花那麼大力氣,因為河灘並不甚遠,隨便去掮一塊回來,哪一塊也比它強。房蓋起來,壓鋪台階,伯父也沒有看上它。有一年,來了一個石匠,為我家洗一台磨石,奶奶又說:用這塊丑石吧,省得從遠處搬動。石匠看了看,搖着頭,嫌它石質太細,也不採用。

它不象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象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渙沙捶布;它靜靜地臥在那裡,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銹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夥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裡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們的,是在那石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凹兒,雨天就盛滿了水。常常雨過三天了,地上已經乾燥,那石凹里水還有,雞兒便去那裡喝飲。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們盼那滿月出來,就爬到其上,翹望天邊;奶奶總是要罵的,害怕我們摔下來。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來,磕破了我的膝蓋呢。

人都罵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終有一日,村子裡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後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丑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嚮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污土裡,荒草里,一躺就是幾百年了?!

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麼不一般,卻怎麼連牆也壘不成,台階也壘不成呢?」

「它是太醜了。」天文學家說。

「真的,是太醜了。」

「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丑為美的。」

「以丑為美?」

「是的,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台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小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丑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麼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着一切?而我又立刻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丑石》賞析

這篇借物議理的散文,藉助了一個公認為平凡的對象——一塊頑石,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所謂的一般性可能也有例外。作者通過強烈的對比,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無知,並不能掩蓋和抹殺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表面上平淡無奇,不代表自身沒有價值。

中國的文學家似乎對石頭情有獨鍾,《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化自一塊集日月精華於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他筆下的石頭其實是一塊通靈寶玉。而賈平凹的《丑石》中所寫的卻的的確確是一塊石頭,一塊真正的「丑石」。

《丑石》的故事很像現代版的「和氏璧」,楚國人卞和在山中發現了一塊玉璞,他斷定其中藏有美玉,先後將其獻給厲王和武王,均被玉匠認為只是塊石頭,他因此獲罪而失去了雙腳。直到文王繼位,才「剖開頑石方知玉,淘盡泥沙始見金」,終於以和氏璧的真面目示人,使它成為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相比之下,丑石的命運似乎更悲慘一些。因為和氏璧雖不為普通玉匠所識,卻還有卞和的加意珍惜,而丑石卻從天上隕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人們的白眼和咒罵。村民們沒有一個人喜歡它,大A嫌它丑而無用,既不能用來壘牆,也不能用來鋪台階、洗石磨;孩子們也因為它身上的綠苔、黑斑而漸生厭惡之情,想合夥搬走他。對於世俗的種種誤解、冷眼,丑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正因為丑石的異相、醜陋才表明它不同尋常的來歷:「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即使隕落凡間,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頑強,而不像一般妁頑石那樣用來做牆、做台階,用來雕刻、捶布,而是在誤解中執着地生存。

賈平凹的這篇散文語言直白、樸實,沒有在結構上刻意求新,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平平淡淡地將一塊石頭的遭際娓娓道來。但就是這塊丑石卻能引起我們心靈上的震撼和共鳴。它不像一般的散文,僅能給我們帶來輕鬆和愉悅,它分明是一篇包含極深人生道理的哲理散文,引人深思。很多人將這篇文章看作賈平凹的夫子自道,其實從那塊「丑到極處」又「美到極處」的丑石身上,我們何嘗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平凡的我們有時會因為自己沒有傾國傾城之貌,沒有顯赫的家庭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殊不知一個人真正的動人之處並不在於外表和出身,而是來自內在的涵養以及人格的魅力。每個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即使自己相貌和出身略遜於他人,我們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因為每個人體內都蘊藏着一股巨大的潛能,只要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就會有一番作為和成就。李白曾豪邁地吟詠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詩句,我們也應相信天造之才,各有其用,只要我們有充分的自信,就會擁有美麗、完美的人生,因為自信的人身上會閃耀動人的光彩。

人生之路並非全由鮮花、掌聲和讚譽鋪就,在我們享受成功的喜悅之前必得經過一番礪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丑石在人間的遭遇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過程呢?古往今來,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必先有一番挫折。每個人必須認清自己的能力,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此而不懈努力。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要學會忍受寂寞,要有丑石的堅韌和頑強,即使受到一時的冷落也堅持自己的理想,不去迎合和俯就世俗的標準。丑石就是因為沒有漢白玉的細膩,無法刻字雕花;沒有大青石的光滑,無法浣紗捶布而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一直以來我都堅信那句已經被人重複過千百遍的名言:「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只要我們具有了默默承受誤解、寂寞的美德,不怨天尤人,就會在沉默與等待中使自己趨於成熟、完美。只要有真才實學,就不必依賴相貌和出身來博得大家的注意,也不必慨嘆生不逢時。出眾的才華會令自己脫穎而出,會為人生譜寫最華美的篇章。[1]

作者簡介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是當代中國一位最具叛逆性、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1997年憑藉《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藉《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

