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3月26日 (五) 20:19 由 Wwx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陽春

陽春隸屬廣東省陽江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是廣東古來文明之地[1],是珠三角地區與粵西地區的交通中樞,是廣東省面積第二大的縣(市)[2]

全市總面積4054.7平方公里,轄15個鎮和2個街道辦事處,擁有雞籠頂、 鵝凰嶂、 凌霄岩(國家地質公園)、 崆峒岩等風景名勝 ,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孔雀石之鄉、中國春砂仁之鄉、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根雕雅石)之鄉等榮譽稱號[3]

快速導航 詞條圖冊 城市 百科 綜合 景點 美食 學校 人物 文化 歷史 面積 4054.7平方公里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政府駐地 春城街道 著名景點 雞籠頂, 凌霄岩, 玉溪三洞, 龍宮岩, 崆峒岩, 廣東花灘森林公園等 火車站 陽春站、春灣站 車牌代碼 粵Q 別名 春州 下轄地區 2個街道、15個鎮 電話區號 0662 地理位置 廣東省西南部 方言 粵語-高陽片- 白話、客家語-粵台片- 涯話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展開

歷史沿革

清以前

戰國(前3世紀),陽春為百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兵第一次南征百越下嶺南,置南海郡,陽春地屬之。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第二次南征 百越,在嶺南置南海郡、 桂林郡、 象郡,陽春地屬桂林郡。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為合浦郡 高涼縣地。 陽春

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年)置莫陽縣,屬高興郡,為陽春地建縣之始。

晉太康元年(280年),撤高興郡, 莫陽縣屬高涼郡。今陽春境北部為蒼梧郡臨允縣地。

南朝宋元嘉年間,在原 臨允縣南部(即今縣境北部和西北部)分置龍潭縣、甘東縣,均屬新寧郡。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撤銷莫陽縣,改設陽春郡並置 陽春縣,這是以「陽春」名建縣之始,意取「漠水之陽,四季如春」。陽春郡轄陽春、甘泉二縣。

隋開皇十年(590年),撤銷陽春郡, 陽春縣屬高州;龍潭縣改稱銅陵縣,分甘泉縣置西城、流南二縣,均屬端州。大業二年(606年)復置高涼郡,陽春縣屬之;撤銷西城、流南二縣,併入銅陵縣,屬信安郡管轄。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春州,州治在今陽春市區,並恢復 流南縣,春州領陽春、流南二縣。同年又分春州置勤州(又稱銅陵郡),從銅陵縣分置富林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春、勤二州隸屬嶺南道。武德五年(622年)恢復西城縣,屬春州;撤銷勤州,將富林縣併入銅陵縣。不久,西城、流南二縣併入陽春縣。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恢復勤州,轄銅陵縣。長安二年(702年)又撤勤州,銅陵縣改屬春州。

陽春

開元十八年(730年),復置勤州及富林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天寶元年(742年), 春州又稱南陵郡,並析陽春縣置羅水縣屬之;勤州又稱雲浮郡。乾元元年(758年),春州仍領陽春、羅水二縣;勤州由富林徙治於銅陵,又稱銅陵郡,領銅陵、富林二縣。 五代(907-960年),屬南漢,復置流南縣,春州領陽春、羅水、流南三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

宋開寶五年(972年)撤銷春州,陽春、羅水、流南三縣改屬恩州。次年,復置春州,撤銷勤州;並將富林縣併入 銅陵縣,羅水、流南二縣併入陽春縣;春州領陽春、銅陵二縣。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撤銷春州,陽春縣改稱新春縣,屬新州轄。天禧四年(1020年),再復春州,新春縣復稱陽春縣,春州領陽春、銅陵二縣。熙寧六年(1073年)廢春州,把銅陵縣併入陽春縣,陽春縣屬南恩州。

元代沿宋制, 陽春縣仍屬南恩州(至元十三年至十八年曾改稱南恩路)。

明 洪武元年(1368年),復稱 肇慶府,隸廣東布政使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 陽春縣改屬肇慶府。萬曆五年(1577年),從陽春縣劃出富林及西部山區併入東安縣(1914年改稱雲浮縣)。

萬曆五年(1577年)升 瀧水縣為羅定州(領東安縣、西寧縣),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至此,肇慶府領:德慶州(領封川縣、開建縣)、高要、四會、新興、陽江、陽春、廣寧、高明、恩平等1州8縣。

清代沿明制, 陽春縣仍屬肇慶府。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至13年(1912~1924年), 陽春縣屬肇羅陽鎮守使管轄。

陽春

民國14年(1925年),屬 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專員公署管轄。

民國25年10月(1936年),改隸 廣東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27年1月(1938年),改屬 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專員公署。

