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蔭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2月20日 (二) 22:55 由 Cov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古琴演奏家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萌美
紀念古琴大師孫紹陶、史蔭美、張子謙誕辰名家音樂會
性別
出生 1889年

江蘇揚州
逝世 1954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古箏家
知名作品 《點拍琴譜》
《施頌泊琵琶譜》傳世 。

史萌美

1889年生於揚州,民族音樂家,箏藝大師」。史蔭美自幼聰明好學,喜好音樂,年輕時在北平拜清皇室宮廷樂師黃勉之先生為師,學習彈奏古箏、琵琶和古琴,他特別精於古琴,對笙、簫、管、笛等樂器,也樣樣精通,當時有「民樂奇才」的美譽。抗日戰爭前,蔭美老師在北平四存中學(現北京八中)教授音樂,培養了許多民族音樂人才。在此期間,他結交了許多音樂界朋友,我國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劉天華成為他的摯友;京劇大師梅蘭芳與他也交往很深。

人物簡介

史蔭美(1889-1954),揚州人。出身於書香寒士家庭,19 年隨父旅京,就讀北京順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大預科,限於家庭經濟,未能全修畢業。乃於1912年,始在交通部電政司,選充雇員、辦事員、科員、主事 ;因早年曾師從清宮庭樂師黃勉之先生,得其所傳,善於彈奏古箏、琵琶、琴。尤精於古箏,兼善吹奏笙、管、簫、笛,無不通曉,有「民樂奇才」之譽。之外,尚可以唱崑曲,教唱歌;終生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民間音樂曲譜資料,惜因生活顛沛,未成書傳世。 抗日戰爭前,同時受四存中學聘,任音樂教員,前後達十五年之久,培養了許多民族音樂人才。1928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之後,便投靠朋友,先後在華北、東北等地謀生(具體情況不詳),直到七七事變才回到揚州故鄉來。 著名古箏演奏家,「台灣古箏之父」梁在平教授和音樂理論家張洪島教授均曾從其受業。他運用現代音樂常識,改進不同風格的箏曲記譜方法,於1937年發表《對於昌明琴學之我見》一文,論述了「往昔舊譜宜詳加整理」的幾個關鍵問題,對振興廣陵琴學很有啟迪。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返回揚州,參加廣陵琴社活動,並精心傳藝育人。揚州胡斗東從蔭美先生學古琴琵琶,後又有揚州商校教師王劍飛和先生請益秦箏,過從頗密,先生將其弟子梁在平所贈《擬箏譜》一書轉贈劍飛,足見老少箏人關係之親密。 先生晚年,以久居鄉曲,壯志未酬為憾,平日以樂、酒自娛、樂必盡興,飲則必醉,如此終生,亦可以見其心情矣。[1]

人物經歷

民族音樂家』』』史蔭美』』』老師1889年生於揚州,家住大東門街中段。

』』』史蔭美』』』自幼聰明好學,喜好音樂,年輕時在北平拜清皇室宮廷樂師黃勉之先生為師,學習彈奏古箏、琵琶和古琴,』』』史蔭美』』』特別精於古琴,對笙、簫、管、笛等樂器,也樣樣精通,當時有「民樂奇才」的美譽。抗日戰爭前,』』』史蔭美』』』在北平四存中學(現北京八中)教授音樂,培養了許多民族音樂人才。在此期間,』』』史蔭美』』』結交了許多音樂界朋友,我國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劉天華成為他的摯友;京劇大師梅蘭芳與他也交往很深。 史萌美 在北京求學期間亦向魏子猷先生學習河南箏,向林永之先生學習潮州箏,後回到家鄉揚州。他在揚州傳播民樂及箏樂,使古箏音樂藝術在揚州紮下了根。他播下的箏藝種子,現在揚州開花、結果。他為揚州的古箏藝術的發展,並使揚州成為中國古箏之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寇侵占北平,』』』史蔭美』』』毅然辭職返回故鄉揚州。很多人動員他出來工作,為汪偽政府做事。』』』史蔭美』』』拒不任職。沒有生活來源,他靠變賣家庭什物和出租房屋的租金為生。在揚州期間,』』』史蔭美』』』繼續埋頭音樂,寫作音樂手稿,參加廣陵琴社,舉辦廣陵琴會,』』』史蔭美』』』發表的《關於昌明琴學之我見》一文,論述了運用現代音樂常識,改進了不同風格的箏曲記譜方法。以後又陸續發表了《點拍琴譜》、《施頌伯琵琶譜》等著作。

上世紀90年代初,台灣開放台胞赴大陸旅遊探親後,』』』史蔭美』』』在北平四存中學教授過古琴的學生、時任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台灣古琴音樂界領軍人物、八十多歲的梁在平教授專程由台灣來揚州尋找恩師』』』史蔭美』』』。得知恩師已於1954年65歲時病逝揚州,梁教授一時無限感慨,唏噓不已。他回憶說:史老師曾和我在北平共同演出過,由史老師吹洞簫,我彈《平沙落雁》及《寒鴉戲水》兩曲,首次與當時大江南北的國樂名師一同演奏,』』』史蔭美』』』賜予我的機緣,畢生難忘。

』』』史蔭美』』』的事跡在史公祠內揚州廣陵琴派史料陳列館和《揚州文化志》上均有圖片和文字記載。史老師離開我們五十多年了,至今揚州和海外音樂界同仁都表示深切懷念之情,令人難忘。

學術觀點

三十年代的《今虞琴刊》中,搜集了當時向各地徵得的稿件。其中「記述」部分為琴人傳略和各地琴社活動;「學術」部分為琴律和均調研究;「考證」部分為琴學史料研究。值得注意的「論說」部分,有一些文章提出了對今後古琴工作的意見。

』』』史蔭美』』』在《對於昌明琴學之我見》一文中提出了四點建議:一、「彈琴者須留心現代音樂之常識」,主張用現代音樂知識武裝自己;二、「記譜之方法須改進」,使之更加精確而方便;三、「各派現彈之曲操,宜廣事搜集」,以保存並發揚多樣化的琴派風格;四、「往昔舊譜宜詳加整理」,強調進行科學整理,以免學者「無所適從」,以便於繼承和發揚傳統。這些意見無疑是很中肯的,不過在當時卻不可能實現。只有全國解放,人民掌握政權之後,才能全部實現,而且遠遠超出了這些設想。[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