創作背景

平凹散文創作始於80年代初,在這之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小說創作上,偶爾也零星有過一點散文面世。從1981年起,他開始了進攻散文方面,落款寫在靜虛村的一系列散文的發表,標誌他在散文園地里也想露一手。事實上,如《丑石》等在讀者中也迅速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倒並不是因為他當時已是一個頗負聲望的小說家,從而沾一點光,使得散文也隨之有了身份。要說沾光,倒是沾了當時的政治氣候的大環境的光,因為當時正在對文革以及以往的一些冤假錯案所造成的大大小小的丑石在落實政策,所以諸如他的《丑石》之類的散文的面世,無疑能激起不少的人的共鳴。就其散文創作而言,尚缺乏個必,師法的痕跡較為明顯,多少還有些書呆子味,把生活簡單化了。

作品賞析

主題思想

這篇借物說理的散文,藉助了一個公認為平凡的對象——一塊頑石,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作者通過強烈的對比,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無知,並不能掩蓋和抹殺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在形象的貶值里,精神增值了!我們不能僅憑事物的外表,去評論它的價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靈看到的才是真的。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藝術手法

《丑石》這篇散文,其主要表現手法是借物喻人,體物言志,而對「丑石」的描寫,作者又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先是極力描寫丑石的「丑得不能再丑」:「它黑黝黝的顏色」,暗淡無光,「牛似的模樣」,靜靜地臥在那裡礙着地面;形狀「極不規則」,「沒稜角兒,也沒平面兒」。同一般石頭比,用來壘山牆,到河灘「隨便去捎一塊回來,哪一塊不比它強」,壓台階「也沒有看上它」,制磨「嫌它石質太細,也不採用」,同漢白玉比,它不細膩,不能用來刻字雕花;同大青石比,它不光滑,不能用來洗紗捶布。在描述丑石的「丑得不能再丑」的同時,步步加深地寫人們由於無知而誤解,產生對它的冷漠態度及其不幸境遇。

「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繁衍,枝蔓上下,「它竟銹上了綠苔、黑斑」。形象地表現了丑石的不幸遭遇。文中所寫的「丑石」實際上是一塊隕石。用一般頑石的標準來衡量這塊隕石,當然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美的標準,隕石自有隕石的美的標準,而把隕石當做頑石來看,誤認它是一般的頑石,拿頑石的美的標準來衡量隕石,它自然丑的。如果它符合一般頑石的美的標準,它只能是頑石,而不成其為隕石了。所以,它的丑,正是它做為隕石美的所在。欲揚先抑,抑中有揚,所以說它是「以丑為美的」,「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這裡邊就包含着這個極為深刻的辯證的耐人尋味的哲理。

作者在寫丑石的「丑得不能再丑」的同時,又形象地描寫人們對它的冷漠態度是為了與後文寫人們發現「丑石」原來是一塊隕石而表現出的「驚奇」、「感嘆」、「羞愧」、「讚頌」,形成顯明的對照。這就不難看出,作者的構思是新穎的,別出心裁的。本文的精美不僅表現 在構思的新穎上,還表現 在遣詞造句的精當上。如文章第一句「遺憾」一詞,包含着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含義,起了統領全文的作用。這塊石頭,被誤認為「丑石」,人們討厭它、咒罵它、嫌棄它。「人們都罵它是丑石,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而它對它自己的冤枉,對自己的不幸遭遇,非但毫無怨恨,「不屑於誤解」,「竟會默默地忍受二三百年」,我遺憾它的忍受精神。

丑石有過光輝的過去和偉大的貢獻,「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它給了我們光明、嚮往、憧憬」,它對自己的美毫不誇耀,不顯示,即使被誤解而遭受不幸,也毫不聲張,我遺憾它這種寂寞的生存。「我」由於自己的無知而不辨美醜,以美為丑,誤解了丑石,使其遭受非難和不幸,「我」遺憾自己的無知。同「遺憾」一詞一樣,「驚奇」一詞與它象兩顆明星遙相輝映,也蘊含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意義。總之《丑石》這篇精美的散文,運用借物喻人、體物寫志的手法,通過丑石在天上的光輝燦爛,到落地後被誤解遭譏諷的昨夭,直至消除誤解,揭示隕石面貌恢復榮謄的如今的曲折境遇的描述,讚頌了那種不屑於誤解、寂寞生存的偉大精神,啟迪人們如何正確地對待曲折的人生。[3]

作品評價

中國的文學家似乎對石頭情有獨鍾,《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化自一塊集日月精華於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他筆下的石頭其實是一塊通靈寶玉而賈平凹的《丑石》中所寫的卻的的確確是一塊石頭,一塊真正的「丑石

——柳 靖 [4]

參考資料=

  1. 軒宇閱讀網
  2. 瑞文網
  3. 《中學語文園地》, 2005, Z2期
  4. 《閱讀與鑑賞:高中版》, 2002, 01期: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