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T-80主戰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4月21日 (二) 23:13 由 Two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T-80主戰坦克(俄文: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 Т-80 ,英文:T-80 Main Battle Tank )是20世紀70年代蘇聯研製的第三代主戰坦克。該坦克由T-64主戰坦克發展而來,是歷史上第一型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批量生產的主戰坦克。


t-80主戰坦克於1976年裝備。機殼和塔架的正面部分是用複合裝甲製成的,護罩是用鋼裝板用防滲橡膠製成的。戰鬥部和控制室的內壁用聚合材料襯裡。動力裝置由GDD-1000t 燃氣渦輪發動機組成,功率1000馬力。雙塊機械傳動裝置行走部分是一個小鏈軌和彈性金屬鉸鏈。液壓減振器安裝在1、2和6個懸架扭力杆懸掛上。它的產量超過了更現代的T-90主戰坦克,並大量出口其最終版本T-80U。除了俄羅斯、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塞浦路斯、巴基斯坦、韓國等國也有T-80坦克及各種衍生型號服役。俄軍計劃在2025~2030年服役新坦克,新坦克將取代T-62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和T-80主戰坦克。[1]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T-80主戰坦克
        外文名稱         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 Т-80 (俄語)
        研製時間         1969年
        定型時間         1976年
        服役時間         1976年8月
        別   名         飛行(俄文:Летающий Танк)


發展沿革

T-62主戰坦克多視圖圖片來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研製歷史

1949年,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設計師 Starostienko 開始着手研製渦輪發動機坦克。不過當時可用的渦輪發動機質量很差,計劃很快就停止了。然而,1955年,在 Ogloblin 的指導下,在基洛夫工廠建造了兩個額定功率為1000馬力的新型渦輪發動機。1957年,由約瑟夫·科京領導的一個小組建造了另外兩個原型車(278工程)。這兩個原型車和IS-7重型坦克以及T-10重型坦克相比更大,以適應大型GTD-1渦輪發動機。這些重53.5噸,裝備有130毫米坦克炮的大傢伙們,最高時速達到了驚人的57.3公里/小時(35.6英里/小時),但大量的能源消耗使得行駛里程減少到了300公里(190英里)。在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覺得重型坦克沒有前途,發展就停止了。

1969年,蘇聯終於出現了較為成熟的裝備燃氣輪機的T-64坦克,這次的坦克解決了懸掛不可靠,燃氣輪機進塵過多問題,然而這一次也慘遭否決,原因很簡單,這型坦克和原本的T-64比,火力和防護沒有任何改變,油耗卻翻了整整一倍。如果坦克有情感的話,這時的T-80的內心想必是接近崩潰的。然而否極泰來,當烏斯季諾夫元帥接任蘇聯國防部長一職後,對燃氣輪機有濃厚興趣的他立刻對這個項目大開綠燈,並且宣布該項目迅速投產,這才有了T-80坦克。


研發背景

T-80是其前身T-64坦克的演變。作為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最現代化的坦克設計,T-64與蘇聯之前的裝甲車輛相比擁有截然不同的設計,例如T-54/55和T-62:T-64是第一輛用機械自動裝彈機取代人類裝載機的蘇聯坦克,這種裝置成功將車組人員從四人減少到三人;T-64使用了創新性的複合裝甲,它將陶瓷和鋼板堆疊在一起,與普通的鋼板相比具有更高防護能力。此外,T-64坦克還採用輕質、小直徑的全鋼車輪。

不過因為下塔吉爾占用了大量的T-64坦克的改進資金,瞞天過海地研製出了T-72坦克,這引起了鄂木斯克極大的不滿與憤怒。為了平息鄂木斯克的怒火,蘇聯索性讓鄂木斯克在T-64坦克的基礎上再搞出一種坦克來。由於1967年裝備的T-64主戰坦克,其主要作戰指標大大超過了鐵幕之外的M60主戰坦克。然而,在美國和德國,自1965年以來開始合作建立一個新一代的主要作戰坦克,要求具有更高的機動性,該火炮採用PTUR發射器,口徑155毫米的火炮和Shileil複合裝甲。蘇聯坦克製造業需要對北約的挑戰作出回應。1968年4月16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蘇聯部長會議的聯合決議獲得通過,根據該協議,基洛夫工廠的任務是開發一個T-64主戰坦克與燃氣輪機動力裝置相結合的新型坦克。[2]


