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龍鳴九春讨论 | 贡献2020年6月23日 (二) 22:1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红桦'''(学名:Betula albosinensis Burk.)是桦木科 ,桦木属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淡红褐色或紫红色,小枝紫红色,叶片…”)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桦(学名:Betula albosinensis Burk.)是桦木科 ,桦木属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淡红褐色或紫红色,小枝紫红色,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顶端渐尖,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雄花序圆柱形,无梗;苞鳞紫红色,果序圆柱形,序梗纤细,果苞中裂片矩圆形或披针形,侧裂片近圆形,小坚果卵形,膜质翅宽。

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东部、湖北西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常生于山坡杂木林中。

木材坚硬,结构细密,可作用具或胶合板,树皮可作帽子或包装用。

形态特征

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淡红褐色或紫红色,有光泽和白粉,呈薄层状剥落,纸质;枝条红褐色,无毛;小枝紫红色,无毛,有时疏生树脂腺体;芽鳞无毛,仅边缘具短纤毛。

叶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8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较少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重锯齿,齿尖常角质化,上面深绿色,无毛或幼时疏被长柔毛,下面淡绿色,密生腺点,沿脉疏被白色长柔毛,侧脉10-14对,脉腋间通常无髯毛,有时具稀疏的髯毛;叶柄长5-15厘米,疏被长柔毛或无毛。

雄花序圆柱形,长3-8厘米,直径3-7毫米,无梗;苞鳞紫红色,仅边缘具纤毛。

果序圆柱形,单生或同时具有2-4枚排成总状,长3-4厘米,直径约1厘米;序梗纤细,长约1厘米,疏被短柔毛;果苞长47厘米,中裂片矩圆形或披针形,顶端圆,侧裂片近圆形,长及中裂片的1/3。小坚果卵形,长2-3毫米,上部疏被短柔毛,膜质翅宽及果的1/2。

主要价值

木材质地坚硬,结构细密,花纹美观,但较脆,可作用具或胶合板,树皮可作帽子或包装用。

生长环境

阳性喜光树种,常与针叶树种组成针阔混交林,有时亦为纯林。红桦耐寒,耐旱,少病虫害,适应褐色土壤。在天水小陇山林区红桦天然林群落中,红桦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即在该区域内具有较大的生态适应范围,与伴生树种生态位重叠明显,是森林更新的先锋树种。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的天然林区,是秦岭西段高山次生林区主要的森林建群树种之一。在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约占林区总蓄积量的5%,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地。

繁殖方法

苗圃选择:苗圃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海拔1800米左右、地势平缓、避风向阳、排灌流畅的地方,土壤肥沃,土层30厘米以上,土壤为森林腐殖土。

土壤处理:苗圃播种地土壤改良要结合土壤翻耕进行,翻耕分秋耕和春耕,秋耕宜深耕,圃地应施基肥,一般施750-1500立方米/公顷的森林腐殖质土和腐熟的有机肥1500立方米/公顷,腐殖土和有机肥均须过筛后施人。翌年春季土壤化冻后进浅耕,为了提高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在浅耕时,应增施过磷酸钙75-120千克/公顷、尿素30-40千克/公顷。为了防治病虫害,播种前7天用30%硫酸亚铁(工业用)水溶液2千克/公顷均匀浇在土壤中进行土壤消毒,或整地时地表撒施硫酸亚铁粉末300-600千克/公顷灭菌,或用50%辛硫磷可湿性粉剂2克/立方米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中。

整地做床:在春季苗圃地浅耕后进行,苗床以南北向的高床为宜,为了便于苗圃作业,一般苗床的床面长10.0-15.0米、床面宽1.1-1.2米,步道宽0.3-0.4米,要求床面要平整,土粒要细,要拣净草根和石块。苗床两边排水沟一定要流畅,否则易积水,引起苗木立枯病。

种子催芽:一般在4月下旬进行。在播种前7-10天用3-10克/千克硫酸铜溶液浸种4-6小时,或用59.1克高锰酸钾药液浸种2小时,捞出后密封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在室内进行堆放催芽。但对胚根已突破种皮的种子,不能用高锰酸钾液进行消毒,否则将产生药害。催芽温度应保持在18-20℃,要随时观察种子的变化情况,使种子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水分蒸发和种子霉烂。当催芽种子裂口率达30%以上时,应掺人适量消过毒的细土后播种。

栽培技术

整地:穴状整地以品字形配制,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

造林:红桦造林可采用团块状针阔混交造林或造纯林,团块状针阔混交造林能减少针叶树的病虫害发生。

造林密度:纯林、混交林株行距为1.8米×1.7米,密度为3300株/公顷。

造林季节:春秋季节都可以造林,秋季适当深栽,防止冻拔,如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应在秋冬季节。翌年春季造树,成活率87%以上。

栽植前,穴面腐殖土全部回填穴底,居穴中上部栽植,深浅适度,根系舒展,不悬根,不窝根,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正扶直,培土深度至原土痕上2厘米左右,上覆腐殖质土1厘米。土壤干旱要适当深栽,或用保水剂蘸根。

病虫防治

立枯病、猝倒型、根腐型是红桦播种育苗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害,可导致缺苗断行或局部地段绝产。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圃地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排水渠道,防止苗圃地床面、渠道积水。在幼苗出土2/3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1次;7月中旬以后每隔10天喷1次。一旦发现立枯病现象发生,应及时拔掉病株,集中烧毁,再补喷1次,连喷14-21天,直至病症消失。苗木生长期常见的病害有叶锈病,可喷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害虫主要有金龟子、金针虫、象鼻虫,如发现为害现象,立即用50%辛硫磷可湿性粉剂5咖2进行灌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