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林增平 | |
---|---|
出生 | 1947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歷史學家 |
林增平,(1947年-1992年),江西省萍鄉縣人,1923年11月23日出生於安源。6歲入族學念書,老師為他改名增平。1935年南昌北營坊小學畢業。1942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國立中正大學(創設於當時江西省政府所在地泰和縣杏嶺)文法學院文史系。曾因豫湘桂戰爭和祖母去世而休學一年,在家鄉濂溪小學教書。1947年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助教。1949年南昌解放後,繼續在南昌大學(由中正大學改名)任教。1953年,入湖南師範學院歷史系任教。1961年冬任湖南師院歷史系副主任。1963年晉升為副教授。1980年任系主任,晉升為教授。1981年任學院副院長。1983年10月任院長。1984年9月,湖南師範學院改名湖南師範大學,任校長。還兼任了多個學術團體的職務。他是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 他在多年歷史教學和研究的基礎上,於1958年出版了《中國近代史》(上、下冊)。該書是建國後國內第一部中國近代史著作,成為多所大學的歷史學教材,並多次重印。1962年應中華書局之約出版了《辛亥革命》,對許多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1976年重新開始研究工作後,和章開源等合作編著了《辛亥革命史》,120多萬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反響,被視為「三十年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集大成者」。1979年後發表了20多篇論文,對中國近代史學科的重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先後應邀到日本和美國講學。主持或組織編撰了《中國近代史話》、《清代人物傳稿》、《熊希齡集》、《辛亥革命在湖南》、《辛亥革命運動史稿》、中國史專題討論叢書《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研究備要》、《中國近代史研究人門》等學術著作20餘種,計700多萬字。他發起和主持「黃興研究學術討論會」等全國性重大學術活動。1988年在《歷史研究》上發表《近代湖湘文化初探》,開拓近代湖湘文化研究新領域。 1992年11月,湖南師範大學、民進湖南省委、省政協文史委、省社科聯、省社科院、省文史館、省博物館等多家單位共同發起舉辦了林增平與中國近代史研究學術討論會,北京、河北、湖北等9省市區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林增平對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貢獻及其治學精神、道德文章,認為古人要求史學家必須具備有德、才、學、識四長,他兼而有之,其道德文章,堪稱一代師表。 作為國內外著名歷史學家,其傳略收入《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一書和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的世界名人錄。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和湖南省勞動模範。1992年12月27日在長沙病逝,終年69歲。[1]
淡泊名利
最近讀到歷史學家孔祥吉先生對前輩學人林增平先生的回憶文章,文中講述的兩件關於林增平先生的「小事」,頗能體現林增平先生為人的操守及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令人頓生敬慕之心。
近年來,我們經常讀到這樣的新聞:有一些老教授,借着帶研究生的機會,利用手中的權力,在本是由研究生獨立完成的論文或著作中強行署上自己的名字。作為研究生本人,因為涉及到畢業等問題,當然只能忍氣吞聲。與上面提到的那些不良教授相比,林增平的做法卻正好相反,對身邊的年輕人,林增平先生總是極力提攜,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培養後輩學人的身上。
1981年,孔祥吉從人大畢業後,開始參加《清代人物傳稿》的編寫工作。孔祥吉先生就是從那時開始與林增平先生認識的,因為林增平先生是這套書的編委之一。《清代人物傳稿》下編的稿件,都是由全國各地的名家學者撰寫的,每篇都有確定的署名,但全書封面主編的署名,按照最初的約定,是由五名編委輪流署名的,每卷署兩個人的名字。這樣一直出版了三卷,都是按照這個約定辦的,沒有任何人提出過不同意見,因為大家都認為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可是,1985年夏天,第四卷審稿結束時,需要確定第四卷封面主編的署名問題了,大家都認為按既定的方案辦即可,但林增平先生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說:「過去的幾卷,我們這些年長的編委,每人都署過一次名字。現在,我有一個提議,可否從第四卷開始,主編署名以老帶新。署名不要忘了年輕人嘛。」這個方案提出來後,得到其他幾位老編委的一致同意,都覺得應該為年輕人的成長創造條件,於是,第四卷封面主編的署名,就變成了苑書義和潘振平;而孔祥吉和郭漢民則分別成為第五卷和第六卷的封面主編之一,這幾個人都是年輕人。這件事,成了學術界以老帶新的美談,而林增平先生熱心提攜後人的精神,也被學界傳為佳話。