研發過程

鄂木斯克在火控系統方面下了很大工夫。T-80坦克的火控系統比T-72的更好,新型T-80U坦克的火控系統甚至比T-90坦克的還好。但T-80坦克的夜視裝置不如T-90。不足之處是,T-80坦克的火炮與自動裝彈機仍然沿用T-64坦克的,雖然減輕了蘇聯後勤部門的壓力,但因該型裝彈機不能將彈殼拋出車外而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另外,烏克蘭的T-80UD坦克採用的都是K型裝彈機。早期T-80坦克可發射與T-64坦克相同的AT-8「鳴禽」反坦克導彈。從T-80U與T-80UD坦克開始,就可以發射與T-72坦克相同的激光制導導彈了。

早期的T-80產量不大,因為他的價格和T-64比近乎荒謬,單車價格是T-64的三倍之多。紅軍都已經認為T-64成本高昂了,自然也就對T-80並不感冒。並且掛有爆炸反應裝甲,可發射炮射導彈的T-64坦克的防護能力以及打擊能力都十分優秀,所以T-80的產量並不大,在1978年停產時,總產量應該不超過200輛。之後的T-80B是真正開始量產的第一種型號的T-80,更換了炮塔,強化了複合裝甲,升級了火控和自動裝彈機,更換大功率發動機與更先進的主炮,這才成為了紅軍的當家花旦。並且在蘇聯解體後,依然在發展,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T-80U。


解體前夕

T-80於1980年初投入使用,由於反覆出現的技術問題,它的生產非常緩慢。1985年登記在冊的有1900輛,1990年登記在冊的有4000輛,蘇聯解體前夕登記在冊的有4839輛,這些人後來被繼承國(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使用和出口。T-80U從未在歐洲部署。相反,T-80B和T-80BVs在1986年至1987年間駐紮在東德。它們的進攻速度使北約擔心,他們推算,整個蘇聯裝甲旅可能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到達大西洋海岸。

但是,在1991年8月19日蘇聯共產黨和盟軍軍事指揮官試圖推翻戈爾巴喬夫的時候,T-80並沒有在東歐開闊的平原上大肆奔走。第四衛隊坎特米羅夫斯卡亞坦克師的T-80UD被派往莫斯科街頭,但政變沒有成功。因為政變企圖失敗,並且部隊士兵拒絕向觀眾和議會開火。此後,約460輛 T-80UD 仍在 塔曼斯卡亞摩托化步兵師 和 坎特米羅夫斯克摩托化步兵師 服役。它仍然是一個昂貴的坦克操作。在1993年10月4日的俄羅斯憲法危機中,6輛T-80UD主戰坦克—— 坎特米羅夫斯克坦克師第12警衛坦克團在俄羅斯議會對面的一座橋上站崗並向其開火。同樣在1998年7月,一輛T-80衝進了新的斯摩棱斯克行政大樓,瞄準它,以抗議幾個月的欠薪。


折戟車臣

T-80系列坦克第一次參加實戰應該是在車臣戰爭。面對車臣武裝分子,T-72和T-80組成的俄羅斯裝甲部隊在格羅茲尼經受了一場噩夢。[3]

由於車組人員沒有受過訓練,也沒有準備好面對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的敵對老兵,那些老兵的機動能力很強,裝備有RPG-7V和RPG-18s。而新兵們的坦克缺乏反應裝甲,也沒有安裝爆炸裝置,甚至發現一些「裝甲盒子」是空的。而叛軍的反坦克火力也明智地打向很少甚至沒有反應裝甲的車輛。

一般來說,三到六次RPG攻擊足以使T-80失效。而且T-80過分強調了正面防禦從而忽視了側面。武裝分子們潛伏於城市的各個角落,等待着俄軍進入死亡的陷阱。手持單兵火箭推進榴彈的武裝人員藏匿於地下室與樓頂之上,對俄軍坦克的頂部,側面,後方進行猛攻,每輛坦克平均被6到7發RPG擊中,T-80與T-72由於俯仰角不足完全沒有反擊能力,城市空間狹小,也無法發揮T-80靈活的機動優勢。由於T-80y的炮彈就存放在坦克兵腳下,一旦爆炸連火葬費都省了。

