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虞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12日 (三) 20:01 由 Tr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虞卿

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職,舜帝後代,卿姓的得姓始祖,趙國中牟(今河南鶴壁)人,戰國時期名士。虞卿善於戰略謀劃,在長平之戰前主張聯合楚魏迫秦求和;邯鄲解圍後,力斥趙郝、樓緩的媚秦政策,堅持主張以趙為主聯合齊魏抵抗秦國。後因拯救魏相魏齊的緣故,拋棄高官厚祿離開趙國,終困於魏都大梁,於是發憤著書。著有《虞氏征傳》、《虞氏春秋》15篇。

人物生平

遊說趙王

虞卿,趙國中牟(今河南鶴壁)人,是一位善於遊說之士。他腳蹬草鞋,肩掛雨傘,遠道而來遊說趙孝成王。第一次拜見趙孝成王,趙孝成王便賜給他黃金百鎰,白璧一對;第二次拜見趙孝成王,就擔任了趙國的上卿,所以稱他為虞卿。 [1]

主聯楚魏

秦、趙長平之戰之初,趙國沒有取勝,損失了一名都尉。趙孝成王召見樓昌與虞卿說:「我軍在戰場上不能取勝,都尉也陣亡了,我要卷甲赴敵與秦軍決戰,你們看怎麼樣?」樓昌說:「沒有好處,不如派重要使臣去求和。」虞卿說:「樓昌主張求和的原因,是認為不求和我軍必敗。可是控制和談主動權的在秦國一方。而且大王您估計一下秦國的作戰意圖,是要擊敗趙軍,還是只是嚇唬一下呢?」趙孝成王回答說:「秦國已經竭盡全力毫不保留了,必定要擊敗趙軍。」虞卿接着說:「大王聽從我的話,派出使臣拿上貴重的珍寶去聯合楚、魏兩國,楚、魏兩國想得到大王貴重的珍寶,一定會接納我國的使臣。趙國使臣進入楚、魏兩國,秦國必定懷疑天下諸侯聯合抗秦,而且必定恐慌。這樣,與秦和談才能進行。」趙孝成王沒有採納虞卿的主張,與平陽君趙豹議妥求和,就派出鄭朱先到秦國聯繫。秦國接納了鄭朱。 [2]

趙孝成王又召見虞卿說:「我派平陽君到秦國求和,秦國已經接納鄭朱了,你認為這事怎麼樣?」虞卿回答說:「大王的和談不能成功,趙軍必定被擊敗。天下諸侯祝賀秦國獲勝的使臣都在秦國了。鄭朱是個顯貴,他進入秦國,秦王和應侯一定把鄭朱來秦一事大肆宣揚給天下諸侯看。楚、魏兩國一見趙國到秦國求和,必定不會援救大王。秦國知道天下諸侯不援救大王,那麼和談就不可能成功。」應侯果然把鄭朱來秦求和一事大加宣揚給天下諸侯派來祝賀秦國獲勝的使臣們看,不肯和談。趙軍在長平之戰中大敗,於是邯鄲被圍困,遭到天下人恥笑。 [3]

割地爭論

秦國解除了邯鄲的包圍之後,而趙孝成王卻準備到秦國拜訪秦王,就派趙郝到秦國去訂約結交,割出六個縣求和。虞卿對趙孝成王說:「大王,您看,秦國進攻趙國,是因為打得疲憊了才撤回呢?還是它能夠進攻,卻因為憐惜大王而停止進攻呢?」趙孝成王答道:「秦國進攻我,是毫不保留竭盡全力的,一定是打得疲憊了才撤回的。」虞卿說:「秦國用它的全部力量進攻它所不能奪取的土地,結果打得疲頓而回,可是大王又把秦國兵力所不能奪取的土地白白送給秦國,這等於幫助秦國侵略自己啊。明年秦國再進攻趙國,大王您就無法自救了。」趙孝成王把虞卿的話告訴了趙郝。趙郝說:「虞卿真能摸清秦國兵力的底細嗎?果真知道秦國兵力今年不能進攻了,這麼一塊彈丸之地不給它,讓秦國明年再來進攻大王,那時大王豈不是要割讓腹地來給它求和嗎?」趙孝成王說:「我聽從您的建議割讓六縣,你能保證秦國明年不再進攻我嗎?」趙郝答道:「這個我可不敢擔保。從前韓、趙、魏三國與秦國交往,互相親善。現在秦國對韓、魏兩國親善而攻打大王,看來大王事奉秦國的誠意一定不如韓、魏兩國了。現在我替您解除因背棄與秦國親善關係而招致的攻擊,開啟關卡,互通貿易,與秦國交好的程度同韓、魏兩國一樣,若到了明年大王獨自招來秦國的攻打,這一定又是大王事奉秦國的心意又落在韓、魏兩國的後面了。所以說,這不是我所敢承擔的事情。」 [4]

