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2月12日 (四) 21:20 由 Sisle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諡號曰"文懿"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韓菼(1637年-1704年),字元少,別號慕廬,長洲(今蘇州)人。祖父韓治是黃岩知縣。父親韓酚是個秀才,能文。 性嗜酒,有李太白風。順天鄉試時,尚書徐幹學取之遺卷中。康熙十一年(1672年)入國子監做監生。康熙十二年(1673年)狀元,成為滿清第十四位狀元,年三十七歲。授翰林院修撰,修《考經衍義》百卷,歷官日講起居注官、右贊善、侍講、侍讀,禮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1]

人物生平

得益於[徐乾學]的賞識

韓菼出身書香門第。少年讀書,通五經義疏,力求學問, 擅長詩詞古文;他也喜歡山水,常邀好友結伴出遊。做文章,或者出自原本六經,或者出於典雅,超凡脫俗。 若不是得益於徐乾學的賞識,連童試也難以獲中。在應童子試時,他的文章,因不合時俗而被視作「劣文」被斥黜,而且貼在學府牆上「示眾」,成為眾人笑柄。徐乾學因事抵蘇州,讀了他的文章,拍手叫好。將韓菼請來促膝交談,收為門生,帶入京城。

博得康熙帝之恩寵

康熙十一年 (1672)八月,韓菼考中順天鄉試,成為一名舉人,康熙帝以韓菼能文,命撰《太極圖說》,召入弘德殿進講《大學》,主持纂修《孝經衍義》。韓菼以他的文才博得康熙帝之恩寵。 翌年二月,韓菼參加禮部會試,奪得第一名會元。四月,參加殿試。殿試考時務策,韓菼在時務策策文中指斥 "三藩"擁兵自重,圖謀不軌,應盡快撤銷。殿試結束,擔任評卷的"讀卷大臣"把前十名的捲子送呈康熙。康熙正在籌劃撤藩,韓菼的對策正中他下懷,遂在韓菼卷的捲首殊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起居注官。康熙十四年,韓菼出任順天鄉試主考官。康熙十五年,升任遷詹事府右贊善。康熙十六年,韓菼改任左贊善、翰林院侍講。康熙十七年,典順天武鄉試。康熙十八年,乞假回籍。康熙二十三年,復職補任原官,授翰林院侍讀。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帝親試翰林詹事,韓菼名列第二,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再升任內閣學士。康熙二十六年,韓菼復因病乞假回籍,在家居八年。康熙三十四年,召韓菼還京城,出任《一統志》總裁,遷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康熙三十九年,韓菼充經筵講官,授禮部尚書,教習庶吉士。

"篤志經學,潤色鴻業"匾額

康熙極賞識韓菼的才學和人品,詔諭大臣說 :"韓菼乃天下才,風度好,奏對也合朕意。"又下詔道:"韓菼學問優異,文章古雅,曠古少見。"又下詔說:"韓菼所撰文章,能道出朕心中事。" 四十一年十二月,康熙特賜韓菼 "篤志經學,潤色鴻業"匾額。官至禮部尚書、經筵講官。後來,韓菼觸怒龍顏,因教習庶吉士不勤而失寵。雖再三乞退,康熙帝不允。

辭 世

四十三年八月,韓菼病死在禮部尚書任上,享年 68歲。第二年,他被移葬故鄉。他的子女請他的好友朱彝尊題寫墓碑《禮部尚書兼掌翰林院學士長洲韓公菼墓碑》。另一個好友方苞,為他撰寫了墓表《禮部尚書韓公墓表》。

「 崑山三徐」

韓菼正直敢言,不為利害禍福所動。當時「 崑山三徐」(徐元文徐乾學徐秉義)以不法行為被劾,將獲罪。過去與「三徐」素常交往者唯恐避之不及,怕受連累。而韓菼仍早晚登門造府,與徐家往來。還替他們辯解一些不實的罪名。人們稱道韓菼為人有始有終。 韓菼以博學多識、精通經術和文章清新文雅,而極負盛名。他性情恬淡,曠好山水。韓菼為人正直,被乾隆帝所稱讚。

文章清新文雅,足為學林楷模

韓菼死後 48年,即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乾隆詔諭內閣:"故禮部尚書韓菼生平博學多識,精通經術,他所撰寫的文章清新文雅,開一代風氣,足為學林楷模。從前沒有請諡,今加恩追諡,以示褒榮。"賜諡號曰"文懿"。他的同鄉沈德潛,又為他撰寫了祠堂碑記《故禮部尚書韓文懿公祠堂碑記》。乾隆帝傳諭並嘉獎雲:「菼雅學績文,湛深經術,所撰制義,清真雅正,開風氣之先,為藝林楷則。」   

著作

《有懷堂文集》二十八卷、《有懷堂詩集》、《春秋左傳句解匯鐫》六卷。 [2]

