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抗二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Yqsong讨论 | 贡献2021年1月4日 (一) 21:03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第一抗体就是能和非抗体性抗原(特异性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种类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第二抗体是能和抗体结…”)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一抗体就是能和非抗体性抗原(特异性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种类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第二抗体是能和抗体结合,即抗体的抗体,其主要作用是检测抗体的存在,放大一抗的信号。

简介 折叠第一抗体 第一抗体就是能和非抗体性抗原(特异性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种类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折叠第二抗体 第二抗体是能和抗体结合,即抗体的抗体,其主要作用是检测抗体的存在,放大一抗的信号。二抗是利用抗体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的性质,去免疫异种动物,由异种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的针对于此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用抗AIV H5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兔抗AIV IgG为第二抗体。

折叠区别 第一抗体就是平常所说的抗体,即能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第二抗体是能和抗体结合的,即抗体的抗体。主要用于检测抗体的存在。一抗是针对抗原的抗体,二抗是针对一抗的抗体。即抗体也可以充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也就是说,抗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由B细胞可以产生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殊蛋白质。一抗二抗都是一种可以特异结合别的物质的基团,而且一抗可以至少结合两种其他基团(底物和二抗)。

一抗:可以特异结合底物,就是识别出我们想要检测的东西。一抗和底物结合与否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二抗:可以和一抗结合,并带有可以被检测出的标记(如带荧光、放射性、化学发光或显色基团),作用是检测一抗。 如果一抗自己带有可以被检测出的标记(如带荧光、放射性、化学发光或显色基团),则不需要二抗。但这样成本很高,因为一种一抗只识别一种底物。所以如今的设计一般是二抗带上可检测标记,再来检测一抗。而一抗识别底物。这样,当一抗结合到底物上,就可以通过二抗检测出来。

折叠编辑本段举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就是以一抗作为探针,它与目的蛋白作用并连接,再用带有荧光(或同位素)标记的二抗与一抗作用,最后显色,发光位置就有目的蛋白。

折叠编辑本段定义 生物素第一抗体标记图 生物素第一抗体标记图 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这种反应既可在机体内进行,也可以在机体外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的过程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包括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非特异性促凝聚两个阶段,以及由亲水胶体转为疏水胶体的变化。

HBsAg(表面抗原)

HBsAb(表面抗体)

HBeAg(E抗原)

HBeAb(E抗体)

(核心抗体)

最多见的是"三抗"阳性:"抗-HBs+、抗-HBe、和抗- HBc+",这说明乙肝病毒感染结束,体内病毒清除,提示这个人免疫功能十分正常,可以献血,也可以应用他的血制造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门(HBIG),用于对乙肝的防治。

二抗阳性"即"抗-HBs+和抗-HBe+"或"抗-HBs+和抗-HBc+"

折叠编辑本段制备方法 折叠原理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具体的方法步骤可有多种。即:用于检测抗体的间接法(图a)、用于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图b)以及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抗原竞争法等等。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ELISA间接法。

折叠操作步骤 方法一 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

包被:用0.05M PH9.6 碳酸盐包被缓冲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1~10μg/ml。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0.1ml,4℃过夜。次日,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分钟。(简称洗涤,下同)。 5%脱脂乳(SMP)或者BSA 37℃(或者RT封闭)封闭1小时。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分钟。 3. 加样: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然后洗涤。(同时做空白孔,阴性对照孔及阳性对照孔)。

4. 加酶标抗体: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抗体(经滴定后的稀释度)0.1ml。37℃孵育0.5~1小时,洗涤。

5. 加底物液显色:于各反应孔中加入临时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1ml,37℃10~30分钟。

6. 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2M硫酸0.05ml。

7. 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也可测O·D值:在ELISA检测仪上,于450nm(若以ABTS显色,则410nm)处,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值,若大于规定的阴性对照OD值的2.1倍,即为阳性。

方法二 用于检测未知抗体的间接法:

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1~10μg/ml, 每孔加0.1ml,4℃过夜。次日洗涤3次。

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未知抗体)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 中,置37℃孵育1小时,洗涤。

同时做空白、阴性及阳性孔对照于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第二抗体(抗抗体)0.1ml, 37℃孵育30-60分钟,洗涤,最后一遍用DDW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