民國38年2月(1949年),改隸 廣東省第十行政區專員公署。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0月22日, 陽春縣解放,隸屬粵中地區專員公署。

1950年7月,明代由陽春縣劃出併入東安縣的西部山區,從雲浮縣劃歸 陽春縣。1952年5月,陽春縣改屬粵西行政區(因署治湛江,1956年改稱為湛江專區、湛江地區)。

1958年11月至1961年3月, 陽春縣與陽江縣合併為兩陽縣。1961年3月,復設陽春縣。1983年9月,改屬江門市管轄。

1988年1月,歸 陽江市管轄。

1994年5月5日,陽春撤縣設市(縣級),由 陽江市代管。

2012年7月1日,陽春市被納入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第二批試點範圍。

陽春

行政區劃

2014年,陽春市有15個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下轄309個村、32個社區 。

2016年8月19日, 河西街道掛牌 。

春城街道:面積為23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4.03萬人,管轄城北、城郊、城南、垌尾、扶民、崗脊、高朗、金坪、黎湖、林田、蟠龍、新雲、七星、頭堡14個村委會

和鎮北、龍灣、紅旗、前進、東門、縣前、春江、東湖、擁軍、城東、城雲11個社區居委會 。

河西街道:面積為8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23萬人,管轄更古坑、合崗、九頭坡、崆峒、龍巖、牛肚朗、三豐、三湖、昇平、石湖、石上11個村委會及泰安、西堤、漁業3個社區和三豐華僑農場 。

陽春

河朗鎮

松柏鎮

陂面鎮

合水鎮

春灣鎮

崗美鎮

河口鎮

潭水鎮

八甲鎮

雙滘鎮

永寧鎮

圭崗鎮

石望鎮

馬水鎮

三甲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春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地處雲霧山脈、天露山脈中 段與河尾山的八甲大山之間,漠陽江中上游。地理坐標為北緯21°50′36″~22°41′01″,東經

111°16′27″~112°09′22″。東與恩平市相接,南與陽東區、江城區、陽西縣、電白縣相連,西與高州市、信宜市接壤,北與羅定市、雲安縣、新興縣為鄰。全

市總面積4037.8平方公里。南北長104公里,東西寬91公里。

氣候環境

陽春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陸性氣候明顯,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3℃,歷史最高氣溫38.4℃,歷史最低氣溫-1.8℃;光照時間長,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雨

季長,年平均暴雨日數13天,與陽江市同屬廣東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392.3毫米,主要雨季是4-9月;季風活動明顯,冬季盛行東北風,夏季偏南風居

多,主導風向是東北風;冬春易旱,夏季易澇;平均雷暴日數92天,屬雷暴高發區。

地形地貌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漠陽江北南縱貫全市,為狹長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陽江屬於中國 大陸最南端的 喀斯特地貌地帶,位於 廣東省西南部,地處 雲霧山脈,天露山脈的中段與河尾山的八甲大山之間。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陽春市耕地面積73.8萬畝,其中水田56.9萬畝,山林面積389.5萬畝。

動物資源

陽春市森林覆蓋率66.37%,有650多種野生植物、1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杜鵑紅山茶、豬血木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礦藏資源

陽春市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截至2014年已探明有銅、鐵、鋅、鎢、錫、、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等36種之多,是全國礦產最豐富的6個縣(市)之一,其中水泥石灰岩儲量在10億噸以上,是生產高標號水泥的好材料。

人口民族

人口數據

陽春市總人口118萬人,流動人口20.5萬人。其中流出人口18.2萬人,流出人口中已婚育齡婦女8.5萬人,占全市已婚育齡婦女總數的35.42%;流入人口2.3萬人,主要集中春城街道、以務工經商為主。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2萬人,同比增長0.8%。全年出生率14.16‰,死亡率5.09‰,自然增長率9.07‰。

2010年,陽春市常住人口為849504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840581人相比,10年共增加8923人,增長1.06%。年平均增長率為0.11%。共有家庭

戶228804戶,家庭戶人口為74498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62人減少0.37人。男性人口為440671人,占51.87%;女性

人口為408833人,占48.1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0.33下降為107.79。0-14歲人口為181480人,占

21.36%;15-64歲人口為572047人,占67.34%;65歲及以上人口為95977人,占11.30%。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7.4個百分點,15-

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8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56個百分點。

據陽春市人民政府官網2014年8月5日顯示,陽春市總人口118萬人,流動人口20.5萬人。其中流出人口18.2萬人,流出人口中已婚育齡婦女8.5萬人,占全市已婚育齡

婦女總數的35.42%;流入人口2.3萬人,主要集中春城街道、以務工經商為主 。

民族分布

2010年,陽春漢族人口為842357人,占99.1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147人,占0.84%。

