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岱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LH讨论 | 贡献2020年2月4日 (二) 11:03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康岱沙是新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官,住罗马尼亚大使馆政务参赞、党委委员,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外…”)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康岱沙是新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官,住罗马尼亚大使馆政务参赞、党委委员,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

丈夫;陈叔亮

基本信息

中文名;康岱沙

国籍;中国 北京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9年02月

职业;外交官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

性别;女

人物生平

1919年2月出生于北京。

1933年至1938年先后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附中,上海中西女中,借读重庆女二师。

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延安女大学习。

1940年随周恩来同志去四川工作。

1941年至1944年先后就读于四川成都光华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

1945年延安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

1946年3月调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新闻处任《情况简报》编辑。

1946年10月中央社会部一室做调研工作。

1948年,石家庄市公安局社情调研。

1949年1月天津市公安局局长秘书。经济保卫处一科代科长、天津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

1950年3月调外交部,驻联合国代表团二等秘书(因抗美援朝未能成行)。

1951年4月外交部西欧非洲司英国科科长。

1953年1月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二等秘书。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前后负责使馆调研室工作。

1957年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组代组长。

1962年至1967年驻柬埔寨大使馆调研室主任、一等秘书、党委委员。

1967年文革调回国。

1969年3月至1972年外交部江西干校劳动。

1972年至1978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秘书长。

1979年1月至1982年12月住罗马尼亚大使馆政务参赞、党委委员。

1978年至1993年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

1983年至1987年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

人物轶事

康岱沙是民族资本家、金融巨子康心之的女儿,抗战期间在重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家庭决裂后前往延安。康心之于是找到周恩来"要人"。为把康心之等社会名流及民主人士团结到抗日统一战线,周恩来两送"康二小姐"回家,使她成为了连接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红色大使"。

离家出走的二小姐

1939年初秋,延安城北门的一排新开的窑洞里端坐着的一群青春焕发的青年学生。突然,一个男青年跨进了窑洞门:"康岱沙同志,有一位首长要见你。"

姑娘随男青年来到延河边时,那里早有一位端庄的中年妇女等候着。一见面,男青年介绍说:"这是邓颖超邓大姐,这是中国女子大学的康岱沙同志。"邓颖超笑眯眯地看着有些紧张的康岱沙,和蔼地说:"康岱沙同志,我们散散步吧……"两人沿着延河,慢慢地走着,康岱沙眼睛盯着脚尖,拘谨地移动着脚步。邓颖超先打破沉默:"你改了名字,我和恩来通过中央组织部到处打听康青彡……"

1919年2月,北平名门大户康家老三康心之添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康青彡,这个女婴就是康岱沙。"青彡"是古文"彩"字,父母希望女儿长大后富有而彬彬有礼。1921年10月,康家举家迁到重庆。

康岱沙从小家境优裕,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在北平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念中学。未曾想卢沟桥的枪声,打破康家子女的求学梦。康心之担心在上海念书的几个孩子,赶紧将他们接回重庆,康岱沙被送到重庆二女师借读。二女师是个比较进步的学校,师生的抗日情绪高涨,康岱沙受到同学的影响,逐步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积极参加学校的救亡宣传活动。她的出色表现,引起学校中共秘密组织的注意,党组织更加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她。1938年6月1日,康岱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康岱沙,更为积极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她所在党小组有三四个党员,每两周在康家过一次组织生活。看见康家奢侈的生活,同志们希望她能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康岱沙自己也希望能在革命实践中得到进步成长。在得知很多同学都去了延安时,康岱沙再也坐不住了,也向组织提出了去延安的申请。1938年6月,她高中毕业,党组织同意了她去延安的申请。得到通知的当晚,她便找到父亲摊牌。但谈话不欢而散,康心之坚决反对。

7月的一天,康岱沙收到一张纸条,这是党组织给她去延安的介绍信。然后,她就悄悄地离开了重庆。

到延安后,康岱沙考上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报到时,她将原名康青彡改为康岱沙。

1938年12月,日军加快侵略步伐,前方战事吃紧。抗日军政大学的一部分学员去卫生学校,一部分去机要学校,一部分去中央党校。康岱沙被分配到中央党校。1939年夏天,康岱沙转到中国女子大学,大学在延河边新开凿的窑洞里。而今邓颖超找到了自己,康岱沙一时猜不出是什么事。

康家的"共党女大使"

1943年夏季的一天,康岱沙在放学的路上被捕。特务审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员,康岱沙一直牢记着周恩来的话,一口否认:"共产党哪里会要我这样的资本家的小姐入党,我在延安就吃不下那个苦,才跑回来的。"由于没有证据,经时任四川省政府秘书长李伯申以"身家性命"担保,康岱沙才被释放出狱。但是,特务要求康岱沙定期汇报思想。康岱沙根本不予理睬。1944年夏,当她准备期末考试时,连续收到特务的两封警告信,要求康岱沙去汇报,届时如若不到场,一切后果自负。考试刚结束,康岱沙就赶紧回重庆,向周恩来汇报。听了康岱沙的汇报,周恩来嘱咐康岱沙暂时不要与组织联系,"安心"在家"养病",以后会有人来找她。不久,康家二小姐果然"生病"了,在汪山别墅"养病"。

不久,周恩来通知康岱沙准备回延安。康岱沙给父母留了一封信,说国民党特务要抓她,她不得不回到延安。

1945年2月,康岱沙随同周恩来、陈家康、王梓木、龙飞虎乘美军军用运输机返回延安。

在延安的日子充实而忙碌。1946年春,康岱沙的恋人随李克农到北平"军调处"工作,希望康岱沙去北平结婚。康岱沙立即将此事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说:"你俩年龄也不小了,结婚是人生的大事,该得到父母的祝福,内战不会太长。"

3月,康岱沙随王若飞、邓发等从延安飞抵重庆,准备先探望父母,然后再转赴北平。可是,康岱沙该以何种方式回家更妥当呢?是由周恩来护送回家,还是她自己回家都不合适。最后,周恩来与邓颖超决定:由他们出面宴请国民政府中一些天津南开学校的老同学,宴席结束后由康岱沙的姐姐康彰夫妇带康岱沙回家,这样最为稳妥。

于是,他们邀请了重庆市市长吴国桢夫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发言人张平群(康岱沙的姐夫)夫妇和国民政府驻意大利大使于俊吉等赴宴。吃饭那天,正值国共两党签定停止军事冲突协定后不久,政治空气较好,席间气氛非常融洽。宴会结束,大家离座纷纷告辞时,周恩来对康岱沙姐姐康彰说:"张太太,我和小超都很忙,不能亲自送令妹回家,请您带她回去,交给康先生夫妇。"康彰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样,康岱沙便又很自然地回了家。

康岱沙回家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与父亲彻夜长谈,解开了父亲思想上的疙瘩,为他指引了方向。

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胁迫康心之等工商界头面人物去台湾,并派人"护送"到成都。汽车开到青木关时,康心之假称拉肚子,借上厕所的机会,赶紧给在内江驻防的袍哥范绍增打电话,范绍增带一个班的兵来,将康心之强行留下。康心之到北碚躲藏起来,直到重庆解放才回到重庆城。

后来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康心之常说:"我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当年总理给康家派了一个共党女大使,那就是女儿康岱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