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莫斯科中山大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许红英讨论 | 贡献2019年11月27日 (三) 14:08的版本 (added Category:740 歐洲史地總論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由前苏联出资创办的中国学校,莫斯科中山大学俄文全称“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是联共(布)中央在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他而开办的,目的是为中国培养革命人才。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俄国顾问鲍罗庭于1925年10月7日,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建立。

学校简介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上,对其影响最大的“洋学府”恐怕要数莫斯科中山大学了。这所由俄国人出资创办,并冠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之名的异国学校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青年之精英,中国政界要员也在这里频频亮相,从这里走出的骄子,陆续成为国共两大政党的风云人物,曾任国共两党要职的王明 、博古、张闻天、邓小平和蒋经国就是从这个学校里走出来的。

发展简史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苏联的援助下,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了改造,吸纳了大量中国共产党人,彻底改变了他屡战屡败的历史,并很快地在广州站稳脚根。正是中国民主革命需要他的时候,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却于1925年3月在北京不幸与世长辞。

为了纪念这位对中国革命和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该校取名为“中国劳动者孙中山大学”,简称为“中山大学”,并派精明强干的老布尔什维克理论家卡尔·拉狄克负责筹备。

大学校址

中山大学校址设在莫斯科的沃尔洪卡大街16号,就在世界著名的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1930年改为“列宁宫”)的对面。这座楼房很有规模,全楼共约100个房间,设有餐厅、图书馆、教室、学习室、办公室和学生宿舍。后来由于学生增多,只好暂时把宿舍当作教室,不久又在彼得洛夫卡大街建了新的学生宿舍。

1925年10月7日,在广州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局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建立中山大学。根据他的建议,国民党成立了由谭延闿、古应芬、汪精卫组成的选拔委员会,鲍罗廷任委员会顾问,并开始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选拔学生。由于广州是当时全国的革命中心,在委员会选拔的首批340名学生中,有180人来自广州,50名来自上海,50名来自京津地区。还有20名学生由鲍罗廷特别推荐,大多数是国民党要人的子弟,免予考试。广州选拔的学生,90%是国民党员,上海和京津地区选拔的学生,则多数是共产党员。当年与维经斯基一起来华推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杨明斋,在上海负责接待和安排中国学生赴莫斯科的工作,并在1925年11月,亲自带领第二批学生去中山大学。到学校后,他留了下来,在学校的总务部门工作。

录选方法

广州学生选拔考试的程序

1.先到国民党中央办公厅填写一张报名卡。

2.再由国民党中常会指定高级官员(包括谭延闿等)来甄别他们是否合格。

3.合格者在广东大学参加笔试,考题是作一篇题为《什么是国民革命》的论文。

4.笔试之后,公布初试录取名单,最后进行口试。

5.口试由国民党高级官员主试,着重时事政治知识。经过这样3次筛选,最后只有1/10的报考人被录取。

校园特色

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于1925年10月,地点在莫斯科沃尔洪卡大街16号。校园里有一座三层楼的小别墅,还有花园、篮球场、排球场、溜冰场。这座古建筑是十月革命前一个俄国贵族的官邸,屋顶浮雕华美,室内吊灯堂皇,每一间房屋都高大敞亮,一个大厅已改成礼堂,整座宅院已改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

教学方式

学制设定

莫斯科中大学制二年,中国学生来到这里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学生首先要学习俄语。第一学年,俄语学习时间特别长,每天为4课时。其他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历史、现代世界观、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第二学年的课程为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主义原理、经济地理等。中山大学还有一门重要课程就是军事训练,该课程每周一天,主要内容为步兵操典、射击、武器维修等。

学习方式

学习的方法是教授先授课(用俄文讲,有中文翻译),然后学生提问、教授解答、自由讨论和辩论,最后由教授作总结。

中山大学基本单位为小组,1926年初约340多人,编成11个小组。到了1927年初,学生达600余人。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校为文化程度差的学生设了预科班,进行初级教育。对俄语程度高的学生设有翻译速成班,张闻天、杨尚昆便是速成班的学生。

中山大学名义上是为国民党而办的,所以中大的管理者有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1926年夏,邵力子来到莫斯科,代表国民党进驻中山大学负责监理工作,成为中大的理事会成员。这期间,国民党要人宋庆龄、冯玉祥、胡汉民等纷纷来到中山大学演讲。

斯大林是创办中山大学的倡议人。

共产国际决定: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并从中山大学抽调了部分俄语功底好的学生担任大会筹备组工作,如李培芝(王若飞夫人)、孟庆树(王明妻子)、杜作祥(陈昌浩妻子)、瞿景白(瞿秋白弟弟)、秦曼云等人都参加了大会筹备组材料翻译工作。大会材料都是中山大学教授依据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示拟写的,几位中大学生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翻译的材料都是中共六大的决议和文件。六大之后,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等领导人根据中大学生的要求,到中大演讲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当然向忠发是全力支持斯大林的,他把托洛茨基批了一顿以后,扬言要把中大的托派学生统统开除。

六届一中全会后,共产国际为培养更多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干部,决定在莫斯科中大增办一个特别班,轮训中共党内高级干部,我党早期著名活动家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何叔衡、叶剑英等便是这个特别班的学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