截至全市總人口118萬,漢族人口居多,瑤、壯等少數民族約1萬人。

政府領導

市委

陳平:陽東人,陽春市委書記

羅漢傑:江城人,陽春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林賢鋒:江城人,陽春市委副書記

蔡傳提:陽東人,陽春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何健雄:江城人,陽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鄺東曉:南海人,陽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

陳旭林:陽西人,陽春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

陸雪(女):陽春人,陽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李孟文:陽春人,陽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社工委副主任,市政府黨組成員

劉偉明:陽春人,陽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市人大

余秀坤(女):陽春人,陽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人選,市政府黨組成員,市紅十字會會長

謝興標:陽春人,陽春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正處級)、代理主任、黨組副書記

劉曉鋒:隨州人,陽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人選,農工黨陽江市委副主委、農工黨廣東省委委員、陽江市政協常委

王承卷:陽春人,陽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中共八甲鎮委書記,人大主席

李學田:陽西人,陽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嚴雪瓊:陽春人,陽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人選,春灣鎮委書記

林奮:陽春人,陽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人選,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市政府

吳寧:江城人,陽春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督察長

黃華記:江城人,陽春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何梅:信宜人,陽春市政府副市長人選,陽春市婦幼保健院院長(正科級)、民盟陽春市基層委員會主委

覃世寬:陽春人,陽春市政府副市長人選,市財政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陳希懷:雷州人,陽春市政府副市長人選,松柏鎮委書記

謝義維:萍鄉人,香洲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珠海對口幫扶陽江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陽江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副局長,香洲區對口幫扶陽春市工作組組

長,掛任陽春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黃春明:昭平人,陽春市政府副市長(掛職)、黨組成員,珠海市口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珠海市海防與打擊走私辦公室副主任,珠海市對口幫扶陽江駐陽春市工作組組長

市政協

邱明:陽春人,陽春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林旭:高州人,陽春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陽春市支社主委

李志良:新會人,陽春市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曾明:陽春人,陽春市政協副主席人選,民建陽春市基層委員會主委

項華:陽東人,陽春市政協副主席,市人民醫院院長,農工黨陽春市基層委員會主委

馮麗竹(女):陽西人,陽春市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市委統戰部部長

黃培新:陽春人,陽春市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經濟概況

綜合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GDP)391.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0%、1.4%和6.3%。三次產業比重為

15.7:29.1:55.2。三大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3.8%、12.8%和73.4%,分別拉動全市GDP增長0.6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和3.0個百分點。全市人均GDP為43981

元,比上年增長3.5%。

第一產業

2018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1.31億元,同比增長1.68%。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4.51萬畝,比上年下降0.44萬畝;糧食總產量30.10萬噸,下降0.31萬噸。蔬菜種植面

積36.11萬畝,增加1.16萬畝;蔬菜產量37.36萬噸,增加1.7萬噸。花生種植面積16.75萬畝,增加0.12萬畝;花生產量2.60萬噸,增加0.03萬噸。水果總產量32.03萬

噸,增加0.55萬噸,其中柑、桔、橙產量4.72萬噸,減少0.6萬噸。

2018年完成造林、更新和低改面積4371公頃。森林資源保持林木總生長量大於消耗量的良性循環。

2018年肉類總產量11.22萬噸,同比增長0.10%。其中,豬肉產量8.90萬噸,同比增加0.30%;禽肉產量2.04萬噸,同比增加0.10%。

2018年漁業總產值4.33億元,同比增長0.98%。全年水產品產量3.31萬噸,同比增長1.5%。

陽春

第二產

2018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69.8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7億元,增長1.5%。(一)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增

加值27億元,同比增長12.7%;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實現增加值1.04億元,同比減少14.7%。(二)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2.44億元,同比減少22.7%;重工業增

加值34.56億元,同比增長4.0%。(三)按主要行業分: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增加值15.76億元,同比下降0.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實現增加值8.19億元,

同比增長4.2%;通用設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3.36億元,同比下降6.7%。

2018年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15家,實現總產值15.39億元,下降28.6%;實現利潤總額0.63億元,下降26.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25萬平方米,增長8.9%。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7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完成44.56億元,增長49.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完成22.45億元,增長4.0%,民間投資完成39.99億元,增長13.7%。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投資完成27.4億元,增長82.5 %。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完成2.75億元,下降16.7%;裝備製造業投資完成6.48億元,增長72.2%。

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1.49億元,比上年下降21.5%。商品房銷售面積75.19萬平方米,增長5.9%,其中住宅74.29萬平方米,增長6.2%。商品房銷售額36.52億元,增長35.6%,其中住宅35.83億元,增長34.3%。