趙孝成王把趙郝的話告訴了虞卿。虞卿回答說:「趙郝說『不講和,明年秦國再來攻打大王,大王豈不是要割讓腹地給它來求和嗎。』現在講和,趙郝又覺得不能保證秦國不再進犯。那麼現在即使割讓六個城邑,又有什麼好處!明年再來進攻,又把它的兵力所不能奪取的土地割讓給它來求和。這是自取滅亡的做法,所以不如不求和。秦國即使善於進攻,也不能輕易地奪取六個縣;趙國即使不能防守,終歸也不會喪失六座城。秦國疲頓而撤兵,軍隊必然疲弱。我用六座城來收攏天下諸侯去進攻疲弱的秦軍,這是我在天下諸侯那裡失去六座城而在秦國那裡得到補償。我國還可從中獲利,這與白白割讓土地,使自己變弱而使秦國強大相比,哪樣好呢?現在趙郝說『秦國與韓、魏兩國親善而進攻趙國的原因,一定是大王事奉秦國的心意不如韓、魏兩國』,這是讓大王每年拿出六座城來事奉秦國,也就是白白地把城邑送光。明年秦國又要求割地,大王將給它嗎?不給,這是拋棄了原先割地所換取的成果而挑起秦國進攻的兵禍;給它,也就無地可給了。俗話說,『強大的善於進攻,弱小的不能防守』。現在平白地聽任秦國擺布,秦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多得土地,這無異於強秦弱趙啊!讓越來越強大的秦國割取越來越弱小的趙國,秦國年年謀取趙國土地的打算因而就不會停止了。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貪慾無限,拿有限的土地去應付無限的秦國要求,那勢必不會再有趙國了。」 [5]

趙孝成王的主意未定,樓緩從秦國回到了趙國,趙孝成王與樓緩商議此事,說:「給秦國土地與不給秦國土地,哪種做法好?」樓緩推讓說:「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趙孝成王說:「話雖這麼講,也不妨談談你個人的意見。」樓緩便說:「大王聽說過公甫文伯母親的事嗎?公甫文伯在魯國做官,病死了,姬妾中有兩個為他在臥室中自殺。他的母親聽到此事,居然不哭一聲。公甫文伯家的保姆說:『哪裡有兒子死了母親不哭的呢?』他的母親說:『孔子是大賢士,被魯國驅逐了,可是卻無人追隨孔子。現在他死了而姬妾為他自殺的有兩人。像這樣的情況一定是他對尊長的人情義淡薄而與姬妾的情義深厚。』所以由母親說出這樣的話來,就是個賢良的母親,若由妻子說出這樣的話,就免不了落個嫉妒之名。所以說的話雖然都一樣,但由於說話人的立場不同,人的用意也就跟着變化了。現在我剛剛從秦國回來,如果說不給秦國土地,那不是上策;如果說給它土地,又怕大王會認為我是替秦國幫忙;所以我不敢回答。假使我能夠替大王着想,不如給它土地好。」趙孝成王聽後應聲說是。 [6]

虞卿聽說此事,就入宮拜見趙孝成王說:「這是虛假的託辭,大王切切不可給秦國六個縣!」樓緩聽說了,也去拜見趙孝成王。趙孝成王把虞卿的話告訴了樓緩。樓緩說:「不對,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趙兩國結下怨仇引起戰事,天下諸侯對此都很高興,原因何在?『我們將借強國來欺弱國』。如今趙國軍隊被秦國圍困,天下諸侯祝賀獲勝的人必定都在秦國了。所以不如趕快割讓土地講和,來使天下諸侯懷疑秦、趙已經交好而又能撫慰秦國。不然的話,天下諸侯將借秦國的怨怒,趁着趙國的困頓來瓜分趙國。趙國就會滅亡,還圖謀秦國什麼呢?所以說虞卿知其一,不知其二。希望大王從這些方面考慮決定給它吧,不要再盤算了。」 [7]

