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津五大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月4日 (五) 10:40 由 Longer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天津乃至中…”)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五大道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建筑3所、还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
   2011年,五大道被天津市规划局确定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

建築特點 五大道

五大道.jpg

天津最早的小洋樓住宅,多為開闢租界的洋人們居住。那時五大道地區還是一片水窪葦盪。洋人們的住宅挨着辦公區,靠近解放路一帶,還有一些在河北原意大利租界的馬可波羅廣場周圍。進入20世紀後,一方面社會與朝政更迭變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風港;另一方面天津得地理,交通與海關之利,充滿了商機。

歷史沿革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五大道地區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窪塘淀。在這片

天津五大道

荒蕪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窩棚式的簡陋民居,當時有「二十間房」、「六十間房」、「八十間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後劃為英租界。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開闢,五大道地區被劃為英租界。1911年辛亥革命後,許多清朝皇親國戚、遺老遺少從北京來到天津租界寓居;另外許多富賈巨商、各界名流、紅角、北洋政府時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過足跡。一些北洋政府內閣包括總統、總理、總長、督軍、省長、市長等各界名流人士百餘人下野後在此寓居,力圖東山再起。五大道成為「國中之國」是因為社會與朝政更迭變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風港,而且天津得地理、交通與海關之利,充滿了商機。 五大道地區,作為天津租界市政園林和民居建築的典型代表而別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態萬千的西式建築群體景觀;第二,建築的私密性構成了深幽寂靜的街市風格;第三,近代許多政客買辦、達官顯貴居於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