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乃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Bow讨论 | 贡献2020年2月20日 (四) 21:03的版本 (added Category:中國人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乃宜职业:渔民 生卒:1929年1月-2014年1月19日 主要成就:坚持还款40万元,成为诚信楷模2010年感动温州... 简介:吴乃宜,温州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人,生于1929年1月。台风“桑美”夺走吴乃宜的3个儿子,留下60多万债务,他承诺“..

简介

超强台风“桑美”夺走了苍南老人吴乃宜的3个儿子,并给这个破碎的家留下了60多万元的债务。 吴乃宜这个平凡老人,做了件极不平常的事——他省吃俭用替早逝的3个儿子还清信用社的贷款和渔具店的借款,已有40多万元。 “做人要讲诚信,要凭良心,哪怕借了一分钱都要还。”今年82岁的老人操着浓重的闽南方言说,还有20多万的债务,他会继续还上。 于2014年1月19日因尿毒症去世。

事件起因

吴乃宜老人的家在一个偏远的小渔村——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他有4个儿子,都是地地道道的渔民,日子普通但是和睦。2006年,虾皮捕捞特别赚钱,吴家的4个儿子拿出所有的积蓄,又借了60多万元,筹够100多万元买了艘钢质渔船,成了霞关镇第一批拥有钢质渔船和先进捕捞工具的渔民。

没想到,就在那一年,“桑美”台风在霞关港登陆了。渔船翻了,除了二儿子吴秀全,3个儿子再没能上岸。二儿子也因为在海水中泡了太久,暂时失去了劳动能力。 巨大的悲痛击倒了当时77岁高龄的吴乃宜老人。更让他担忧的是,家里失去了大部分的经济来源,今后的日子怎么过?60多万元的借款和赊账怎么还? 台风过后不久,有不少债主上门讨要债款。但当他们看到吴乃宜老人的境况时,都觉得开不了口。他们觉得,这笔债是要不回来了。

这时,吴乃宜老人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对每一个债主承诺:“我会想办法还债的。” 老人没念过多少书,但他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儿子已经死了,我不能丢儿子的脸!”

还款经历

3个儿子过世后,苍南县政府给台风遇难家属分发了一笔补助。有两个儿媳妇拿走了其中大部补助,把年幼的孙女留给老人抚养后,回了娘家。 老人拿到了24万元的保险赔付。加上之后出售打捞起来的渔船,一共有将近40万元。这些钱老人一分都没留下,全部拿来偿还了当地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和私人借贷及利息。 “老人家,你把儿子的卖命钱都给了我们,以后你们的日子怎么过呀?”拿到钱的债主这样问,老人乐观地说,我还有双手,能养活全家人。

背负着20多万元各类渔具的赊账款,攒钱、还债成了吴乃宜老人4年多来生活的唯一目的。这几年来,他一直过着难以想象的清苦生活。一盏15瓦的节能灯,几件看不出颜色的陈旧家具,这就是老人现在所有的家当。

4年多,他每天只吃两顿稀饭;自家门口一小块地上种了青菜、花菜、大蒜和葱,平常摘一棵拿盐水煮一煮就是一道菜;过年的时候,要靠好心肠的朋友或亲戚送来一点肉,老人才能开个荤。 4年多来,吴乃宜老人一家没添置过一件新衣服,衣服袖口和裤脚磨出了毛边,还在继续穿。两个小孙女的衣服也是亲戚朋友送来的。 就这样,老人拿着每个月不到3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要靠大家救济才能养大孙女。但为了还清债务,这个驼着背,站起来只有1.6米左右的老人,倔强地以自己的孱弱之躯,来担当起一份过于沉重的责任。

虽然老人已经把开支省到不能再省,对于巨额的债务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但是他们的年纪大了,不可能去打工赚钱,怎么办?吴乃宜和老伴决定,编织渔网赚取一点收入。 眼睛看不清了,手脚不灵活了,还是要织。织一张网,能卖100元,却需要两个老人2个月的时间,算下来每天只能赚几角钱。这样的收入实在微薄,两个老人却经常织到晚上12点才休息。

这期间,台风中受伤干不了重活的二儿子吴秀全不忍心再让老父亲一个人承担债务。2006年,他拖着病重的身体和妻子外出打工。踩三轮、开机床,什么工作都接;为了省钱,他没有回过家。夫妻做得辛苦,一年多省下1万多元,给父亲去还债。 就这样,吴乃宜老人一家勒紧腰带,一点一点地积攒,够一笔欠款后就立即拿去还债。

人生态度

老人的故事,感动了霞关镇的每个人。家住邻村的谢月娥,与吴乃宜家非亲非故,吴乃宜却称呼她为“干女儿”。当年谢月娥从别人那里借了5万元给吴乃宜,事情发生后,她没跟老人提还钱的事情,自己默默地替老人还上了这5万元债务。