眾所周知,學問這種東西,不能摻雜任何功利色彩,一個功利心太重的人,是搞不出像樣的學問來的。因為只有心無旁騖地潛心學術事業的人,才能在學術上達到一種令人仰望的境界。林增平先生就是一個潛心學術研究、把功名利祿看得很淡的學者,孔祥吉先生講述的另一件事,就是極好的佐證:林增平先生長期致力於辛亥革命歷史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研究辛亥革命歷史的權威。後來,有關部門決定出版一部《辛亥革命史》,林增平先生便受邀擔任了其中部分章節的撰寫工作,而且,他還與另一位歷史學家一起負責了這本書的統稿工作。在這本書第一卷出版前,有的編委提出,要將林增平先生署為第一主編,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同意,大家都覺得這是實至名歸。沒想到,林增平先生卻堅決反對,不同意將自己作為第一主編,極力要求將別人作為第一主編。事後,林增平先生曾與孔祥吉先生談及這件事,他感慨道:「做學問切不可爭名逐利。眼睛盯着名利二字,文章就不可能行之久遠。」就這樣,在林增平先生的一再堅持下,這本書出版時,將另一位學者署名為第一主編。林增平先生的這種淡泊名利、推賢讓能的人格風範,感動了許多人。孔祥吉先生由此感嘆道:「這件事很令我感動。林先生在名利面前退避三舍的故事甚多,早在史學界傳為美談。儘管其人已駕鶴西去二十多載,可是一提及此事,史學界無不敬佩林先生這種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相對於林增平先生巨大的學術貢獻,以上的兩則小故事,在林增平先生的學術生涯中,只是兩件「小事」,但一滴小小的露珠,卻能反射出太陽的七彩光輝來,通過這些「小」事,卻能看到林增平先生為人方面的「大」來,特別是在當下這樣一個急功近利、喧囂浮躁的學術環境中,這種人格之大就更加彌足珍貴,誠如孔祥吉先生所說的那樣:「林增平先生一生謙虛謹慎,忠厚仁慈,將自己一生心血專注到教育事業上,培養了為數眾多的史學英才……一提起林先生,沒有一個不感念他學術之精深、人格之高尚的。」<ref>林增平先生的謙讓 浙江政協聯誼報網2017-09-09/ref>
履歷
1935年 南昌北營坊小學畢業。
1938年 隨父母入川避難。轉入成都石室中學上初中三年級。
1942年 考入國立中正大學文法學院文史系。
1947年 七月畢業,獲學士學位,旋即留系任助教。
1948年 結婚,妻李維秀。
1949年 由南昌大學改革委員會(主任委員艾寒松、副主任委員農康)聘任為南昌大學政治學院助教。
1951年 由校務委員會正式聘為南昌大學文法學院文史學系助教。
1953年 是年中南區進行院系調整,於十月調到湖南師院歷史系任講師。
1958年 《中國近代史》講義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以同名書出版,分上下兩冊,都六十萬言。
1959年 出席省第二屆政協會議,擔任「社會科學團體」界別政協委員(該屆政協委員任期至1964年9月)。
1962年 所撰知識叢書小冊子《辛亥革命》由中華書局出版,5.8萬字。擔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
1977年 第三屆省政協恢復開會,先生仍繼續擔任省政協委員,界別為「社會科學界」(該屆政協委員任期至1983年4月),並擔任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主編的《近代中國史話》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9年 評職稱申報教授,學院任命為他歷史系主任,同時招收碩士研究生。擔任中南地區辛亥革命史研究會副理事長。
1980年 提升為教授,並擔任湖南省歷史學會理事長。
1981年2月23日 被省政府(省長孫國治)任命為湖南師範學院副院長。院長為尹長民教授。
1983年 赴京參加中國史學會首次學術年會暨中國史學界第三次代表大會。
1984年 經省人民政府批覆,湖南師範學院改名為湖南師範大學,任校長。
1985年 應日本東京辛亥革命史研究會學者中村義等人邀請,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資助,於十月十七日赴日本講學,訪問了東京、京都和橫濱等地。
1986年 辭去校長一職。九月二十四日,被華中師範大學(校長章開沅)評聘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兼職博士研究生導師,此前由華中師大申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認可,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是年先生任湖南省第七屆人大代表、常委。
1987年 湖南省政府特授予榮譽證書。九月二十九日,被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特聘擔任清史研究所兼職教授。
1988年 當選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是年七月,繼陳孝禪擔任湖南省民進第二屆主委。是年十二月,與章開沅先生合作主編之《辛亥革命運動史稿》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1989年 被湖南省政府聘為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長,主持館務。
1990年 手創的中國近代史學科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90]028號文件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七月五日,經湖南省歷史學會89年度學術會議通過,任湖南省歷史學會第五屆理事長。
1991年 被湖南省社科聯聘為湖南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學科聯合複評組組長。
1992年 年初,被評為湖南師大九一年度「十大新聞人物」。12月27日7時20分,因病不治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