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有250輛T-80被摧毀。T-80坦克在山地戰與巷戰中無法避免薄弱的側面裝甲被擊毀。很多T-80坦克在戰場上遭到一般性的攻擊就突然爆炸,T-80坦克的炮塔在坦克爆炸時足能飛到300英尺的高度。第一次車臣戰爭毀掉了T-80坦克的聲譽。第二次車臣戰爭中,T-80坦克就再沒有出現過。俄羅斯這次使用的是T-62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雖然T-72主戰坦克偶爾也會被擊中,但因彈藥起火爆炸的情況很少。至於T-62主戰坦克則從來沒有發生過彈藥殉爆現象。


後記

車臣戰爭後,俄軍宣布停止採購使用燃氣輪機的T80系列坦克。俄軍經過評估,認為T-80y在車臣的綜合作戰性能,還不如老式的T-62。T-62至少性能穩定,堅固耐用,內部寬敞,在遠距離進行炮擊掩護是足夠了。

90年代,中國曾經搞到一輛T-80坦克。用當時現役的89式反坦克殲擊車、88式主戰坦克等等新銳裝備,以及反坦克導彈等反覆攻擊,卻始終無法擊穿T80的正面裝甲。而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有1輛T80在戰鬥中,曾經先後被18枚RPG火箭彈、1枚高爆榴彈、3枚迫擊炮彈擊中。坦克損壞嚴重,炮塔變形最終報廢,但仍然在遇襲時能夠猛烈還擊,並且強行駛出危險地區自救。期間,只有1名坦克兵受傷,其他人都毫髮無損。


技術特點

火力系統

這款新坦克借鑑了T-64坦克的許多優勢,除了發射傳統穿甲彈、聚能破甲彈和反人員殺傷彈之外,T-80B的125毫米2A46M-1滑膛炮還可以發射相同的9K112 Kobra炮射導彈,該導彈在5公里距離上的命中率接近100%。由於這種反坦克導彈比普通坦克炮彈要貴很多,因此每輛T-80坦克只攜帶4枚導彈而不是38枚炮彈。這些導彈的目的是打擊超越T-80B常規炮彈範圍的攻擊直升機或具有ATGM(反坦克導彈)能力的車輛。根據測試,T80y在崎嶇地形以時速35公里運動時,仍然可以準確擊中敵人低速運動目標。作為80年代的火炮,它已經可以達到2000米擊穿650毫米的水平,算是很不錯了。另外,T-80坦克還配備了一挺同軸的7.62 x 54毫米 ПКТ車載機槍和12.7 x 108毫米НСВТ高射機槍,可以提供對近處目標的攻擊能力。

НСВТ高射機槍對空中目標的射擊距離「可達到1500米,地面目標2000米」。火炮彈藥配置在戰鬥底部的周界自動裝填機內,自動裝填機作為一個機艙,將發射藥與彈藥分離。炮彈位於水平盤中,頭朝旋轉軸方向排列。部分燃燒套筒的投擲藥以上下托盤的形式垂直安裝。這是一個相同於T-64但不同於T-72主戰坦克和T-90主戰坦克的自動裝填機。根據炮手的指令,圓筒「開始旋轉,將選定類型的彈藥帶到充電面。然後用機電升降機在專用導軌上向上抬升之後,裝藥和炮彈用單程送彈器的一次行程將裝藥角上的彈藥推進炮膛。射擊後,射擊藥殼被一個特殊的裝置捕獲,並轉移到別的地方。該火炮因此獲得了6 - 8發/分鐘的射擊速度,對於這種口徑的火炮來說已經非常高了(這對外國坦克的射速有很大影響)。在自動裝置失靈的情況下,可以人工充電,但在這種情況下,射擊速度自然會下降。具有垂直視場獨立穩定的光學立體測距儀TPD-2-49提供了高精度確定距離的可能性,可以在1 000至4 000米範圍內打到目標。


動力系統

T-80使用了1000馬力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儘管後來的T-80由於問題多多而恢復為柴油發動機。變速箱有五個前進檔和一個倒車檔(而不是七個前進檔和一個倒車檔)。代替了T-64的液氣懸掛系統,採用了經典的扭力杆懸掛,履帶鋪設在六個鍛鋼鋁橡膠包層車輪上。還有後鏈輪和前惰輪。履帶也比T-64稍寬、稍長,因為T-64的地面壓力較低。