國內貿易

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5億元,增長9.2%,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 7.5 %。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02.83億元,占全市社會商品零售額的77.27%,增長

9.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67億元,占全市商品零售總額的22.73%,增長9.9%。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77.46億元,增長2.3%;零售業零售額161.82億元,增長

13.2%;住宿業零售額1.71元,下降18.6%;餐飲業零售額21.51億元,增長9.6%。

對外經濟

2018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24790萬元,同比下降18.33 %。其中:進口總額21318萬元;出口總額103472萬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5.45萬美元,同比減少71.86%。合同利用外資2225.90萬美元,同比增長418.86%。

金融

2018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 70123輛,比上年增長22.7%。民用轎車保有量59636輛,增長21%。

201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萬戶,比上年增長13.4%。年末移動電話用戶80.3萬戶,比上年增長10.9%。

2018年接待旅遊總人數420.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6%,旅遊總收入64.4億元,比上年增長16.7 %。國內旅遊人數419.2萬人次,增長22.7 %;國內旅遊總收入63.95億元,增長16.8 %。全年接待境外遊客人數1.09萬人次,下降2.2 %。

社會事業

郵電旅遊 2018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 70123輛,比上年增長22.7%。民用轎車保有量59636輛,增長21%。

201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萬戶,比上年增長13.4%。年末移動電話用戶80.3萬戶,比上年增長10.9%。

2018年接待旅遊總人數420.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6%,旅遊總收入64.4億元,比上年增長16.7 %。國內旅遊人數419.2萬人次,增長22.7 %;國內旅遊總收入63.95億元,增長16.8 %。全年接待境外遊客人數1.09萬人次,下降2.2 %。

教育科技

2018年全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含技工學校)招生1468人,比上年減少34.29 %,在校生5822人,比上年減少10.25 %,畢業生2556人,比上年增長28.57%;普通高中招

生5028人,比上年增長6.7 %,在校生15079人,比上年減少3.67%,畢業生5564人,比上年減少5.06 %;普通初中招生11753人,比上年增長11.47%,在校生32279人,

比上年增長11.75%,畢業生8765人,比上年增長1.27%;普通小學招生16584人,比上年增長1.62 %,在校生90325人,比上年增長5.96%,畢業生10974人,比上年增長

1.93%;特殊教育招生149人,比上年增長338.23 %,在校生541人,比上年增長86.55%;幼兒園在園幼兒37742人,比上年增長0.07%。

2018年申請專利量826件,比上年增長36.3%。其中,發明專利71件,增長82.05%;專利授權503件,增長51.05%。全市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137.5億元,增長37%。

文化衛生

2018年共有文化事業機構4個,藝術表演團體機構27個,文化館1 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

2018年廣播人口覆蓋率99.0%,電視人口覆蓋率98.0%,廣播電視混合人口覆蓋率98.5%。新聞、出版等事業健康發展。

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類醫院、衛生院34間,其中,市屬醫療衛生機構7間,鄉鎮衛生院15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間,民營醫院7間;全市各類衛生機構年末實有床位5142張,其中,市直屬各醫療機構床位2060張,鄉鎮衛生院1314張。年末全市衛生機構共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80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13人,註冊護士1907人。

人民生活

2018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76.6元,增長8.3%。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17.6元,增長7.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5.1元,增長8.1%。

會保障

2018年全市參加失業保險33893人,比上年增長6 %;社會養老保險102022人,增長8.61 %;工傷保險66731人,增長13.27 %;生育保險46491人,比上年增長4.17 %;基本醫療保險75029人,比上年增長3.22 %。全年徵收社會保險基金193799萬元,增長23%。

2018年全市有福利院1間,床位250張;敬老院17間,在院人數387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鞏固中提高,低保保障面擴大,全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7886萬人。城鎮社區服務和農村服務網絡日趨完善。

資源環境

2018昕全市建成自動氣象觀測站26個。全年日照時數1543.9 小時,全年降水量2708.4毫米。

2018年完成跡地林更新和低產低效林改造2177.07公頃;封山育林333.33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678.15萬立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67.69%。

2018年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 2個,總面積1.89455萬公頃(鵝凰嶂14751公頃,百涌4194.5公頃)。

2018年全市建成污水處理廠2 個(其中1個生活污水處理廠、1個工業污水處理廠),合計日處理能力達6.5萬噸(其中生活污水廠日處理6萬噸、工業污水處理廠日處理 0.5萬噸)。市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

2018年市區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年日平均值分別為14μg/m3、19μg/m3、59μg/m3 ,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API指數年平均達標率95.0%。

2018年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指標評價)。

2018年全市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化學需氧量 1.591萬噸,氨氮0.170萬噸,二氧化硫0.887萬噸,氮氧化物1.389萬噸。

