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石鸡

Zjg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1日 (日) 17:09的版本 (added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using HotCat
石鸡

中文学名: 石鸡
拉丁学名:Alectoris chukar
别 称: 朵拉鸡、红腿鸡、嘎嘎鸡、美国鹧鸪
二名法: Alectoris chukar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鸡形目
科:雉科
族: 鹑族
属:石鸡属
种:石鸡
亚 种: 14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Gray, 1830
英文名称: Chuckar
英文名称: Chukar
英文名称: Chukar Partridge
地 位: 巴基斯坦的国鸟

石鸡(学名:Alectoris chukar):是中型雉类,共有14个亚种,体长27-37厘米,体重440-580克,比山鹑稍大一些。两胁具显著的黑色和栗色斑。第1枚初级飞羽介于第5和第6枚飞羽之间,或于第6枚初级飞羽等长;第3枚初级飞羽常是最长的。尾圆;尾长约为翅长的2/3;尾羽14枚。雄者具微小的瘤状距,嘴和足红色。雌雄在羽色上一样,仅在大小上有些不同。嘴、脚珊瑚红色。虹膜栗褐色。眼的上方有一条宽宽的白纹。围绕头侧和黄棕色的喉部有完整的黑色环带。上体紫棕褐色,胸部灰色,腹部棕黄色,两胁各具十余条黑、栗色并列的横斑。 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岩石坡和沙石坡上,以及平原、草原、荒漠等地区。性喜集群。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叶、浆果、种子、苔藓、地衣和昆虫为食。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以及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国鸟。 [1]

目录

形态特征

石鸡头顶至后颈红褐色,额部较灰,头顶两侧亦沾浅灰色,眼上眉纹白色沾棕。有一宽的黑带从额基开始经过眼到后枕,然后沿颈侧而下,横跨下喉,形成一个围绕喉部的完整黑圈;眼先、两颊和喉皮黄白色、黄棕色至深棕色,随亚种而不同;耳羽栗褐色,后颈两侧灰橄榄色,上背紫棕褐色或棕红色,并延至内侧肩羽和胸侧;外侧肩羽肉桂色,羽片中央蓝灰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灰橄榄色;外侧尾羽栗棕色,翅上羽和内侧飞羽与上背相似,初级飞羽浅黑褐色,羽轴浅棕色,外翈近末端处有棕色条纹或皮黄白色羽缘;外侧次级飞羽外翈近末端处亦有一浅棕色宽缘;三级飞羽外翈略带肉桂色。颏黑色,下颌后端两侧各具一簇黑羽;上胸灰色,微沾棕褐色;下胸深棕色,腹浅棕色;尾下覆羽亦为深棕色;两胁浅棕色或皮黄色,具10多条黑色和栗色并列的横斑。

虹膜栗褐色,嘴和眼周裸出部以及脚、趾均为珊瑚红色、爪乌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450-580克,♀440克;体长♂292-370毫米,♀270-362毫米;嘴峰♂18-23毫米,♀17-22毫米;翅♂140-168毫米,♀141-153毫米;尾♂83-110毫米,♀82-108毫米;跗蹠♂37-47毫米,♀37-43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岩石坡和沙石坡上,很少见于空旷的原野,更不见于森林地带。该物种栖息于荒芜干旱和半干旱的山坡上,植被覆盖率低,偶尔有树木和很矮的灌木丛。 在较低的海拔高度,它可以在岩石山坡上找到适合干燥条件的灌木和灌木丛,在葡萄园,橄榄树林和农田中。

生活习性

留鸟。白天活动,性喜集群,有时白天成群窜到靠近山坡的农田地中觅食,遇惊后径直地朝山上迅速奔跑。紧急情况下亦飞翔,飞翔能力强且迅速,但飞不多远即落入草丛或灌丛中。清晨和黄昏时,雄鸡常站在光裸的岩石上或高处引颈高声鸣叫,似‘嘎嘎嘎……’或 ‘嘎拉,嘎拉’声,故当地群众称之为‘嘎嘎鸡’。开始鸣叫时比较缓慢,以后逐渐加快,并重复多次。

主要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叶、浆果、种子、苔藓、地衣和昆虫为食,也常到附近农地取食谷物。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中国、塞浦路斯、埃及、格鲁吉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约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蒙古、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

引进:巴林、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马其顿、新西兰、挪威、葡萄牙、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南非、西班牙、美国(夏威夷)

繁殖方式

繁殖期4月末至6月中旬。4月中下旬即开始发情,期间天刚亮即开始鸣叫,偶尔亦出现雄鸡间的争偶斗争。通常营巢于石堆处或山坡灌丛与草丛中,也有营巢于悬岩基部、山边石板下或山和沟谷间的灌丛与草丛中。巢极简陋,也甚隐蔽,主要为地面的凹坑,内垫以枯草即成。每窝产卵7~17枚,偶尔有多至20枚的。5月初开始产卵,1天1枚,雌鸟产完卵后,常不声不响地从山沟飞出,转到雄鸟近旁,然后与雄鸡相对‘嘎嘎’地叫个不停。卵棕白色或皮黄色、具暗红色大小不等的斑点,卵的大小为38.6-42.5毫米×28.3-31毫米,平均39.5毫米×30.6毫米,重19-20g。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

种群现状

2004年估计全球物种数量为2,000,000只。 在欧洲,繁殖种群估计为488,000-1,680,000对,相当于975,000-3,370,000个成熟个体(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欧洲占全球范围的10%,因此修订后的全球物种规模估计为平均9,000,000-34,000,000只成熟个体,但需要进一步验证此估计值。 中国的数量估计为10,000-100,000对(2009年)。

趋势理由:在欧洲,物种数量估计在11.7年(三代)中接近30%的速度下降(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在黎巴嫩,物种被视为当地数量在减少。 在其他地方,数量被怀疑是稳定的或在当地增加(McGowan和Kirwan 2016)。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石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