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花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Lcfa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2日 (一) 22:54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花蛇

中文名称:白花蛇

别       称:金钱白花蛇 小白花蛇

:脊索动物门

分布区域:广东、广西等省区 尖吻蝮属 :动物界

拉丁学名:Dienagkistrodon acutus

:有鳞目

白花蛇 编辑词条

白花蛇是蝮蛇科动物尖吻蝮(五步蛇)的干燥全体。以条大、干燥、头尾齐全、花纹斑块明显者为佳。 小白花蛇:又名金钱白花蛇、花蛇、小花蛇、百节蛇、银环蛇、金钱蛇、金钱蕲蛇。为眼镜蛇科银环蛇(银报应、寸白蛇、白菊花、断肌甲、多条金甲带、百 节蛇、白节蛇、手巾蛇)银环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盘成圆形如钱大。功效与白花蛇相似,但用量较轻。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非白花蛇正品。以头尾齐全、干燥、色泽明亮、盘小者为佳。白花蛇产于我国的广东、广西等省区,国外则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

快速导航 漫画百科 中文学名 白花蛇 别称 金钱白花蛇 小白花蛇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爬行纲 亚目 蛇亚目 属 尖吻蝮属 拉丁学名 Dienagkistrodon acutus 界 动物界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目 有鳞目 科 蝰科 种 尖吻蝮 展开 目 录 1简介 2形态特征 3分类 金钱白花蛇 银环蛇 4主要成分 5漫画百科 1简介编辑

白花蛇,为爬行纲蝰科动物尖吻蝮蛇的去脏全体,又名白花蛇、褰蛇、五步龙、百步蛇、聋婆蛇、翻身蛇、翅鼻蛇、犁头匠,以健壮鲜活者为佳;干品则以头为尖,干燥,头尾齐全,花纹斑块明显者为佳,主产于湖北、浙江、 江西、江福建等地。右图,真假可区分,左是正品白花蛇,右是赤练蛇。

2形态特征编辑 身上的花纹呈方形,胜似白花;蛇头大似三角形,身长0.6~1.2米,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也有斑纹,白色横纹较多。黑白相间。

小白花蛇,头部两腮部位,白色。花纹较清晰,间距明显,比赤练蛇宽。

大白花蛇,随着年龄增长,头部两腮白色部位逐渐减小至消失。环纹黑白区分更明显。

①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unther),又名: 褰鼻蛇,蕲蛇,百步蛇,盘蛇,棋盘蛇等。全长54~180厘米。头大、扁平,呈三角形,如犁铲状。尾端侧扁、尖锐。吻鳞和鼻间鳞向上突出;吻鳞之长为宽的2倍。前额鳞大,略呈五角形,额鳞较小;颅顶鳞比眼上鳞大。鼻孔大,开口于2鼻鳞之间。后鼻鳞向内凹入呈弧形。眼前鳞2片,眼后鳞1~2片,眼下鳞1片。前颞鳞2片,后颞鳞4~5片。上唇鳞7片,其中第3、4片最;下唇鳞9~11片,前3片与前颏鳞相接。体鳞有显著起棱,成23~21~17行。腹鳞157~171片,肛鳞单一,尾下鳞40~60对,其前端的1~10片常不成对。体背面灰褐色,两侧有“∧”形大斑纹24个,斑纹暗褐色,边缘浓褐色,其顶点常在背中线上相接,将背面隔或斜方块形。头顶暗黑色,头侧灰黄色,上唇下缘有灰褐色不规则小斑点,吻端尤多。眼前鳞至口角,有一大形黑褐色斑。腹面黄白色,两侧有直径约2鳞左右的黑色圆斑[1]。

白花蛇 白花蛇 ②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又名:银报应,寸白蛇,多条金甲带,白节蛇,手巾蛇,断肌甲。全长30~160厘米。头小,尾细长而尖。吻鳞宽大于高;鼻间鳞宽约为其长的1.5倍;前额鳞宽大于长,长为鼻间鳞长的2倍;额鳞长稍大于宽;眼上鳞的长约和前额鳞长相等;颅顶鳞长约为额鳞之和。鼻孔椭圆形,开口于2鼻鳞之间。眼小,眼前鳞1片,眼后鳞2片,无颊鳞。前颞鳞1~2片,后颞鳞2片。上唇鳞7片,第3、4两片入眼;下唇鳞7片,前4片与前颏鳞相接。体鳞光滑,15行;背中央的一行鳞片特别大,呈六角形。腹鳞198~218片,肛鳞单一,尾下鳞单行,40~53片。体背面黑色或蓝黑色,有宽约1鳞左右的白色环带斑纹37~61个。头顶深紫褐色。腹面白色而略有灰褐色小斑点。尾部腹面紫褐色,白色环带也很明显[1]。

3分类编辑 金钱白花蛇 真假区分 真假区分 金钱白花蛇生活在平原、山地或近水沟的丘陵地带,常出现于住宅附近。昼伏夜出,喜横在湿润的路上或水边石缝间捕食黄鳝、泥鳅、蛙类或其他蛇。卵生,产卵4~18个。白花蛇是神经性毒的毒蛇,毒腺小,但毒性剧烈。性情温顺,动作迟缓,若不过重触它,一般不会咬人。幼蛇3年后性成熟。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前沟牙)。人被咬伤后,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银环蛇 银环蛇夜晚活动,白昼则隐匿于石下或洞中。4月出蛰,11月进入冬眠。银环蛇适合温度23~30度,有冬眠习性,此时提供半切花盆或挂盆作为隐蔽的地方供其冬眠,窝内铺上厚的落叶,水盆也是必须的,天气温暖时候可能会出来喝水,也可以保持窝内有一定的湿度。银环蛇为剧毒之蛇,会主动攻击人类,请小心。

白花蛇
白花蛇

中文名称:金钱白花蛇

别       称:金钱白花蛇 小白花蛇

特征:白色横纹较少。分布:云南西南部.国外见于缅甸,越南北部以及老挝.

采集加工:凡用白花蛇,春秋二季用酒浸三夜,六、七月浸一夜,十一、十二月则浸五夜,然后取出用炭火焙干,如此三次;再用瓶装好,埋在地下一夜,消除火气,除去皮、骨,肉用。

4主要成分编辑 蛇毒中含有凝血酶样物质、酯酶及3种抗凝血物质。凝血酶样物质是一种糖蛋白。银环蛇蛇毒中的α-环蛇毒素(α-Bungaro- to-Bungaroto-xin), 是一种神经毒。毒液中尚含胆碱酯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A及透明质酸酶等酶,但与毒性没有联系。

5漫画百科 以下内容由蔡志忠工作室提供




参考资料: 1. 吴大真,余传隆 总编;袁钟,图娅,彭泽邦等 主编. 中医辞海. 第979-981页. 1999.

词条标签: 科学百科生命科学分类 生物物种 动物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