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左翼後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科爾沁左翼後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21°30′~123°42′,北緯42°40′~43°42′之間;東北部與吉林省雙遼市接壤;東部和南部與遼寧省彰武、康平、昌圖縣相鄰;西部和北部與 庫倫旗、奈曼旗、開魯縣、通遼市和科左中旗相連。位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目錄
位置境域
科爾沁左翼後旗位於通遼市東南部,東北部與吉林省雙遼市接壤;東部和南部與遼寧省彰武、康平、昌圖等縣相鄰;西部和北部與通遼市庫倫旗、奈曼旗、開魯縣、科爾沁區和科左中旗相連。
地形地貌
除東部系遼河沖積平原外,皆是沙丘、沙地為主要特徵的地貌類型。陀甸相間交錯,沙丘連綿起伏,窪地縱橫分布。境內地勢呈西南向東北再向東南逐漸降低,海拔最高點在西南部為308.4米,最低點在東南部的東西遼河交匯處為88.5米。
氣候水文
科左後旗地處中溫帶邊緣地區,位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乾旱多風沙;夏季炎熱,因受季風影響,雨量集中,雨熱同期;秋季短暫溫涼;冬季漫長,寒冷少雪。
年平均氣溫在5.3-5.9℃之間。最高年份出現在1975年,西部為7.0℃,東部7.1℃;最低年份出現在1969年,西部和東部為4.5℃,中部為4.3℃.年際間高低平均氣溫相差2.5℃-2.7℃,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為-14℃--15.1℃;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為23.2℃-23.8℃。春秋兩季變溫較快,10℃或高於10℃的153-156天,積溫為2900℃-3010℃。
自然資源
截至2010年,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煤、 矽砂、採石、草碳和天然鹼等。煤分布在金寶屯、查日蘇、散都一帶,已探明儲量為1.13億噸,發熱量為6 600—7 500卡/克,具有工業開採價值,已定名金械煤田。矽砂資源豐富,有大小砂礦10處,年開採玻璃砂及各種型砂近60萬噸,採石場4處,年均開採量為250萬立方米。草碳埋藏量也很大,主要分布在金寶屯、布敦、朝魯吐、公河來、散都等地。儲量在5 360萬立方米以上。野生動物140種。主要有哈什蟆、 環頸雉、鵪鶉、沙半雞、 山兔、麝鼠、 黃鼬、狐、獾和狼等。
旅遊景點
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西南部科爾沁沙漠的腹地。總面積8183公頃,合122745畝。有10多萬畝廣袤的沙漠林海。
阿古拉草原旅遊區:位於科爾沁大草原腹地,距通遼70公里,距大青溝100公里。蒙古族聚居比例100%。
有保存完好的萬畝原始濕地。協日勒萬畝封山喬灌叢林,春花秋實,翰海滴翠,位於雙合爾山下的白音查干淖爾湖,分「東湖」和「西湖」,穩定水面達4000多畝,四周草木叢生。
科爾沁的楓葉林。
民俗風情
民間藝術
科左後旗是一個蒙漢聚居區,民間藝術有烏力格爾、好來寶、 蒙古族民歌等,科左後旗是烏力格爾、好來寶的發源地之一。具有歷來名藝人多、藝人隊伍多、藝人的造詣高的特點。民間樂器種類齊全,主要有傳統胡琴(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低音四胡三種)胡笳、馬頭琴、三弦等。此外還有寺廟樂器笙、管笛、大銅法號、銅製喇叭、鈸、鼓勁、達木如等寺廟樂器。在旅遊區內時常會有賽馬表演、摔跤表演、射擊表演、祭敖包、篝火晚會以及民俗表演等。
蒙古包
蒙古包有其發展、演變的過程:古人製造洞室,沿洞壁用木頭石頭砌到洞沿,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就成了洞室。洞頂要留一口子,供人出入及走煙、出氣、採光、通風之用。後來發展成蒙古包的門和天窗。那時稱這種洞室為烏爾斡,"烏爾"原意為"挖"的意思,現代蒙古語中已經專指蒙古包天窗上的頂氈,引申為"家"、"戶"等意。在狩獵採集時代,蒙古族住在窩棚里,這種圓形拱頂的隱蔽窩以活樹為支柱,用樺樹皮覆蓋,製做簡單,便於遺棄。隨着原始人類由採集向狩獵過渡,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同時也把一部分食草動物逐漸馴養成家畜,出現了畜牧業的胚胎。要求一種便於遷徒的居室,於是窩棚之類的建築應運而生。在狩獵時代向遊牧時代過渡時,其居住由窩棚過渡到帳篷,帳篷用樹木做支架上蓋毛皮。進入畜牧社會,支架變成哈納,同上面提到的洞頂變成天窗結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雛形。也出現了毛氈帳,其形似天幕,用羊毛毪覆蓋。
交通
304國道過境
教育事業
科左後旗的教育事業,始於康熙年間少量的 廟學和私塾。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建麥林希伯小學堂,始有正式公立學校。
2016年,全旗有各級各類學校159所。其中: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普通高級中學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體育運動學校1所,初級教育機構13所(普通初級中學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部2所),小學教育機構58所(小學33所,教學點25所),幼兒園82所(教育辦41所、民辦41所)。全旗現有寄宿制學校49所。全旗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在校生46891名,其中: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258名,普通高中生5360名,初中生9990名,小學生24346名,學前幼兒學生數為6937名。全旗共有專任教師3895名,其中:教師進修學校42名,職業技術學校64名,普通高中428名,初級中學914名,小學1688名,幼兒園621名,特殊學校12名,體育學校4名,九年一貫制學校122名。
文化事業
2016年,全旗52個行政村的草原書屋和遠程教育服務點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農牧民業餘藝術團發展到326個,演出達1200餘場;全旗加大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向通遼市申報潮爾史詩、蒙古搖籃、蒙古文書法作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今年全旗僧格林沁博物館於5月份免費對外開放,並開始接待遊客;承辦了2016年通遼市民間藝術團體文藝匯演開幕式首場演出。2016年全旗圖書館藏書10.6萬冊,閱覽廳能同時容納390人閱覽。全年全旗烏蘭牧騎演出106場,觀眾達5.3萬人次。全旗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9.21%,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9.34%。
城市榮譽
2018年6月5日,被全國普法辦公室評為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