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饒宗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Humanriver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10日 (二) 11:13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饶宗颐(1917.8.9-2018.2.6),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饒宗頤於2018年獲頒授第16屆世界傑出華人獎[1]

成就贡献

饶宗颐先生集学术与艺术于一身,是国际公认的一代巨匠、南派文化宗师。精通多种外语,知识渊博,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无论甲骨文、简帛学、敦煌学、佛学、道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乃及印度梵学、西亚史诗、艺术史、音乐、词学、书画及理论,学无不涉,涉无不精,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专著六十多种外,尚有发表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及各大书刊上的论文,短文和杂文约有四百篇。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篆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主张书要“重”、“拙”、“大”,克服轻佻、妩媚、纤巧之病。其书作气息空灵,淳淳入古,尺幅之内疏简凝重,濡染翰墨,殊为精致。实可谓:“笔走时篇篇锦绣,墨动时字字珠玑”。

饶宗颐先生在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已有季羡林李学勤、钱仲联、姜伯勤、李联陞等中国著名学者以及戴密微、池田温、吉川幸次郎等海外汉学家著文评价,收入香港三联书店《论饶宗颐》一书(1995年出版)。简要论之,可概括为如下三点:

(一)本世纪自王国维以来的中国传统人文学术研究,一个大的趋向即如何在乾嘉诸老的基础上再向上一层。向上之路,依学者个人的天资禀赋与治学风格、学术背景的差异而呈现不同面貌。如陈寅怡先生以史论擅胜,钱钟书先生以文心见长等等。但总的精神是地下文物与纸上文献互证、异族故书与吾国旧籍印证以及外来观念与民族学术融合。这一总的精神,是中国传统学术经由二十世纪的社会科学洗礼、锤炼其学术性格,然后重返中国传统学术文史哲不分家的返本开新之路。由分而合,正是中国人文学术的内在生命所使然。饶宗颐经其特殊的个性聪明才智,正是处于此一学术潮流中的前线人物,其成绩足以与当代一流大师相颉颃。

(二)由于1949年至1978年的特殊时代因素所造成的闭关锁国状况,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对于中国文化的疯狂践踏,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缺乏应有的成就与活力。而这一段时期,正是饶氏学问生命的精进期,也正是他成长为中国与海外汉学研究不多的桥梁人物之一的时期。譬如,一九五六年,饶宗颐发表《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伦敦所藏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千载秘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其后不久,法国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德谟即以此书教授诸生,以至引发后来欧洲道教研究的长期计划。在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一个重要的开风气的人物。如果说,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必资延续下去的话,饶宗颐的学术位置亦将因此而显出其重要意义。

(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匠。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与困惑。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參考資料

  1. 第十六屆世界傑出華人獎得主. 文匯報. 2018-08-27 [2019-12-1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