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征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F88588讨论 | 贡献2019年2月23日 (六) 14:07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征明

文征明 -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中文名称:文征明

别名:文壁(或作璧)、文衡山、文贞献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470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1559年3月28日

职业: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

主要成就:吴中四才子、吴门四家之一

代表作品:《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

派系:吴门派

官职:翰林待诏

人物生平: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征明生于一个武官家庭。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父林举进士,担任温州永嘉县令。携家赴任。

母祁氏相继携文征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年),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是为人忠厚。同年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于是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7岁的文征明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11岁开始能说话,就读外塾,父文林起复知博平县,征明随侍。

文征明与唐寅、都穆结为朋友;并且跟从都穆学诗。

唐寅也经常来到文征明家,向文林请教。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随父在安徽,读书并且认真体会古人之德,能自会有所得。后其父担任太仆寺少卿,文征明作为官属,陪侍父亲文林左右。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从安徽归还故乡,成为乡里的秀才。岁试时,宗师批评文征明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因此文征明开始精研书法,刻意临学。与蔡羽、吴爟结为朋友。弘治二年己酉(1489年),当时学官严厉,拘文法,循章句。文征明虽然练习程式之文,但是心底里却很是不愿意学习。于是在间隙读《左传》、《史记》、两《汉书》及古今文集。与祝明、都穆、唐寅提倡为古文辞。祝允明、杨循吉皆折辈行相交。初识沈周,观沈周画《长江万里图》于双娥精舍,很是羡慕和赞赏他的绘画技艺,于是跟从沈周学画。

周刚开始不希望文征明因为绘画妨碍了他的科举大业,但是最终还是倾尽全力将所有的画艺教授给他;并且非常喜欢和器重他。弘治八年乙卯(1495年),以父命从吴宽游,时宽丁继母忧于家,悉以古文法授之,且为延誉于公卿间。秋,第一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考试不中。认识金陵顾璘、陈沂、王韦、徐霖。画《金焦落照图》。曾经与唐寅商酌画法,认为作画应以六朝为师,设色以闲淡为贵。又谓南宋李唐丘壑布置,可为初学之师。弘治十年丁巳(1497年),与徐祯卿、钱同爱、朱凯、张灵等交往同游。征明既博古善议论,又通晓元、明之际旧事,为时推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号称为"吴中四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