安全生產

2018年共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事故62 起,各類生產經營性事故造成死亡29人,受傷 51人,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65.38萬元。其中,道路交通運輸事故 60起,死亡 27人,受傷 51人,交通事故直接經濟損失 5.38萬元;工礦商貿事故2 起,死亡2人,受傷 0 人,直接經濟損失160萬元;火災事故0起。

交通運輸

2018年貨運總量3405萬噸,增長3 %。其中,公路運輸3097萬噸,增長 19.7 %。全年旅客發送290.39萬人,增長2.25%。

公路

雲陽高速公路陽春段:雲浮至陽江高速公路陽春段,途徑河朗鎮、松柏鎮、陂面鎮、河西街道、春城街道、馬水鎮、崗美鎮 [1] 。

汕湛高速公路陽春段:汕頭至湛江高速公路陽春段,途徑石望鎮、春灣鎮、松柏鎮、陂面鎮、河西街道、馬水鎮、潭水鎮、三甲鎮、八甲鎮等9個鎮(街道) 。

中陽高速公路陽春段:中山至陽春高速公路陽春段,途徑春灣鎮、合水鎮、陂面鎮 。

鬱南至陽西高速公路陽春段(規劃)

2015年12月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頒發了《關於印發國家公路網粵境段線位規劃的通知》,重新明確了陽春市普通國道線位走向、控制點及規模。陽春市調整後的普通國

道線路有3條,里程216.687公里,其中重複里程31.355公里,實際新增里程185.332公里。省道升級為國道里程165.332公里,縣鄉道升級為普通國道20公里。

234國道:國道興隆至陽江公路( G234線)陽春段,由現有省道 S369線羅陽至春灣段、省道 S113線春灣至春城段、省道S277線春城至崗美段組成,里程85.08公里。

線路走向:自羅陽進入陽春市境內,途經 河朗、 松柏、 春灣、 合水、 春城、 崗美等。

325國道:國道廣州至南寧公路( G325線)陽春段,由現有鄉道Y235線、省道S113線春城至長塘段組成,里程88.584公里。線路走向:自江城塘坪進入陽春境內,途

徑輪水、 春城、 馬水、 潭水、 三甲、 八甲等,於長塘出陽春境。

陽春

359國道:國道佛山至富寧公路( G359線)陽春段,由現有省道S113線陽春里仔水至春灣段、S369線春灣至羅陽段組成(共線G234線春灣至羅陽段),里程43.023公里,其中共線31.355公里。線路走向:自新興天堂進入陽春,途經 春灣、 松柏、 河朗等,於羅陽出陽春境。

省道S278線: 潭水、 河口

省道S371線: 三甲、 雙滘,於七星出陽春境內,進入高州馬貴。

鐵路

廣茂鐵路:廣州至茂名鐵路,貫穿境內105公里

陽陽鐵路:陽春至陽江鐵路,途徑陽春、陽東、江城,到達陽江港

春羅鐵路:春灣至羅定鐵路,始建於1994年,2000年投入試運營使用,2003年正式開通運輸。

肇湛鐵路:肇慶至湛江高速鐵路(規劃)

陽春火車主要車次 車次

列車類型

發站 / 到站

2571/2574

空調普快

廣州 - 南寧

2572/2573

空調普快

南寧 - 廣州

K230/K231

空調快速

廈門 - 昆明

K232/K229

空調快速

昆明 - 廈門

K365/K364

空調快速

廣州 - 昆明

K366/K363

空調快速

昆明 - 廣州

K511

空調快速

上海南 - 三亞

K512

空調快速

三亞 - 上海南

K586/K587

空調快速

深圳西 - 成都

K811/K814

空調快速

廣州 - 重慶

K829/K828

空調快速

成都東 - 廣州

T8347/T8350

空調特快

信宜 - 廣州東

T8348/T8349

空調特快

廣州東 - 信宜

水路

距陽江港口60公里。

歷史文化

方言俚語

陽春市境內方言較為複雜,主要的方言有陽春白話、陽春涯話(即客家話)、陽春謠語,這三種方言同屬於漢藏語系。陽春白話屬粵方言音系高雷小系中的一種次方言。它以陽春市春城地區為代表,使用的人口約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因與鄰縣(如高州、信宜、羅定、恩平、新興等縣、市)方言互相影響,市境內的不同地域的陽春白話也有所差異。大致可分為春中白話、春北白話、春西白話、春南白話。

(1)春中白話,通行於春城、合水、陂面,圭崗、馬水大部分,永寧、潭水、三甲部分村莊,使用人口約30餘萬;

(2)春北白話,通行於春灣、松柏、河朗以及石望鄉、衛國鄉,使用人口約17萬;

