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卦山大佛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Tlh讨论 | 贡献2020年8月25日 (二) 14:46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卦山大佛寺照片来自

八卦山大佛寺乃是八卦山重点旅游胜地,其中的大佛寺内所恭奉的各尊神像,皆是台湾之稀有珍贵,大佛寺包括一楼的大成殿、二楼的恩主殿、三楼的大雄宝殿等,以全世界仅有三尊之一的孔子圣王像与全台唯一金面关公最为尊贵稀有,而关帝神刀所带给人们的名成业就与成功之象的祝福,值得您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佛参拜保证让您感应深切!

基本资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245
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溫泉路31號
電話: 04-7222290
主祀神明: 釋迦牟尼佛 孔子 關聖帝君 九天司命真君 三寶佛 孚佑帝君 天上聖母 玄天上帝
陪祀神明: 文昌帝君 魁星夫子 財神 華陀神醫 岳武穆王
創立起始年: 1959[1] 


建立沿革

沿革碑文照片来自

八卦山原名寮望山,又名定军山,清乾隆年间文献上已出现“八卦山”的名称。 清嘉庆3年(西元1798年)知县胡应魁氏鉴于山形似八卦故更名为‘八卦山’。八卦山海拔100公尺林木青翠景色怡人昔为全台八景之一,登临山上可俯瞰市区及彰化平原。八卦山大佛黑身如来誉称亚洲第一大佛,佛高约 (连台座) 七丈二尺,大佛法腹内部分为六层,以八相成道分层 塑造佛传故事,也是彰化市特有的地标,法相尊严,以供游客参观膜拜。今日的八卦山大佛宗教园区已将“儒、释、道”合为一体,成为三教同源的宗教圣地。[2]

八卦山位于彰化县城东门外,范围涵盖坑仔内山、鹿寮山、番仔井山,昔时称为定军山、望寮山,居民称为“八卦山”。清嘉庆3年(1798)由知县胡应魁以彰化的主山,故于县署后方(城中街一带)建太极亭,取“太极生两仪,四象生八卦”之意。

八卦山大佛的原址是“北白川宫亲王彰化遗迹碑”,光复后,民国43年成立“八卦山大佛建造促进会”,经向彰化县政府申请租用公有地,拆除“北白川宫亲王彰化遗迹碑”,兴建大佛。民国45年3月兴工,由许万枝先生统筹,林庆尧先生设计监造 ,因逢民国48年的八七水灾而停工,民国49年地方人士重组“彰化八卦山风景协建会”,民国50年5月完成八卦山大佛。

八卦山大佛的法相庄严,佛像系仿日本奈良谦仓大佛的造形。大佛莲花座直径14公尺,高约22公尺,为钢筋混凝土建筑,佛像内部共有六层,第一层供奉释迦牟尼佛、第二至五层陈列佛陀一生事迹。[3]


指定/登录理由 八卦山大佛是彰化县民的共同记忆,具备丰富之历史文化意义,且表现地域风貌。大佛造像虽是战后作品,但以其量体有时代性,造像艺术亦具有一定水准,曾具有亚洲第1大佛之称号,仍具有文化之价值,其等同于彰化区域的地标形象,深值人心之程度,堪任为彰化历史建筑是无庸置疑的,除了大佛之外,大佛前之2座洗石子方大狮子一并登录保存。 发展源流 八卦山位于彰化市卦山里辖区内,海拔97公尺,为八卦台地的西北丘陵,八卦山原名寮望山或是望寮山,因登上山顶可以综观彰化县城,清代即设有瞭望台戒备,自古以来即是彰化市相当重要之战略据点。清雍正9年 (公元1731年)爆发大甲西社番抗清事件,为台湾最严重之平埔族抗清民变,台湾中部平埔族聚落纷纷响应,对清政府统治影响甚大,清政府派兵镇压之后,台湾道倪象恺(生卒年不详)在山上建立“镇番亭”。后因陈周全事件烧毁,复于清道光年间建筑“定军山寨”,将寮望山改名为定军山,戍守彰化县城,并有“定寨望洋”之美名。

