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雅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10月5日 (二) 06:18 由 羅伯若波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雅區
大雅區333.jpg
  

來自 台中市大雅區公所 的圖片

中文名:大雅區

位 於:台灣省中部台中市

地 處:台中盆地北部

海 拔:130至150米

大雅區舊稱「壩仔」,就狹義而言,則專指本區現有大雅里之街坊附近一帶。地處台中盆地北部,大肚台地東麓,中有筏仔溪上游段南北貫穿其間;境內西部因緊臨大肚台地關係,大肚台地縱走於西半部,其東麓山坡地,海拔約300公尺 左右,統稱為橫山( Kernbut )群,走向南南西,而東半部為台中平原,海拔130至150公尺 之間。 本區早期原為土著族拍宰海(Pazeh)岸里社群之阿河巴(壩)荒埔,漢人進墾後,以平埔族人原有「阿河巴」而命名為「壩仔」,故地名由來,似與土著族之音譯有關。客家語把未開墾的大塊埔地叫做 [ 大壩雅 ] ,後簡化為 [ 大雅 ] 。 ( 別名:壩仔、大壩雅(客)、埧雅街 )

歷史

大雅區迄今還未發現到考古遺址,亦沒有平埔族聚落的分佈。清代漢人拓墾的記錄,最早可追溯康熙末年粵東饒平移民入墾。雍正元年 (1723) 粵東大埔籍客家人張達京組織張振萬墾號,以 「 割地換水 」 的方式,開鑿貓霧拺下埤,入墾阿河巴草埔 ( 神岡、大雅舊稱 ) ,此後墾務日漸興盛。 清康熙23年 (1684) 本地屬於臺灣府諸羅縣管轄,雍正元年 (1723) 改隸彰化縣。光緒11年 (1885) 臺灣建省後,劃歸臺灣縣管轄。 步入日治,明治28年 (1895) 大雅屬臺灣縣彰化支廳管轄。明治42年 (1909) 改隸臺中廳葫蘆墩支廳,大正9年 (1920) 再改隸臺中州豐原郡大雅莊。交通建設以昭和11年 (1936) 興建的臺中機場最為重要,其地點在埔仔墘 ( 六寶村 ) ,同年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開闢臺中至臺北、臺南、高雄、馬公、花蓮的航線 戰後時期,民國34年 (1945) 本地由臺中縣豐原區管轄,並改稱大雅鄉,此名稱一直沿用至臺中縣市合併。民國45年 (1956) 在美軍顧問團的協助下,徵收臺中機場與周邊土地,興建清泉崗機場,成為中部最重要的空軍基地。民國99年12月25日(2010),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為「臺中市」。

地理環境

大雅區位居台灣中部台中盆地之西北方,東鄰潭子區,西接沙鹿區;北毗神岡區,南連北屯區、西屯區為界。全區參考面積約為32.4109平方公里。

現轄有15里,東西寬而南北窄,地形略呈菱形。本區行政政區域原分9村,因人口增加自87年2月1日起大雅村分村為大雅村、文雅村、上雅村,三和村分村為三和村、二和村、四德村,自95年1月23日起上楓村分村為上楓村、雅楓村、大楓村。

位於台中市中心地帶,由於東南部屬於台中盆地之廣大平原影響,地勢西部高而東南低,西半部銜接大度山台地,其山麓部份均向東南緩傾,以西南境界附近之大肚山海沷313公尺為最高點。台中盆地北為大甲溪廣闊洪涵平原,其西側屏有大肚傾動地塊,但因面向盆地之地塊東側緩斜,被盆地沖積層厚覆,並無明顯界線。本區西部與大肚台地相鄰接,其台地斜面囊括橫山、忠義里諸地,則古文獻史料所指之「阿河巴橫崗」。大肚台地呈南北長方形,北起自大甲溪南岸,南達大肚溪北岸,南北全長約為20公里;其東側以緩斜面向台中盆地,西部以較急斜面,銜接清水海岸平原、台地縱走向大致從北北東向南南西,為一塊不對稱台地,被推測為一傾動地塊。 台中盆地系一長形構造盆地,北寬南窄,主要為聯合沖積扇面,此地區被認為地質時代與大肚台地同為連成一體,範圍廣闊之古沖積扇面。本地區土地利用甚為發達,平原主要種植水稻,山地則多栽種旱作物或果樹等;由於水利發達,農業豐富,早為人口與聚落之集中區。


視頻

觀光導覽-台中市大雅區簡介(國際宜居城市競賽片-英文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