(3)春西白話,通行於八甲、雙滘、山坪鄉部分,受境內客家話影響較大,使用人口約5萬;

(4)春南白話,通行於崗美、河口,使用人口近7萬。

客家話是境內第二大方言,32%的人口使用這種方言,近30萬人, 涯話主要分布於潭水河以南的春西、春南地區,如潭水、三甲、八甲、雙滘、河口等地,以及永寧山區、西山邊緣和漠陽江兩岸的一些村落( 馬水、春城、合水、春灣、河朗、 圭崗等)。

此外,境內現有瑤族近1萬人,主要分布於永寧、圭崗、合水的部分村落,但漢化傾向較明顯,能使用瑤語的僅有數百人。[3] 基於瑤族居民散居於陽春各地,其生活習性及語言絕大部分已趨於漢化,原所有的「族語」逐漸融入漢語,年紀在四十歲以下的人已基本不會說「族語」了。能操「族語」者已是寥若晨星。

地方特產

春砂仁 馬水桔 玫瑰花 「陽春紅」荔枝 大河桔 沙姜 香蕉 蠶繭 八甲蕒菜 陽春三甲切粉 崗美臘鴨、毛蟹 玉米 藿香和穿心蓮  

旅遊資源

陽春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古蹟眾多,有「廣東小桂林」之稱。

景點介紹

凌霄岩

凌霄岩是以岩溶地貌為主的地文景觀,它具有中國大陸架南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徵。凌霄岩洞內的巨大石柱、石筍大多屬典型的棕櫚片造型,也稱「石靈芝」造型,被稱為「世界石靈芝王國」。

花灘森林公園 陽春

花灘森林公園是一九九三年廣東省林業廳批准建設的省級森林公園,位於廣東陽春市境內中心的西山山脈地帶,屬亞熱帶氣候, 公園境內面積4000多公頃,水面面積400多公頃

慈雲岩 與通天蠟燭

慈雲岩與通天蠟燭在春灣中山公園中,隔湖相望。該岩是陽春 著名的古蹟之一。

仙湖

仙湖與白水瀑布一樣,位於八甲山區。該湖遠名仙家垌 水庫,總面積16.6平方公里,集雨面積200平方公里,最寬處1900米,水最深處達40米。

白水瀑布

白水瀑布位於陽春市八甲鎮10多公里外的崇山峻岭中。 瀑布垂直落差達255米,被譽為「嶺南第一瀑」,

龍宮岩

岩洞全長1400米,龍泉 溪水清澈,又稱伏舊岩,國家二級景點。

通真岩

通真岩,原名銅石岩,位於春灣圩東南方約1公里的 銅石山上,是古代銅石寺的遺址。

鵝凰嶂

  鵝凰嶂自然保護區是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華南地區熱帶北緣季雨林和山地雨林為主體的森林生態系統。

玉溪仙景

一洞頂的「皇冠」石,酷似皇冠,該洞以「金盞疊泉」最為 壯觀,一個個金黃色的石盞滿載清澈的泉水往下流。

古雅崆峒

崆峒岩位於陽春城西3公里處,始建於 明代萬曆丁丑年間,清乾隆二十一年陽春縣令姜山重修寺宇。崆峒岩又名「四崆峒山」。

魚王石

在春城鎮北面8公里的漠陽江畔,有兩尊 奇石。從東面望去左石象鰲魚,右石象黃魚。

春灣石林

春灣石林位於 春灣鎮東北2公里的蓬花垌。珠江電影製片廠、香港亞洲電視台等在這裡先後拍攝了《岳飛》、《天蠶變》等30多部影視片。

著名人物

冼英(512-)史稱「冼夫人」,封譙國夫人。歷梁、陳、隋三代,出身高涼俚族首領家庭,梁大同元年(535年),高涼太守馮寶與冼夫人結婚,其後子 馮仆任陽春太守,孫 馮盎領漠陽太守(各史志均誤刊為漢陽太守,陽春縣誌有刊正為漠陽太守 ),曾孫 馮智戴任春州刺史。至唐萬歲通天二年(697年)馮智戴逝世(刻石像立於唐高宗乾陵 )。冼夫人及其兒孫統轄、治理陽春地方共163年 。長安元年(701年)兵入高州,殺馮君衡。冼夫人及馮氏地方政權結束 。

馮仆,字純賢,生於梁太清二年(548年),在陽春郡太守任內,娶冼氏族女為妻,生養有魂、暄、盎等三子 。

馮盎(573-649),字明遠,生於陳太建五年,由於馮家遷居良德縣,史書稱良德人。馮盎善於治理地方,得民心。貞觀二十三年死。贈左驍衛大將軍,荊州都督,刻石像立於唐太宗昭陵 。有子二十餘人 。

