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北牡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Hwx讨论 | 贡献2020年8月6日 (四) 14:03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北牡蒿

中文名:东北牡蒿

学 名:Artemisia manshuric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 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菊科 Compositae

亚 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族:春黄菊族 Anthemideae

亚 族:菊亚族 Chrysantheminae

属:蒿属 Artemisia

亚 属:龙蒿亚属 Subgen. Dracunculus

组:牡蒿组 Sect. Latilobus

种:东北牡蒿

分布区域:中国黑龙江、吉林、

辽宁、河北及朝鲜,日本

系:牡蒿系 Ser. Japonicae Krasch. ex Poljak.

东北牡蒿,多年生草本。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生于低海拔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的山坡、林缘、草原、森林萆原、灌丛、路旁及沟边等。朝鲜北部及日本也有。[1]

东北牡蒿形态特征

植株:多年生草本。 东北牡蒿(6张)

根:主根不明显,侧根数枚,斜向下;根状茎稍粗,短,具数枚营养枝,营养枝长10-25厘米。

茎:茎少数或单生,高40-80(-100)厘米,有纵棱,紫褐色或深褐色,分枝细,短,斜向茎端;茎、枝初时被微柔毛,后脱落无毛。

叶:叶纸质,初时两面被微毛,后脱落无毛;营养枝上的叶密生,叶片匙形或楔形,长3-7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圆钝,有数枚浅裂缺,并有密而细的锯齿,基部渐狭,无柄;茎下部叶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5深裂或为不规则的裂齿,无柄,花期凋谢;中部叶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2.5-3.5厘米,宽2-3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或偶成掌状式的全裂或深裂,每侧有裂片1-2枚,裂片狭匙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2-3毫米,每裂片具3浅裂齿或无裂齿,叶 东北牡蒿(5张) 基部有小形的假托叶;上部叶宽楔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先端常有不规则的3-5全裂或深裂片;苞片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不分裂。

花:头状花序近球形或宽卵球形,直径1.5-2毫米,具短梗及小苞叶,下垂或斜展,在细的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而长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略小,披针形或狭卵形,中层总苞片长卵形,外、中层总苞片背面绿色,无毛,边宽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半膜质;雌花4-8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6-10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花柱短,先端稍膨大,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不明显。

果:瘦果倒卵形或卵形。

花果期:8-10月。

东北牡蒿生长环境

生长于低海拔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的山坡、林缘、草原、森林草原、灌丛、路旁及沟边等。

东北牡蒿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朝鲜北部及日本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我国东北。

东北牡蒿主要价值

入药,有消炎、解毒、清热等效。

较好的活血止血及抗炎的作用。入药,有消炎、解毒、清热等效。

东北牡蒿命名来源

(植物研究)[Komar Ec Alis Key P1 FarEast Reg USSR 2: 1053 1932]

参考来源

  1. 东北牡蒿,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