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批判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十批判書》,研究中國先秦思想史的哲學著作。郭沫若(見「青銅時代」)著。1945年重慶群益出版社初版。1954年人民出版社改排出版。1982年收入《郭沫若全集》。
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等10篇文章,約30萬字。《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通過對古史研究中的資料問題和「封建」、「井田」、「人民」、「工商」、「奴隸」等重大問題的論述,發表了若干新的見解,修正了1930年《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關於殷代是原始社會末期、周代是奴隸社會開始等觀點,堅持中國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奴隸社會的論斷。其他幾篇文章對孔丘、墨翟、孟軻、韓非等先秦諸子和呂不韋、秦始皇等人的簡要生平、著作、思想源流及演變、政治、經濟、哲學、倫理思想、先秦諸子之間的相互聯繫、對後世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和考辨,提出許多獨到見解而自成一說。認為孔丘的基本立場是順應當時的社會變革潮流的,企圖建立一個新的體系以為新來的封建社會的韌帶,孔孟比較富於人民本位的色彩;墨翟是一位宗教家,站在王公大人的立場上,提倡政治獨裁和天志,與孔丘思想處於相反的地位;探討了稷下道家三派的興衰在當時學術界的重大影響;肯定了前期法家,尖銳抨擊韓非的「法術」、「君主本位」思想,認為韓非的思想是法西斯理論和極端的王權論;針對當時有人歌頌秦始皇而有意阿世,否定了秦始皇的極權主義,斥之為「大獨裁者」。
本書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先秦思想的開拓性著作,在中國歷史、思想史、哲學史的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引起學術界的較大反響和爭鳴。其中,對一些人物的思想、歷史作用等評價系一家之言,至今仍引起學術界的爭論。
工具書的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1]。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2]。
參考文獻
- ↑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人民數字聯播網,2020-05-13
- ↑ 工具書的特徵,豆丁網,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