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達(音樂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13日 (四) 23:31 由 Putigay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補充內容)
前往: 導覽搜尋

陳達(1906年~1981年)出生於臺灣屏東恆春。有原住民血統,福佬民歌手、說唱藝人;演唱平埔族歌謠、恆春民謠,又因擅長編詞,有長篇敘事題材和短篇即興演唱創作,被譽為「未經人工改造的遊唱詩人」、「臺灣民間音樂寶石」。 [1]


陳達與恆春半島演唱者的模式一樣,由生活中取材,自編自彈自唱。因對恆春民謠相當著迷,常廢寢忘食。1918年,因家境困難,跟隨姐夫在臺東製糖工廠農場工作。期間仍不忘彈月琴唱恆春民謠自娛。四年後回到恆春,將生活困境與滿腹委屈唱出來,引起村民熱烈共鳴。

1967年,史惟亮、許常惠到全省各地採集民歌。在恆春發現陳達的唱腔、調性獨具一格,此後便積極保存陳達的演唱,並於1971年邀請他到臺北錄製出版唱片《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其中最有名的歌曲,就是《思想起》。1973年,在臺灣基督教福利會安排下,陳達到臺北遊覽,當晚在臺北市長的歡迎聚會中,行政院長蔣經國亦出席,陳達以恆春民謠歌頌及感謝政府,獲得蔣經國的深刻印象並留影合照。1976年,史惟亮與許常惠安排陳達參加第一屆民間藝人音樂會,其後安排他在電視上及臺北餐廳演唱。由於他的歌聲蒼涼,歌詞相當有詩境,加上搭配月琴清唱的情感十分豐沛,大受歡迎,電視與報章媒體紛紛報導。1978年,應雲門舞集邀請,為林懷民描述開拓臺灣的新舞劇《薪傳》伴唱,以思想起的曲調唱出唐山過臺灣的故事,留下他個人最精采豐富的長篇敘事詩;1979年,錄製第二張唱片《陳達與恆春調說唱》。

參考來源

  1. {{http://musiciantw.ncfta.gov.tw/m/musician/M039/summary/ 陳達 福佬民歌手、說唱藝人傳統音樂/福佬音樂、傳統音樂/曲藝/說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