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銀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時間銀行,先預存照顧服務時數,以後若有要用到時,再從存摺領出來使用,就是說,先替他人提供照護服務,等自己要用時換別人為你服務;而這項新的想法在各國已流行許多年。
沿革
時間銀行這個制度的創使人是一位美國法學家艾德加(Edgar S Cahn)於1980年提出,艾德加因心臟病發,行動不便使他有這個時間銀行的想法,至今己約三十幾年,國際間有1000多個時間銀行組織,例如:瑞士、荷蘭、日本都有相似的制度[1]。
各國時間銀行
台灣時間銀行
台灣最早引進時間銀行是於1995年由弘道老人福利基會會報行長鄭東曜,在日本考查後就將「時間銀行」引進台灣,成為台灣第一個推動間銀行的組織;新北市在2012年推動類似時間銀行稱為「佈老時間銀行」,是台灣第個公辦公營的時間銀行,藉由佈老銀行的推動,鼓勵大家加入志工行列,希望能補足日漸老化而產生照護人力短缺的問題;目前在台灣時間銀行是「存得多,用得少」的狀況;2012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成立「全國互助連線中心」,與各社會福利機構合作,擴充服務據點,把志工存下來的服務時數,讓給需要服務的老人,或者轉回給志工家人,目前做法是存3小時,可以轉換居家服務1小時[1]。
- ↑ 1.0 1.1 [ 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index/11747 不花錢的老後照顧:以擔任志工換取未來照顧的「時間銀行」] fifty plus,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