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北牡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8月6日 (四) 14:03 由 Hwx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北牡蒿

中文名:東北牡蒿

學 名:Artemisia manshuric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菊科 Compositae

亞 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族: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亞 族:菊亞族 Chrysantheminae

屬:蒿屬 Artemisia

亞 屬:龍蒿亞屬 Subgen. Dracunculus

組:牡蒿組 Sect. Latilobus

種:東北牡蒿

分布區域:中國黑龍江、吉林、

遼寧、河北及朝鮮,日本

系:牡蒿系 Ser. Japonicae Krasch. ex Poljak.

東北牡蒿,多年生草本。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部);生於低海拔濕潤或半濕潤地區的山坡、林緣、草原、森林萆原、灌叢、路旁及溝邊等。朝鮮北部及日本也有。[1]

東北牡蒿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 東北牡蒿(6張)

根:主根不明顯,側根數枚,斜向下;根狀莖稍粗,短,具數枚營養枝,營養枝長10-25厘米。

莖:莖少數或單生,高40-80(-100)厘米,有縱棱,紫褐色或深褐色,分枝細,短,斜向莖端;莖、枝初時被微柔毛,後脫落無毛。

葉:葉紙質,初時兩面被微毛,後脫落無毛;營養枝上的葉密生,葉片匙形或楔形,長3-7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圓鈍,有數枚淺裂缺,並有密而細的鋸齒,基部漸狹,無柄;莖下部葉倒卵形或倒卵狀匙形,5深裂或為不規則的裂齒,無柄,花期凋謝;中部葉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2.5-3.5厘米,寬2-3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或偶成掌狀式的全裂或深裂,每側有裂片1-2枚,裂片狹匙形或倒披針形,長1-2厘米,寬2-3毫米,每裂片具3淺裂齒或無裂齒,葉 東北牡蒿(5張) 基部有小形的假託葉;上部葉寬楔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先端常有不規則的3-5全裂或深裂片;苞片葉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不分裂。

花:頭狀花序近球形或寬卵球形,直徑1.5-2毫米,具短梗及小苞葉,下垂或斜展,在細的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狹而長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略小,披針形或狹卵形,中層總苞片長卵形,外、中層總苞片背面綠色,無毛,邊寬膜質,內層總苞片長卵形,半膜質;雌花4-8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6-10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花柱短,先端稍膨大,2裂不叉開,退化子房不明顯。

果:瘦果倒卵形或卵形。

花果期:8-10月。

東北牡蒿生長環境

生長於低海拔濕潤或半濕潤地區的山坡、林緣、草原、森林草原、灌叢、路旁及溝邊等。

東北牡蒿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部);朝鮮北部及日本也有。

模式標本采自我國東北。

東北牡蒿主要價值

入藥,有消炎、解毒、清熱等效。

較好的活血止血及抗炎的作用。入藥,有消炎、解毒、清熱等效。

東北牡蒿命名來源

(植物研究)[Komar Ec Alis Key P1 FarEast Reg USSR 2: 1053 1932]

參考來源

  1. 東北牡蒿,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