清嘉庆3年(公元1798年)知县胡应魁(?-1808)鉴于山势如同八卦故更名为“八卦山”并建立太极亭,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义。关于八卦之名亦有传说与台湾之秘密会党八卦会、天地会于此地聚集有关。光绪21年(公元1895年)台湾割让日本,客家义军首领吴汤兴(公元1860-1895)与黑旗军统领吴彭年(?-1895)等人据守八卦山与日军对抗,爆发八卦山之役,为乙未战争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战役,最终吴汤兴、吴彭年皆阵亡,彰化县城失陷,相传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也于此亦受重伤或战死。日治大正3年(公元1914年)日人于此设立能久亲王纪念碑,以纪念八卦山战役。

二次世界大战后,民国45年(公元1956年)彰化县长陈锡钦(生卒年不详)为增进地方观光,与彰化商会理事长王裕芳(生卒年不详)、彰化市善化佛堂堂主世溪松(生卒年不详)及信士陈许碧梧(生卒年不详)等人组织委员会,筹建巨大佛像,最后选定能久亲王纪念碑处建立大佛,并将纪念碑移除。历时5年完工,为当时亚洲最大佛像。随后于民国52年(公元1963年)建造九龙池和大佛前的2只石狮、1对莲花灯。民国55至58年尖(公元1966-1969年)修建大佛两侧休息所。民国61年 (公元1972年)于大佛后方增建大佛寺,作为宗教园区之祭祀地点。

今日八卦山大佛与大佛寺都被划分在八卦山风景区下,故亦称“八卦山大佛风景区”,目前由参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维护管理。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八卦山大佛、国军忠灵塔、抗日烈士纪念碑公园及健康步道,为“彰化八景”之首。 主要特色 八卦山大佛于民国50年(公元1961年)竣工落成,由建筑师林庆尧仿日本镰仓大佛所设计,为黑色释迦牟尼佛像,体积硕大雄伟,神情沉静肃穆。佛像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大佛莲花座直径14公尺,高约22公尺,为彰化市最明显之地标,在远处即可望见。佛像内部中空并有6层楼。第1层为佛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为主要祭拜空间,顺著楼梯向上的第2层至第5层为陈列馆,以佛陀一生为题材之雕塑供游客观赏。大佛前1对洗石子大石狮为民国52年(公元1963年)由新光企业董事长吴火狮(1919-1986)所捐赠,同属于历史建筑之一部分。

大佛寺两侧设有八卦塔2座,塔高9层楼,巍峨矗立,内部辟为纳骨塔,收纳建造大佛像、大佛寺时所挖出无主尸骨,同时也接受大佛寺信众供奉先人遗骨。八卦塔也供民众登塔长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大佛背后为大佛寺,于民国61年(公元1972年)所建立,主要为完善八卦山风景区的硬体建设与祭祀空间,建筑楼高4层。1楼为大成殿主祀至圣先师孔子,殿中有民国91年(公元2002年)迎回安座、全球仅有3尊之一的“至圣先师孔子圣像”。2楼恩主殿恭奉关圣帝君,殿中特色文物有自中国大陆山东庙岛迎回全台唯一的铜身北方妈祖、以及自大陆地区河南洛阳关林祖庙迎回的“金面关圣帝君”与关公神器“青龙偃月大刀”,重达106公斤。3楼大雄宝殿主祀释迦牟尼佛,配祀三宝佛、西方三圣、华严三圣、十八罗汉,为1间儒释道三教合一之寺庙。

大佛前方设有九龙池公园与观景台可以眺望彰化市全景,周边设施可供休憩。大佛寺后方另有“禅心园”,内有荷花池放养锦鲤鱼,北侧坡地绿美化整建为休憩小公园,含有赏樱步道、弥陀广场,景色优雅宁静,近年甚至增设夜间照明让游客参访不受时间限制,为彰化观光必访之地。

八卦山大佛虽为近代观光建设之产物,年代并不久远,然而以其硕大的体型成为彰化市之地标,且周边风景区也成为彰化人假日休闲踏青之好去处,因大佛的建设具有其时代性,造像也具有一定水准,并成为彰化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因而列入历史建筑。[4]



视频

Couldn't parse video from 视频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