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折桂令--过金山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Cova讨论 | 贡献2021年6月3日 (四) 20:42的版本 注解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折桂令 过金山寺》

赵禹圭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注解

金山寺:在江苏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为东晋时所建。

云山:形容山势高峻,云烟缭绕。

诗句就:意为诗句吟成。

天地忘怀:忘记天地间一切事物和所有忧愁。

译文

长江水浩浩荡荡从西面涌来,水面上矗起云山,云山上簇拥楼台。云和水相辉耀,楼与台相掩映,天造地设巧安排。对着大好云山秀美景色吟成新诗句,对着浩翰天地倾杯酣饮忘去愁怀。睁开醉眼,远望蓬莱仙岛:一半被烟霭遮断,一半被云彩掩埋。

作者及其声身世

赵禹圭(生卒不详),字天赐,汴梁(今开封市)人。至顺年间曾任镇江府判官。所作杂剧两种,今不存,今存散曲小令七首。

诗歌鉴赏(一)

金山为江南胜景之一,在今江苏镇江西北,本在长江中,清末江沙淤积,始与南岸相连。山上有洞泉寺塔等名胜,其中以金山寺最为壮观。古代有不少文人墨客曾登临此寺,即景抒怀。这首散曲写的就是作者登上金山寺所看到的壮观景象并由此产生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二)

作者曾作过镇江府判,对镇江一带的风光山水颇为熟悉。作者没有孤立地就山写山,就寺写寺,而是依旧紧紧抓住山立江水中的特征来写。金山寺倒映江中,山与水连在一起,楼台上下相互映照。山在水中,水在山上,宛若一派仙境。

诗歌鉴赏(三)

因此能将这首《题金山寺》写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不是登临金山,只是乘船经过,因此能够远眺,能够纵览,能够从浩浩长江的广阔背景上,从山与水、山与云、山水与楼台的种种关系上写出金山景色的诗情画意,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情的感染。[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