「懷才不遇」,偶然相遇,出聯相對「求才得才」

韓菼是清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從小出生於書香門第世家是今天的蘇州人,別號慕廬。他參加考試獲得功名,是清朝的第14位狀元,文采非常好。在獲得功名之後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由狀元官升到了禮部尚書。他非常的愛才,可以說面對有才學的文人只要有自己能夠幫助的地方,他都會給予幫助,愛才求才之心非常真誠。今天我們就要了解的就是他當官時期遇才、愛才、求才的非常有趣的對聯故事。 韓菼非常地喜歡山水,只要有時間就會選擇出去遊玩,去領略山間不同於人世間的風景。經常邀請幾位有同一愛好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去欣賞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徜徉在山水間樂不思蜀。這一天他們一行人來到了一座山莊下,突然聽見隱隱約約約有讀書聲傳來,於是就耐不住好奇之心,根據聲音前去找尋。走到山莊問了旁人,這時才知道原來這裡是某位官僚的私人學習地方,就是私塾。

這天這位官員突然來了興致,於是來到私塾中,親自為學生講授知識。授課的內容是《禮記曲禮篇》。授課時將「臨財毋苟得」的毋都成了母,學生也跟著出了錯。韓菼聽了之後大吃一驚。覺得既然出了錯就要馬上指出來錯誤,於是趕忙走到裡面。但是卻看到教書先生是一位長相俊俏的年輕人,為人也是彬彬有禮的。韓菼指出了錯誤,教書先生只是笑了笑沒有任何回答。韓菼心想這個年輕人不像是不知道自己教書出了錯的呀,肯定是有什麼原因的,就想要了解一下具體情況。於是對這教書先生說道:我特別喜歡對對子,今天看你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年輕人,我們來試一下吧。於是就緊接著出了上聯。

上聯:曲禮一篇無母狗

這個上聯的意思就是說《禮記曲禮篇》這篇文章中並沒有母狗一詞 教書先生立馬就知道了他想表達的意思,於是就對道:

下聯:春秋三傳有公羊

《春秋》三傳有公羊一篇,對聯中一語雙關,上聯的母狗」直接替代了「毋苟」,下聯則以「公羊」對「母狗」更是妙語驚人,對聯對仗工整,而且也很自然。

韓菼聽了之後心中覺得很是佩服沒覺得這個年輕人的確是非常地有才華,就對教書先生說我們一起聊聊吧,教書先生欣然答應。兩人坐下之後韓菼說:你這麼有才華怎麼不去考取功名報效國家,而是在這里當教書先生呢?是不是有什麼原因?如果有,我來給你想辦法解決。對於有才華的人我很樂意給予幫助。

教書先生回答道:我每次都參加了考試,但是總是不能獲得好的名次,都被那些有錢有勢的人佔了我的名額,考的次數多了,我也不願意再參加了。了解了大致的原因之後,韓菼答應為他舉薦。教書先生非常感激,於是奮發圖強,果然取得了好的成績。 [3]


被命修一統志先師司寇公完書也感而有作三首:

  其一(淸·韩菼)

  七言律詩 押支韻  顯示自動注釋 澹蕩江湖玉局隨,苦心作者調誰知?戶庭直欲包山海,義例頻煩托寓卮。

窮盡異書多逸事,得來妙解折群疑。最憐樂善通懷處,嘗許門人贊一辭。


  其二(淸·韓菼)   七言律詩 押先韻  顯示自動注釋 青螺一點故依然,草舍荒煙客可憐。萬里張騫曾鑿空,九州鄒衍欲談天。

人從生死原輕散,筆到山川不易箋。惟有無情芳草綠,猶鋪書帶舊堂前。


  其三(淸·韓菼)   七言律詩 押陽韻  顯示自動注釋 踏紅重到碧山堂,嘆息音容未渺茫。佳句壁間枯落墨,小松階下慘成行。

少孫敢附龍門末,後鄭常依馬帳旁。猶是舊遊風月地,孤燈夜雨照淒涼①。

按:① 俱從門人續修用意,纏綿悱惻,令人增師弟之重。

和東坡饋歲別歲詩

  其一(淸·韩菼)

   《木瓜》知苞苴,厚意聊以佐。濫觴自古人,後來乃以貨。

如聞暮夜間,取印如斗大。豈知幽棲者,歲晚只高臥。

狼藉惟琴書,芳塵凝滿座。借問腐儒餐,無乃出馬磨。

敢波及父老,簡略誠吾過。清風儻可贈,於喁請君和。


   其二(淸·韓菼)  冉冉年復盡,跳丸不肯遲。出宿飲醆者,俯仰安可追。

行行重行行,去者天一涯。君自此遠矣,勞苦問歸時。

歲去尋當來,決無食言肥。行看春女思,復見秋士悲。

花開即花落,銜杯不須辭。醉鄉無日月,或忘吾久衰。


   其三(淸·韓菼)   日月不我與,守者添畫蛇。人生蟣虱耳,譬若褌中遮。

魯儒愛尺璧,櫝毀可奈何。或者起揮戈,跳去寂無嘩。

聊為烈士吟,復擊漁陽撾。黃雞才曉唱,白駒又飛斜。

君看彭與殤,修短俱蹉跎。不如秉燭游,達者及足夸。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