韋君載(生卒年不詳),字厚元,宋南鄉都留安村(今屬崗美鎮)人。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會試,登進士。以奉議郎,權攝廣南東路提舉 。

梁國傑(生卒年不詳),本縣人,元朝武士。有才略,正直無私,兩任鄰封,官為昭勇大將軍、沿海招討使。威令嚴明,士卒從命,海寇遁跡。

莫益蘭(生卒年不詳),別號安民,春北新圍人(今春灣鎮安民村委會),元末農民起義首領。

梁應材(1587-1660),號瑤石,生於明萬曆十五年,春城人。萬曆四十年廣東鄉試第十二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京都會試第一百二十八名,登進士,授江西進賢縣令,調任蕪湖縣令。

劉裔烗(1627-1698),字嗣昭,號綺園,生於明天啟七年,太平都(今三甲鎮新樓)人。清順治十七年廣東鄉試第十九名舉人。康熙二十八年,授山東濟陽縣令。總纂《陽春縣誌》,著有《述古家訓》、《賞奇軒集》,《綺園詩鈔》。

李惟揚(1683-1756),原名修先,號嵩台,生於清康熙二十二年,南鄉都李堡(今屬崗美鎮)人。康熙五十年廣東鄉試武科第一名;五十一年京都會試第九十一名,登武進士;殿試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累遷廣東左、右翼鎮總兵。為官33年,著有《嵩台詩詞》。

林聞譽(生卒年不詳),字體仁,號靜山,春城人。康熙五十九年廣東鄉試第十二名舉人;六十年京都會試第一百五十一名,登進士。雍正元年任直隸順天府保定縣令,升霸州知州。著有《花笑軒詩文集》、《排律》和《雜著》。

謝仲坃(1702-1777),字孔六,號耳溪,輪水(今屬崗美鎮)人。雍正元年廣東鄉試第一名,登解元;雍正五年京都會試登明通進士。乾隆三十七年護理 衡永郴桂道,次年升驛鹽長寶道道台。平江縣城南、水府廟側興建「謝侯祠」,塑有手執紅薯的仲玩像供後人瞻仰。著有《楚南紀略》、《山余堂詩集》、《耳溪文集》。

劉宗湘(1700-1759),字亦廣,號曲水,三甲堡舊院村人,清雍正舉人。在京任職7年,逝於郎署。

何朝端(生卒年不詳),春城人。清乾隆十五年廣東鄉試第二十九名,登舉人,十九年京都會試,登明通進士。授東安教諭,先後任海康、遂溪、徐聞等縣教諭,升任雷州府教授。

梁作文(生卒年不詳),字有造,號綱菴,陽春縣城人。其兄作興在乾隆元年成為廣東鄉試第十七名舉人。作文於乾隆十五年(廣東鄉試,得第二十三名登舉人,授國子監 學正;二十二年京都會試,為第十名登進士。任河南陳州府項城縣知縣。倡建蓮溪書院,卒於任上,書院側建梁侯祠紀念。

謝方端(1724-1813),清雍正二年生於崗尾輪水(今崗美鎮),謝仲坃長女。幼年喪母,與劉宗衍結婚。而立之年,夫去世,子方三歲,還有兩代遺孀。晚年隨子薌谷居於官署,有《小樓吟稿》、《小樓詩鈔》流傳。

劉榮玠(1773-1836),字介佩,又字錫亭,號南屏,三甲人。生於清乾隆三十八年。嘉慶十二年廣東鄉試第十八名,登舉人;十六年京都會試第三十二名,登進士。官至嘉興、嚴州、虔州等府知府。晚年著有《以約堂文稿》,重訂《左傳記事本末》。

劉世馨(1752-1837),號薌谷,字德培,以號行世,謝方端之子,生於清乾隆十七年。三甲新樓村人。署雷州府教授。著有《粵屑集》。

譚敬昭(1773-1830),字子晉,又名康侯,號選樓,生於清乾隆三十八年,陽春縣城人。嘉慶十一年郡試第一名秀才;十二年廣東鄉試十一名舉人,選充武英殿校錄官;二十二年京都會試第二百三十二名,登進士。授戶部主事,寄寓於北京廣東會館。一生勤於文學著作,尤精歌賦,其詩詞著稱嶺南,幼年著《趨庭》、《聞韶》詩集。青年著《 答客難》、《七稽》等名作,甚稱於時,樂府尤為出眾,與張維屏、黃培芳並稱「粵東三子」。晚年著有《聽雲樓詩鈔》、《詞鈔》。道光十年卒於任。《清史稿》有傳 。

