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祖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Hxg123讨论 | 贡献2019年10月29日 (二) 23:16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祖谟

本名 周祖谟
出生 1914年11月19日
中国北京市
国籍 中国
籍贯 浙江杭州
民族 汉族
职业 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讲师

簡介

周祖谟,出生于中国浙江杭州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讲师

周祖谟(1914年11月19日-1995年1月14日):字燕孙,中国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家。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

1932年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曾历任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国学季刊》、《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他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1995年1月14日,逝世。

周祖谟三十年代就读北大中文系,师从沈兼士、罗常培,二年级即发表论文《说文解字之传本》,其时北大遂有“前有丁声树,后有周祖谟”之说。毕业后考入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南京),有意追随赵元任、李方桂,以加强语言学及方言调查的训练;但未及一年,因母病北返侍奉,旋以抗战爆发,南北阻隔,只得滞留北平。因此他在研究方法上,遂错失亲近审音派的机缘,而终为考古派的代表。

周祖谟治学,始终以音韵学为重心,而兼及文字、训诂、文献方面;其中尤用力于古语言学文献的校理,为最显著的特色。其论文根柢扎实,多有创获,曾汇编为《汉语音韵论文集》,以后增补为《问学集》两册,台湾、日本皆有翻印,为当代引用率最高的汉语史著作之一。专著《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与罗常培合作)、《魏晋南北朝韵部之演变》,对诗文用韵材料进行通盘清理,藉此重构上古音与中古音之间的历史缺环;《广韵校本(附校勘记)》、《尔雅校笺》、《方言校笺》、《释名校笺》皆为古汉语文献的最佳整理本;《唐五代韵书集成》集敦煌韵书之大观,比勘异同,考订源流,为中古音研究的基础性文献。此外尚有《洛阳伽蓝记校释》,亦远迈前贤,为古籍注释的高峰。 [1]

人物经历

  • 1914年11月19日,出生于北京。幼年受父教,读儒家基本典籍。七岁入北京高等师范附设小学,跳级毕业。11岁入北京师范学校,后转入成志中学。
  • 193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中男部。
  • 1932年毕业,同时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英语系,因后者学费较高,最后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从罗常培学音韵学,毕业论文《篆隶万象名义中之原本玉篇音系》。
  • 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考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任助理员,得以向赵元任问学。和董同和同寝。
  • 1937年回北平省亲,因抗战爆发,滞留家中。
  • 1938年起在辅仁大学国文系任教。
  • 1938年《广韵校本》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 1939年被聘为辅仁大学国文教员,后被聘为国文系讲师、副教授,讲授过语音学、等韵学、高本汉中国音韵学、比较训诂学、甲骨文研究等课程。
  • 1947年改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文科研究所秘书、图书馆专门委员、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会委员。
  • 1950年起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先后主讲现代汉语、汉语史、音韵学、说文解字研究、语言文学要籍解题等课程。
  • 1953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和《语言研究》编辑委员。
  • 1955年受高教部委托起草《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 1957年代理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主任。
  • 1958年《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与罗常培合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 1966年中华书局出版其著作《问学集》(上下)一书是他的代表作。
  • 197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81年被批准为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同年12月被国务院聘为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员。
  • 1981年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和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学。
  • 1982年至1984年任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教研室主任兼研究室主任。
  • 1984年古典文献研究室改为研究所,任所长。
  • 1984年出版的《唐五代韵书集存》是作者30余年来搜集、整理、考订的总结性成果,总集唐五代韵书并考释其源流的一部大书,为研究汉语单韵、词汇、训诂提供了重要资料。
  • 1984年赴日本讲学,并参加二十九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
  • 1985年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
  • 1995年1月14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

[2]

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