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貓社(荷蘭語:Dovoha,亦寫作Talack),是位於嘉義平原地區的平埔族的洪雅族聚落,在四百年前即活躍於臺灣舞台。社域在今嘉義縣民雄鄉。其舊社址,在今民雄市街西緣之西安村菜園附近。
民雄昔稱「打貓」,係舊時洪雅(Hoanya)平埔族隻打貓社,為當時洪雅族之中樞。打貓之地名,據日據時期從事山地語研究二十餘載,著名山地語權威,日人安倍明義著「台灣地名研究」書中稱「打貓為平埔番Taneaw社所在地,打貓係取其台語近音譯字」。又據「台灣勝蹟採訪冊」對本鄉隻地名亦稱「打貓一詞原屬番語,但當地居民牽強附會,謂鄭國姓運來老虎二隻,一隻潛來此地,一隻跑至高雄,以貓狗而殺之,故高雄打狗,此地稱為打貓,為無稽之談,姑妄聽之」。即本鄉「打貓」地名之起源,實係洪雅平埔族語Taneaw之台語近音譯字。[1]
清代記載,打貓社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二日舉辦祭典,打貓社番男女飲酒為樂,眾番皆高聲咻叫,連飲三天,咻叫三天。至十五日,全社番男女起步奔走,曰走社。日治初期,猶有一些熟番居住該區,為打貓街的簡、葉、連、吳、謝、蔡等,六姓熟番家族之原居地。今民雄鄉福權村之番仔莊、中和村之社溝、平和村的番仔溝等地名都與其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