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平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7日 (六) 20:09 由 Zjg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太平鸟</big> ''' |- |File:1-1911040A200.jpg|缩略图|居中|太平鸟…”)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平鳥
太平鳥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 太平鳥
拉丁學名:Bombycilla garrulus
別 稱:連雀、十二黃
二名法 發明家十二黃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科:太平鳥科
屬:太平鳥屬
種:太平鳥
亞 種: 3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 Bohemian Waxwing
英文名稱: Waxwing

太平鳥(學名:Bombycilla garrulus)為鳥綱太平鳥科的鳥類。體長18厘米,翼展34-35厘米,體重40-64克,壽命13年。屬小型鳴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頭部色深呈栗褐色,頭頂有一細長呈簇狀的羽冠,一條黑色貫眼紋從嘴基經眼到後枕,位於羽冠兩側,在栗褐色的頭部極為醒目。頦、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次級飛羽羽干末端具紅色滴狀斑。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黃色端斑。

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楊樺林中。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時候多成群活動,有時甚至集成近百隻的大群。主要以油松、樺木、薔薇、忍冬、衛茅、鼠李等植物果實、種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為食。體態優美、鳴聲清柔,為冬季園林內的觀賞鳥類。 分布於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和中部及東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國西北部。[1]

形態特徵

太平鳥的雄性成鳥:額及頭頂前部栗色,愈向後色愈淡,頭頂後部及羽完灰栗褐色;上嘴基部、眼先、圍眼至眼後形成黑色紋帶,並與枕部的寬黑帶相連構成一環帶(枕部的寬黑帶被羽冠擾蓋);背、肩羽灰褐色;腰及尾上服喻褐灰至灰色,愈向後灰色愈濃;翅覆羽灰褐色;初級覆羽黑色雎鮮明白端,形成翅班;初級飛羽黑色,自第2枚以內的外翈端部以及內翈端緣有明顯的黃色狹斑;次級飛羽外翈黑色具白羰斑,內翈黑褐色;次級飛羽的羽軸延伸出羽端2-8mm,形成扁片紅色蠟質突起;尾羽黑褐色,近端部漸變為黑色,羽端有5-7mm寬的黃端斑;中央2對尾羽羽軸的端部紅色,並向外伸出紅色的細針狀蠟質突起(在舊羽常因磨損而不顯)。頦、喉黑色;頰與黑喉交匯處為淡栗色,其前下緣近白,形成不清晰的頰紋;胸羽與背羽同色,腹以下褐灰;尾下覆羽栗色。

雌性成鳥:羽色似雄但頦、喉的黑色斑較小,並微雜有褐色;初級飛羽羽端的黃色緣較雄鳥小,有的標本呈淡黃或近白色;次級飛羽端的紅色蠟突極小;尾端黃色較淡。

虹膜暗紅色;嘴黑;腳、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52-65g,♀43-64g;體長♂174-212mm,♀180-205mm;嘴峰舍♂10-12mm,♀10-12mm;翅♂112-121mm,♀105-120mm;尾♂59-70mm,♀60-76mm;跗蹠♂18-23mm,♀18-23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楊樺林中,秋冬季非繁殖期多出現於楊樺次生闊葉林、人工松樹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林緣地帶,有時甚至出現在果園、城市公園等人類居住環境的樹上。

