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涼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4月13日 (二) 12:45 由 龙城悠悠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平涼市位於甘肅省東部,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4°54′-35°43′、東經105°30′-107°45′。東鄰陝西咸陽,西連甘肅定西、白銀,南接甘肅天水和陝西寶雞,北與寧夏固原、甘肅慶陽毗鄰。總面積11169平方千米。總人口232萬人(2013年)。轄1個市轄區、6個縣,即涇川、靈台、崇信、華亭、莊浪、靜寧六縣和崆峒區。市政府駐崆峒區西大街141號。

地處隴山(關山)東西兩側,主峰桃木山,是涇河與渭河支流葫蘆河的分水嶺。海拔在890~2857米之間。屬中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均氣溫7.1~10℃,年均降水量450~700毫米。寶中鐵路及312國道、寶(雞)平(涼)、秦(安)隆(德)等公路縱橫境內。名勝古蹟有崆峒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雲崖寺國家級森林公園,柳湖、太統山、紫荊山、蓮花台,仰韶、馬家窯、齊家、寺窪文化遺址,王母宮石窟、南石窟寺、石拱寺、龍隱寺、唐李元諒墓、明代寶塔等。

歷史沿革

前秦置平涼郡,隋、唐、五代至北宋年間,分別置安定郡、渭州。元、明、清為平涼府,1913年廢府,先後屬涇原道、甘肅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設平涼專區,專署駐平涼縣,轄平涼、化平、靈台、崇信、華亭、固原、莊浪、隆德、涇川等9縣。1950年,由平涼縣城關區設平涼市;將莊浪縣劃歸天水專區,原屬定西專區的靜寧、西吉(駐穆家營)、海原3縣劃入平涼專區,原化平縣改名為涇源縣;平涼專區轄1市、11縣,專署駐平涼市。

1953年,平涼市改為省轄市,涇源縣改設涇源回族自治區(縣級),將固原、西吉、海原3縣劃歸西海固回族自治區,平涼專區轄7縣、1自治區。1955年,將原慶陽專區所屬慶陽、華池、合水、正寧、寧縣、鎮原、環縣等7縣劃入平涼專區,涇源回族自治區改為涇源回族自治縣。1956年,原屬天水專區的莊浪縣劃入平涼專區,平涼專區轄15縣、1自治縣。

1958年,平涼市劃歸平涼專署領導;將隆德縣和涇源回族自治縣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撤銷平涼縣,併入平涼市;撤銷崇信縣,併入華亭縣;撤銷靈台縣,併入涇川縣;撤銷華亭縣,併入平涼市和涇川縣;撤銷華池縣,併入慶陽縣;撤銷正寧縣,併入寧縣;撤銷合水縣,併入慶陽、寧縣2縣;撤銷莊浪縣,併入靜寧縣;平涼專區轄1市、6縣。1961年,將慶陽、環縣、鎮原、寧縣4縣劃歸慶陽專區;恢復華亭(駐華亭)、莊浪(駐水洛城)、靈台、崇信4縣,平涼專區轄1市、6縣。1964年,撤銷平涼市,恢復平涼縣,平涼專區駐平涼縣。

1970年,平涼專區改稱平涼地區,地區駐平涼縣,轄平涼、涇川、靈台、崇信、華亭、莊浪(駐水洛城)、靜寧等7縣。1983年,撤銷平涼縣,設立平涼市,以平涼縣的行政區域為平涼市的行政區域。平涼地區駐平涼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涼地區總人口2067102人,其中,平涼市454996人、涇川縣306267人、靈台縣204537人、崇信縣99449人、華亭縣168944人、莊浪縣395850人、靜寧縣437059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平涼市常住總人口2068033人,其中,崆峒區504848人,涇川縣281145人,靈台縣183937人,崇信縣102116人,華亭縣189333人,莊浪縣382827人,靜寧縣423827人。

2015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5〕49號)批覆同意:崆峒區撤銷安國鄉、柳湖鄉,設立安國鎮、柳湖鎮;涇川縣撤銷黨原鄉、豐臺鄉、飛雲鄉,設立黨原鎮、豐臺鎮、飛雲鎮;靈台縣撤銷西屯鄉、上良鄉,設立西屯鎮、上良鎮;崇信縣撤銷柏樹鄉,設立柏樹鎮;華亭縣撤銷上關鄉,設立上關鎮;莊浪縣撤銷臥龍鄉、陽川鄉、盤安鄉,設立臥龍鎮、陽川鎮、盤安鎮;靜寧縣撤銷甘溝鄉、古城鄉、仁大鄉,設立甘溝鎮、古城鎮、仁大鎮。

視頻

平涼市 相關視頻

平涼市~甘肅
甘肅平涼城市形象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