黎四貴(1811-1854),南廂都平坦堡下塘朝(今合水鎮)人,生於清嘉慶十六年,善於經商,到道光二十五年地租收入增到8000餘石;在新興、春灣、合水、春城等地開設當鋪9間,家財值毫銀60萬元。受太平天國和天地會的影響,在咸豐三年(1853年)農曆三月,組織農民隊伍起義反清。黎四貴、江阿戊進城,張貼文告,釋放囚犯。守備黃者常逃奔雙滘,知縣劉式恕出走三甲,千總呂文光退屯崆峒岩,農民起義聲震陽春。

羅升棓(生卒年不詳),字瑄琳,號次桓,原籍大鐺灣(今河鎮),後遷居春城。清嘉慶二十一年廣東鄉試第六十九名舉人;嘉慶二十四年京都會試第二百五十名登進士。名聞於朝,調潼州、重慶、夔州知府。著有《兀兀集詩鈔》。

莫蒼棨(生卒年不詳),字戟門,那烏堡(今春灣鎮)獅子崗人。清道光十四年廣東鄉試第六十四名登舉人;十五年京都會試第一百一十一名登進士。官至太原同知,69歲卒於任。

劉榮琪(1817-1868),字昆圃。生於清嘉慶二十二年,三甲人。道光二十四年廣東鄉試第八名登舉人;二十五年京都會試第一百三十四名登進士。任工部主事。

劉承輦(1821-1893),字鳴騶,號鑾坡,生於清道光元年,三甲人。道光二十六年廣東鄉試第十二名登舉人。同治元年京都會試第一百七十名登進士。授刑部主事,改江西候補同知,署廣豐縣令,調江西瑞州府同知,加知府銜。咸豐四年天地會首領江阿戊、黎四貴攻陷陽春縣城;同治元年客家軍首領 韓端、戴子桂由恩平攻陷上三都黃泥灣、合水等地;同治二年太平軍首領鄭金、劉昭等攻陷潭水、三甲、八甲、雙滘等地,劉承輦先後三次組織和率領民團鄉勇協助陽春千總鎮壓各路起義軍。

顏有莊(生卒年不詳),青山堡大塘村(今松柏鎮境)人。咸豐二年廣東鄉試第六十四名登舉人;十年京都會試,登進士。授浙江仁和縣令,太平天國李秀成軍攻陷杭州,顏自縊於縣署。清廷恤蔭三代「雲騎尉」。

劉德琯(生卒年不詳),字子韶,號小夔,潭水堡高人。清同治二年廣東鄉試第三十三名登舉人。善詩賦,通經史,主講瑞雲書院10年。同治十三年署部選司訓,任三水縣教諭。光緒三十年(1887年)續修《陽春縣誌》,稿成未刊行。65歲卒於任。著有《射木山房詩集》。

鄭宏璋(1911-1983)春城人,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主任。

黃雲(1921-2011)春城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黨委副書記、顧委主任 。

羅傑(1925-)春城人,曾任廣東省科委主任 。

黎運漢(1927-)雙滘人,修辭學家,暨南大學教授 。

謝維祥(1930-)雙滘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陽春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

鄭秉業(1931-1999),崗美鎮新圩人。1988年擔任陽江市委副書記,後任陽江市政協主席 。

楊開喬(生年不詳)永寧人,廣東省教育考試院院長、省教育廳黨組成員。

吳澤偉(生年不詳)潭水人,陽春旅外聯誼會名譽會長、深圳大學原黨委書記 。

黃偉(生年不詳)春灣人,深圳市陽春商會名譽會長,深圳市新世界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魏建朝(生年不詳)深圳市陽春商會會長,深圳市富基集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

李希臻(1955-)春城人,2010任陽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正廳級)。

梁本佳(1955-)馬水人,2013年8月任廣東省質監局巡視員。

鄭達(1958-)崗美人,出生於廣州,電視節目主持人。

嚴植嬋(1964-)女,揭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陳偉才(1972-)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馮文樂(1980-)男歌手。通過「殘酷一叮」節目走紅。

黃小瑜,合水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08級本科,中國內地女演員。

(歷史人物資料整理自1996年版《陽春縣誌》,歷史人物主要選取晚晴以前人物,晚晴及以後人物待完善)

城市榮譽

中國 春砂仁之鄉

中國 馬水桔之鄉

中國 孔雀石之鄉

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根雕雅石)之鄉

全國體育先進縣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廣東省衛生城市

2016年8月17日,第四次被命名為「廣東省雙擁模範縣(市、區)」

2016年10月,入選首批「廣東省戲劇之鄉」

視頻

陽春市春灣鎮宗祠重光慶典上傳於 2019-12-22

陽春市三甲鎮風采婚紗上傳於 2017-08-26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