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逞之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18日 (三) 16:10 由 千叶莲花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400px|[http://p9 原圖鏈接][http://sh 来自光发娱乐]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年》:“…”)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3]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有些人表面上忠厚老實,實為不逞之徒。

解釋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貶義)。 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用法例〕如有不逞之徒假託民軍,借端擾害治安,即為人民公敵。

用法

作主語、賓語;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搗亂的人

=成語辨析

【結構】偏正式 【年代】古代 【近義詞】不法之徒 【同韻詞】孤鴻寡鵠、沒嘴的葫蘆、龍蟠虎伏、無名小卒、當風秉燭、千金一壺、以錐飡壺、翹首企足、豪氣未除、五穀豐熟

成語故事

  「不逞之徒」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故意為非作歹,犯法作亂,專幹壞事的那一類人。不逞:不得意,欲望得不到滿足。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春秋時,鄭國的公子子駟,派人刺殺了鄭僖公,立僖公之子嘉為國君,即鄭簡公。鄭國一些貴族公子對此非常不滿,打算發兵討伐。可是還沒動手,就被子駟察覺,搶先一步,把他們通通殺死了。從此,子駟掌握了鄭國的大權。   後來,子駟又重新劃分貴族大夫們的封地,少給了田氏、堵氏、侯氏、子師氏四家的土地,他們都非常怨恨子駟。於是,幾家就聯合起五家貴族及一夥心懷不滿的人,共同起來發兵討伐子駟。最後,他們攻入國都,闖進宮中,殺死了子駟,劫持了簡公。   後來,子駟之子子產,平定了這次叛亂,成為鄭國國君。 [1]

視頻

哈哈說成語|不逞之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