由於這些優點,該坦克的最高時速為70公里,有效功率重量比為每噸25.8馬力。這也讓它成為20世紀80年代最靈活的坦克之一。


防護系統

該坦克車體相當低,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前裝甲斜坡(層壓裝甲),由 RHA焊接鋼製成,並且裝甲厚度與T-64相似。這種主裝甲為俄最先進的複合裝甲,在性能上與美國的貧鈾裝甲相媲美。裝甲材料是在淬火硬鋼板內交替嵌入貧鈾材料、特種塑料層、受控變形層而組成的,防穿甲彈與破甲彈的能力分別相當於900毫米和1400毫米厚的均質鋼板。駕駛室在中心線上,在兩人炮塔中,炮手在左邊,指揮官在右邊。

除了炮塔和車體上的複合裝甲橡膠襟翼和側裙板保護側面和較低的船體免受rpg攻擊。T-80U和T-80UM1採用爆炸反應裝甲和強裝甲。主動保護包括Shtora-1爆炸反應裝甲和Arena APS系統,以及Drozd APS(只安裝了有限的數量)。機組人員受到NBC的保護,機艙和炮塔內有 Halon型自動滅火器。炮塔上還使用了排煙機,每側有3到6個,通常的排氣柴油機也被用來製造煙霧。

Shtora-1是一款成熟而又設計精巧的爆炸反應裝甲。Shtora-1模塊被固定在坦克的裝甲表面,呈水平30度左右放置並與主裝甲空出一定距離。爆炸反應裝甲的最外層是一個較薄的金屬外殼,內部是由拋板(向外拋出)、背板(向內拋出)、炸藥、固定物組成的工作組件。金屬射流(頂端速度高達8000米/秒)擊穿外殼和拋板之後產生足以引爆炸藥的熱效應。在爆炸波的推動下,拋板向外飛出而背板向相反方向運動並形成彈性波,使射流出現巨大波動甚至使射流中斷。

此外,在Shtora一1爆炸反擊過程中還有兩個效應:一是在拋板/背板穿越射流時,部分射流物質被消耗,導致其質量降低、動能下降;二是兩塊板在移動過程中有相當於切削的運動,射流頂部(最尖銳、速度最快的部分)被切斷,這樣後續射流「植入」主裝甲的過程顯得異常艱難。需要指出的是:「接觸」-1不是簡單的夾層結構,拋板與背板之間有一個夾角(炸藥塊呈楔形)。炸藥量的不對稱可使拋板在飛出的過程中有旋轉運動,這樣可以更好地毀壞射流。據測算,單層Shtora-1可使破甲彈的威力降低50%,一般而言可提供400毫米的防護能力。蘇聯在T-80坦克上混裝多層爆炸反應裝甲,可提供高達600毫米的防護。


性能諸元

從裝填手位置感受T-62主戰坦克內部圖片來自百家號
重量         43 - 46 噸
車長         7.4米;9.9米(包括主炮)
車寬         3.30米
車高         2.2米
車組         3 人(車長、駕駛員、炮手)
發動機         1250hp(馬力) GTD燃汽輪機
最大時速         75 km/h
油箱容量         1000/400 L (車內/車外)
越壕寬         2.9米
越障高         0.9m
爬坡度         32°
涉水深         1.5m
潛渡深         5m
主武器         125毫米 2A46 滑膛坦克炮
副武器         12.7毫米 НСВТ 高射機槍 1挺;7.62毫米 ПКТ 並列機槍 1挺
彈藥         滑膛炮彈備彈44發 ; 7.62mm機槍彈備彈2000發 ;12.7毫米機槍彈備彈300發 ; 炮射導彈4 - 8枚
火炮俯仰角         -6°~ +18°
火炮旋轉方向         旋轉方向 360°
車體裝甲         200毫米/22°複合裝甲(車首上);100毫米/30°複合裝甲(車首下);40/80毫米/90°鋼(車體後/側)
炮塔裝甲         500毫米/勻質鋼(正面);120毫米/勻質鋼(側面);90毫米/勻質鋼(後部);50毫米/勻質鋼(頂部)
附加裝甲         Shtora-1爆炸反應裝甲
導彈型號         9M119「蘆笛」炮射導彈[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