霞关镇上卖渔船绳索的黄敬瑞,当年吴家兄弟在他店里赊了7万元的绳索。4年多来,黄敬瑞从来不跟老人提这笔赊账,反而是吴乃宜主动先还了2万元。 黄敬瑞说:“老人坚强,很厚道,不管多苦多难都重信义、守信用,这一点让我敬佩。”

苍南县农村合作银行霞关分理处也组织好几次来吴乃宜家慰问,送去慰问金。负责人陈开讲,他们对吴秀全的再次贷款也采取了优惠政策,以种养殖农贷的低利息给予贷款。 对这些热心人的帮助,吴乃宜老人说得最多还是感激,虽然目前家里还有20万的欠账没有还清,但老人说:”今后的日子会变好的。”

相关评论

网络上热传温州市苍南县偏僻渔村老汉吴乃宜替子还债的感人故事。2006年,老汉在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中一夜之间痛失3个儿子,3个儿子的身后留下了80多万元高债。从此,漫长的5年里,这位孱弱多病的驼背老人背着生存与欠债、悲伤与压抑的双重重负,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走在“子债父还”的诚信守诺之路上。广大网民纷纷敬称他是“诚信老爹”,很多网友感叹:“这位老人身上流着道德血液!”

吴乃宜常与老伴替人织渔网,常常一织就是一整天,织得腰酸背痛、手臂酸麻眼睛花,织1万眼工钱只有1元钱。 吴乃宜常与老伴替人织渔网,常常一织就是一整天,织得腰酸背痛、手臂酸麻眼睛花,织1万眼工钱只有1元钱。

“诚信老爹”的行为真切地告诉我们,社会不缺感动,关键在于发现;社会不缺道德,平民的义举就是社会道德的富矿。

当下社会道德水准与诚信现状成为国人关注与自省的一大热点。最令人纠结的当属食品安全领域——从养殖户到流通加工和销售环节,这一路下来,根本就见不着多少好人,连知名企业也趋之若鹜,他们为了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商业道德塌陷,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忽悠人的暗流涌动,官员不能带头诚信守法,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与道德防线该如何构建?

贝多芬说过:“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因之而担当患难。”吴老爹替儿还债,面对比寻常人更多的困难。目前债务还有20多万元,意味着他们夫妇要再吃苦十年八年,这对于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是怎样的负担与压力啊!“诚信老爹”需要人们的关注与帮助,帮助老人就是拯救在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成为稀有物件的道德,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与幸福。因此,我们帮老人一把,他就会少一分负担,多一分慰藉。特别是那些债权人,如果豁免吴乃宜儿子留下的债务,就是为自己赚回了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精神财富。每个人都应该和“诚信老爹”一起共同为社会道德的回归“织网”,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有更多的阳光,有更大的希望。

受到济助

2011年4月11日,苍南县委有关负责人带领县教育、民政、团委、文明及县农村合作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霞关镇协调落实救济具体事宜。吴乃宜老人一家十分惊讶和感动苍南县政府登门,吴乃宜说:“欠债还钱,是天理良心,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一家不想欠乡亲的情,政府及社会各界这么关心我们普通老百姓,让我们实在不知说什么好。”

根据苍南县委县政府的协调意见,鉴于吴乃宜尚欠各方债务25.6万元,县农村合作银行向吴乃宜老人捐助10万元,视同一笔勾销吴家在该银行的债务。团县委负责牵头县青年企业家协会通过慈善途径捐助16.6万元爱心款,由此彻底清除吴乃宜老人的全部债务,从根本上解除后顾之忧。针对老人7岁和15岁孙女的就学问题,县教育部门决定为两个孩子减免全部就学费用,并通过相关途径开展生活资助,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将之培养为社会有用之人。县农村合作银行还额外为吴乃宜老人夫妇在该镇平原地区的南坪村购买一间价值约8万元的房屋,让老人下山安度晚年,并在那里照顾两个上学的孙女,以了却其多年的心愿。县民政部门考虑以最高标准给予老人一家享受低保待遇,让老人一家的生活有所保障。鉴于吴乃宜老人仅存的二儿子吴秀全在“桑美”台风中腿部受伤等疾苦,县委、县政府原本牵头有关企业帮助解决就业。通过与吴秀全夫妇沟通、征求其意见,决定为其17岁的儿子及21岁的侄儿解决就业,让吴乃宜老人的第三代能够自食其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吴乃宜
吴乃宜
出生 (1929-01-01) 1929年1月1日(95岁)
温州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人
逝世 2014年1月19日(2014-01-19)(85岁)
国籍 中国
职业 渔民

相关视频

诚信老爹------吴乃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