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骆驼祥子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新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6日 (五) 10:43的版本 故居图片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骆驼祥子博物馆,青岛老舍故居,是老舍先生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地方。

基本信息

骆驼祥子博物馆
中文名称: 骆驼祥子博物馆
别名: 老舍故居、青岛老舍故居
地理位置: 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
开放时间: 旺季8:00-18:00;淡季8:30-16:00(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 免费参观
被评为: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馆特点: 我国第一个以文学专著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
展馆精品: 《骆驼祥子》的40多个版本,线装本,手稿影印本等
历史: 著名作家老舍1936年至1937年寓此。

博物馆简介

  骆驼祥子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1934年,老舍举家从泉城济南移居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曾在此居住。1937年夏天离开,重返省城济南应聘到齐鲁大学主持文学院。1936年,他在此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各种语言译本最多的一部,迄今为止亦有近四十个版本在世界各地传播,见证了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的历程。这是老舍在青岛的三处寓所之一,另两处一在莱芜一路,一在金口二路。

  故居是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日本民居,故居面南背北,一共有三层,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一层作为骆驼祥子博物馆,二层作为文艺沙龙,阁楼作为日式茶舍。博物馆分版本厅、创作厅、青岛厅等多个展厅,展品近380件,其中有200件都是老舍先生的书籍和用品,参观者在此可以详细了解老舍先生在青期间的创作和生活情况。馆内陈列着《骆驼祥子》的40多个版本,其中外文译本20种,仅日文的就有7种版本。线装本是先生的子女所捐赠,手稿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出版。院内开设了“祥子书店”,坐落着老舍先生雕塑和人力车夫雕像,建有老舍作品墙和《骆驼祥子》26幅陶版画墙。

  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学专著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青岛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布局

  博物馆大门两侧各有老舍之子舒乙题写的一面竖匾。匾文中“老舍(lao shě)·老舍(lao shè)”即老舍故居之意。门内是约为600平方米的庭院,院中矗立着先生的头部塑像和祥子拉车的雕像。院墙上有26幅陶版画,是孙之儁先生创作的《骆驼祥子画传》[1]。此外还有舒乙先生亲自绘制的"祥子拉车路线图"。

  故居面南背北,一共有三层,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一层作为骆驼祥子博物馆的主展览场馆,序厅、版本厅、创作厅等将展厅的功能区划分开来,其中的创作厅还对当年老舍书房进行了部分还原。二层和三层阁楼作为文艺沙龙,为文学交流提供场所,这样既保留了老舍故居作为文保建筑的历史价值,又提升了其作为文学博物馆的研究价值,同时发挥了其旅游、商务和教育功能。其中二楼有5个具有上世纪30年代特色的茶室。

  老舍先生一家当时租住的4个房间,现在分别被布置为青岛厅、创作厅、版本厅和艺术厅。青岛厅的一侧壁上悬挂着1936年老舍先生在青岛的照片。创作厅是先生当年的书房,简朴的书桌、座椅、台灯和文具再现着旧时情景。就是在这里,他精心创作了《骆驼祥子》这部经典之作。版本厅里陈列着《骆驼祥子》的40多个版本,其中外文译本20种,仅日文的就有7种版本。线装本是先生的子女所捐赠,手稿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出版。艺术厅设置为《光影穿梭 时空回响——〈骆驼祥子〉的舞台与影视艺术》。这里不仅有以《骆驼祥子》改编的电影、话剧、戏剧等大量剧照、海报,还装置了4台视频设备,配有耳机和遥控器,让参观者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欣赏这些舞台与影视艺术。

更名起因

  老舍故居改名为骆驼祥子博物馆,为什么在名称上要舍大求小?这背后体现了博物馆建设的一种什么思路?

  1985年青岛市政府将老舍等文化名人故居,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县路12号门前便嵌上了“老舍故居”四个大字。23年后,随着对文化名人崇敬的加深和对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意义的进一步认识,青岛市市南区政府安排了上千万资金,将住在这里的12户居民全部搬迁安置。但该起个什么样馆名呢?当时全国各地名人生活居住的地方,均以故居命名。老舍的故居已有两处,一是北京,一是重庆。如果再设立一处故居,显然落入俗套。正在困扰之时,一封来自舒乙的信,化解了难题。舒乙在信中说,(博物馆)名字和主题都应是《骆驼祥子》,以和其他两馆(指北京和重庆)区别开。不妨叫“青岛老舍故居及《骆驼祥子》博物馆,或简称《骆驼祥子》博物馆。舒乙还在信中介绍说,俄罗斯有一个“《喀秋莎》博物馆”,源于一首举世闻名的歌。此馆非常特别,非常有名,可参考。于是,“骆驼祥子博物馆”就此诞生。它是当时全国首个以文学著作命名的场馆,既独具匠心,又充满艺术气息。舒乙先生题写了馆名。[2]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也对这个创意持肯定态度。在开馆仪式上,他表示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博物馆开馆,而且大多冠以"中国×××博物馆"之名,一味叫"大"。其实博物馆只要真正体现文化底蕴、文化内涵即可。

老舍在青岛

时间 事件
1934 8月,老舍先生应国立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之聘,自济南赴青岛任山大文学院教授。初到岛城时,一家人住在山大后面一所西式平房里(现为登州路10号)。因住户较少,生活不便,旧历年后迁居金口三路2号。
1935 年底,老舍一家移居黄县路6号(现在门牌为12号)。这是一栋两层小楼房,房东住楼上,老舍一家住楼下,共租用4间房屋,两间做卧室,一间做会客室,一间是书房。
1936 从暑假起,老舍义无反顾地辞去了教职,潜心写作。先生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和《文博士》、散文《想北平》等代表作。
1937 夏,老舍离开青岛所故居,重返省城济南,应聘到齐鲁大学主持文学院。

故居图片

人物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为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