生活習性

遷徙
太平鳥在中國多數地區見於冬季和春、秋遷徙季節,屬於冬候鳥和旅鳥。
習性
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時候多成群活動,有時甚至集成近百隻的大群。通常活動在樹木頂端和樹冠層,常在枝頭跳來跳去、飛上飛下,有時也到林邊灌木上或路上覓食。飛行時鼓動兩翅急速直飛,除繁殖期外,沒有固定的活動區,常到處遊蕩。越冬棲息地以針葉林及高大闊葉樹為主。主要集聚均為槐林和針葉林。
食性
在繁殖期主要以昆蟲為食,秋後則以漿果為主食,也吃花揪、酸果蔓、野薔薇、山楂、鼠李的果實以及落葉松的球果。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比利時、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愛爾蘭、意大利、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摩爾多瓦、蒙古、尼泊爾、荷蘭、挪威、巴基斯坦、波蘭、羅馬尼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英國、美國、格魯吉亞、烏茲別克斯坦
旅鳥: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格陵蘭島、冰島、印度、以色列、列支敦士登、馬其頓、馬耳他、黑山、葡萄牙、塞爾維亞、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
產地不確定:阿富汗
中國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內蒙古,陝西,山西,四川,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旅鳥、冬候鳥);新疆,福建,台灣(冬候鳥)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針葉林或楊樺針闊葉混交林中樹上,尤以在溪流和湖泊附近的雲杉等針葉樹最易被選擇。巢多置於不同高度的樹木側枝上,距地高12-16m。巢呈杯狀,主要用細的干松枝、枯草莖、苔蘚和地衣等構成,內墊有柔軟的苔蘚、樺樹皮、松針 和羽毛等材料。每窩產卵4-7枚,通常5枚。卵灰色或藍灰色、被有小的黑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1-28mm×13-18.8mm,重3.5-4.0g。雌鳥孵卵,孵化期14天。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太平鳥是中國傳統籠養鳥種。它們形象俊美,雖然沒有動聽的叫聲,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可以完成叼紙牌、取硬幣、打水等難度不一的雜耍節目,因而頗受養鳥玩鳥者的喜愛。在市場上的太平鳥大多是直接捕捉自野外。這種非法鳥類貿易直接造成了該物種種群數量的下降,以北京為例,太平鳥曾經是當地冬季優勢鳥種之一,但除了在非法鳥市尚可見到該物種外,在野外已經難覓它們的身影了。另外城市樹種單一,外來種入侵擠占也是造成太平鳥在城市中數量減少的原因。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飼養管理

太平鳥飼養不難。它的食性較雜,尤其喜歡吃漿果和多汁性的果實。剛入籠的生鳥常常焦躁不安,在籠中亂飛亂撞,需要養在畫眉的暗板籠中,放在安靜處,多餵一些水果,如蘋果、葡萄、香蕉、熟山芋等,籠上應備食插,可把水果小片插在食插上,便於自由啄取。主食為黃豆粉10%、綠豆粉20%、苞米粉40%、雞蛋20%、肉漿10%搓合成的粉料和蛋米。

經過一星期左右馴化,就可放進畫眉的明籠中飼養,開始也須半罩籠衣,讓它逐步適應。日常飼餵以綠豆或玉米的粉料,加熟蛋黃研磨混合後加水調濕餵養,同時要常餵給甜食,如南瓜、蘋果、柿餅、柿子,紅薯等,也可用雞花料(小雞飼料)加糖和玉米面混合蒸成窩窩頭餵養。食缸、水缸部選大號的。此外,籠內應備沙盆,以供鳥啄食細沙,有助食物消化。在換羽季節加適量鈣質(骨粉、蛋殼粉),為保持鳥的羽毛鮮艷光澤,可餵一些甜紅辣椒、胡蘿蔔片拌幾滴花生油而成的色素飼料。平時要搞好清潔衛生,因為它的排糞量大,通常消化不完全,而且該鳥有從糞便中找食的習性,這對它的健康有害,飼養時要注意。可直接放入大籠飼養,3米高,4米長,3米寬的籠可飼養20隻左右。籠頂有1/3遮雨,夏季要有良好的遮蔭。

太平鳥愛清潔,要常供給水浴,保持體羽和趾的清潔。夏季每天洗一次,春秋每三天一次,冬季每星期洗一次。先把鳥放入澡籠中,然後,浸入水盆內,水的深度以淹沒鳥腿彎或正好腹羽接觸水面為度。冬季的水溫應保持20℃-22℃。浴後把鳥籠掛在向陽避風處,使羽毛儘快乾燥。太平鳥並不需每天帶出去遛鳥,有時間時可以帶它到野外或公園的林間散步,讓鳥盡情鳴叫,使鳥享受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太平鳥耐寒能力強,但夏天怕熱,尤是在南方,應特別注意夏季的護理,注意衛生,籠具要保持清潔,飼料新鮮,飲水衛生。要注意防暑、通風,把籠掛在通風陰涼處,而不能讓太陽曬。最好改用綠豆粉與鴨蛋配製的混合飼料,以幫助消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