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池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龍鳴九春讨论 | 贡献2020年4月19日 (日) 16:05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河池''' 简称“河”,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距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314千米,境内…”)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池 简称“河”,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距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314千米,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辖2区9县,总面积3.35万平方千米。2017年户籍人口429.87万人。

河池境内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南出海大通道穿境而过,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要塞,是“南贵昆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交汇的枢纽。河池是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河池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

河池“四区”即革命老区 、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 ;“五乡”即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中国水电之乡 、世界铜鼓之乡 ,世界长寿之乡 ,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2019年全市GDP完成878.10亿元,同比增长6.0%。

中文名称 河池 外文名称 Hechi、Hozciz(壮)
别 名 宜山、金城江 人 口 432.95万人(2018年户籍人口)
方 言 桂柳话、壮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著名景点 世界遗产地——环江、宜州下枧河、南丹温泉、六甲小三峡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辖地区 2区9县
机 场 河池金城江机场 政府驻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百旺路17号
火车站 河池站(在建)、宜州站、金城江站 电话区号 0778
车牌代码 桂M 邮政区码 547000
行政区划代码 451200 地理位置 广西西北部
地区生产总值 878.10亿元(2019年) 面 积 3.35万平方千米
市委书记 何辛幸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池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之间。东西长228千米,南北宽260千米,总面积3.35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池是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河池市辖二区九县中喀斯特地貌出现的面积为21795平方千米,占河池国土面积的65.74%,占广西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24.34%,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也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型出露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王国。

河池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山岭绵亘,岩溶广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分布于边缘地带,北有九万大山,西北有凤凰山、东风岭,西和西南有都阳山、青龙山等山脉。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老高山,海拔1683米,是河池第一高峰。 河池地区岩溶面积大、分布广,占地区总面积的66%。

气候

河池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而炎热,冬短而暖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都在1447~1600小时之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6.9~21.5摄氏度,南部与北部气温相差约6度,大部分地方没有严冬。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600毫米之间,多的地方超过2500毫米,最少的地方也在1000毫米以上。

水文

河池市内的河流主要为红水河、龙江及其支流,属珠江水系。除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外,某些河段如红水河的天峨“小三峡”、大化板兰峡谷和龙江及其支流的六甲峡谷、大小环江、下枧河、古龙河、罗城怀群剑江等。境内建有仅次于三峡电站的广西第一大,全国第二大水电站,位于天峨县城上游15公里处,是“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历史沿革

秦至清代

河池市地域,为先秦时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军攻取岭南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3郡。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控制了整个岭南地区。今河池市地域大部分属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国后,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朱崖、儋耳9郡;在西南设置牂牁郡。

三国时期,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吴国郁林郡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吴国桂林郡潭中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蜀国益州牂牁郡毋敛县地。

两晋,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东兰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桂林郡龙刚县(治所在今宜州市)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桂林郡潭中县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晋属桂林郡龙刚县地,东晋属桂林郡潭中县地;巴马瑶族自治县属晋兴郡增翊县地(一说属广郁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牂牁郡。 南北朝,宋、齐时期,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桂林郡龙定县(治所在今宜州市)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桂林郡潭中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南牂牁郡。

隋朝,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的部分、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凤山县的部分属始安郡地;金城江区的部分、东兰县的部分、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郁林郡地;天峨县的部分、东兰县的部分、凤山县的部分属南宁州地;天峨县的部分属牂牁郡地。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分属黄水、临牂两县地,初隶东宁州,后改属融州;大业二年(606年)黄水、临牂两县废,并入义熙县,属始安郡。

唐朝,今河池市地域,分别隶属于岭南道邕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和黔中道。

五代十国,今河池市地域,大部分属宜州地,部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融州,部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属环州。均先属楚,后属南汉。

宋朝,北宋(960年—1125年)至南宋理宗(赵昀)景定五年(1264年),仍置宜州,州治宜山县,宜州因曾为度宗皇帝的潜邸升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 。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庆远安抚司,司治宜山县。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丹州改称南丹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庆远安抚司为庆远路总管府,府治宜山县。大德元年(1297年)九月,取消庆远路和南丹安抚司,置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司治宜山县。初隶湖广行中书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洪武二年正月,改庆远府为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司治宜山县;洪武三年三月,复改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因袭明朝,置庆远府,府治宜山县。属右江道,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部分、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凤山县的部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南丹县、天峨县的部分均属庆远府辖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部分属柳州府罗城县地,天峨县的部分属泗城府凌云县地,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属思恩府和百色直隶厅辖地,凤山县的部分属泗城府和百色直隶厅辖地,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属思恩府安定土巡检司和都阳土巡检司辖地。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置庆远府。民国二年,废府设道,道领县,庆远府被取消,原所辖县划归柳江道(治所在马平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11月废道,原道属各县直隶广西省。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全省设12个民团区 ,置宜山民团区,区治宜山县,辖8个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广西省政府决定将1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为7个区,其中:原第四(柳州)行政督察区、第七(庆远)行政督察区合并为第二区,区治柳江,辖19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根据内政部颁布的调整行政督察区原则,广西省政府决定将第二区的部分县拨出,另成立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宜山县,辖8个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广西省政府决定将第五(百色)行政督察区的东兰县、万冈县、凤山县、乐业县及原第十行政督察区的天峨县分出,另成立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区治凤山。

共和国时期

1950年1月1日,成立庆远专区,治宜山县庆远镇,辖9个县。2月改称宜山专区,辖9个县。

1952年8月,柳州专区撤消,所辖各县,除鹿寨县划归桂林专区外,其余7县并入宜山专区,宜山专区辖县增至15个。

1952年12月,桂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宜山专区隶属之。1956年3月,桂西壮族自治区改称桂西壮族自治州,宜山专区改称宜山地区,隶属自治州。

1957年12月,桂西壮族自治州撤销,宜山地区复称宜山专区,直隶广西省。

1958年7月,宜山专区改称柳州专区,机关驻地从宜山县庆远镇迁至柳州市。

196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池专区,治所在河池县金城江镇(今金城江区金城江镇),辖10个县。 1971年9月,河池专区改称河池地区,辖县不变。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于同年1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辖11个县(市、区)。

2016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宜州市,设立河池市宜州区;同意河池市政府驻地迁至宜州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6月,河池市辖2区9县。市政府驻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百旺路17号(截止2020年3月,河池市政府并未迁至宜州区)。


标题文字 标题文字 标题文字 标题文字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