虞卿聽到樓緩的意見後,又去拜見趙孝成王說:「危險了,樓緩就是為秦國幫忙的,又怎能交好秦國呢?他為什麼偏偏不說這麼做就是向天下諸侯昭示趙國軟弱可欺呢?再說我主張不給秦國土地,並不只是堅決不割土地就完事的。秦國向大王索取六個城邑,而大王則把這六個城邑送給齊國,齊國是秦國的死對頭,它得到大王的六個城邑,就會與我們合力攻打秦國。齊王耳聽大王的計謀,不等你話說完,就會同意你的作法。這就是大王雖然把六個城邑交給齊國,卻在秦國得到了補償。這樣做,齊、趙兩國的深仇大恨就可以消泯了,而且又向天下諸侯表明了大王是有作為的。大王把齊、趙兩國結盟的事聲揚出去,我們的軍隊不必到邊境察看,我就可看到秦國送貴重財禮到趙國來求和了。一旦跟秦王講和,韓、魏兩國聽到消息,必定盡力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貴的寶物爭先向大王致意。這樣大王的一個舉動就可以與韓、魏、齊交好,從而與秦國改換了處事的位置。」趙孝成王聽後說:「好極了。」就派虞卿向東去拜見齊王,與齊王商議攻打秦國的問題。虞卿還沒返回趙國,秦國派來的使臣已經在趙國了。樓緩得知此訊,立即逃走了。趙孝成王於是封了一座城邑給虞卿。 [8] 訂盟魏國 過了不久,魏國請求與趙國訂立合縱盟約。趙孝成王召虞卿商議此事。虞卿先去拜訪平原君趙勝,平原君說:「我希望聽您談一下合縱之道。」虞卿進宮拜見趙孝成王,趙孝成王說:「魏國請求訂立合縱盟約。」虞卿說:「魏國錯了。」趙孝成王說:「我本來也沒答應它。」虞卿說:「大王錯了。」趙孝成王說:「魏國請求合縱,你說魏國錯了;我沒有答應,你又說我錯了。既然如此,那麼合縱盟約是不行的嗎?」虞卿回答說:「我聽說小國跟大國一起辦事,有好處就由大國享用成果,有壞處就由小國承擔災禍。現在的情況是魏國作為小國願意承擔災禍,而你居於大國的地位卻享用成果。我所以說大王錯了,魏國也錯了。我私下認為訂立合縱盟約有利。」趙孝成王同意,於是就同魏國訂立合縱盟約。 [9]

失志著書

虞卿因為魏國宰相魏齊的緣故,拋棄了萬戶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與魏齊從小路逃走,最後離開了趙國,在魏國大梁遭到困厄。魏齊死後,虞卿不得志,就著書立說,參考《春秋》,觀察近代的世情,寫下了《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共八篇。用來評議國家政治的成敗,世傳之為《虞氏春秋》。 [10]

軼事典故

躡蹻檐簦(躡屩擔簦)

躡蹻檐簦,又稱躡屩擔簦,出自《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指遠行、跋涉,亦指身分、地位低下。 [11]

歷史評價

司馬遷《史記》:①「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知其不可,況賢人乎?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雲。」 [12] ②爭馮亭以權,如楚以救邯鄲之圍,使其君復稱於諸侯。 [13]

桓譚:「若夫魯連解齊、趙之金封,虞卿捐萬戶與國相,乃樂以成名肆志,豈復干求便辟趨利耶?覽諸邪背叛之臣,皆小辨貪饕之人也,大材者莫有焉。由是觀之,世間高士材能絕異者,其行親任亦明矣,不主乃意疑之也!如不能聽納,施行其策,雖廣知得,亦終無益也。」 [14]

司馬貞《史記索隱》:「虞卿躡蹻,受賞料事。及困魏齊,著書見意。」 [12]

史籍記載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12]

《戰國策·卷二十·趙三》 [15]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唐·李白《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16]

唐·杜牧《往年隨故府吳興公夜泊蕪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蕪湖感舊傷懷因成十六韻》 [17]

唐·李賀《南園十三首之十二》 [18]

唐·段成式《送穆郎中赴闕》 [19]

唐·韓愈《李員外寄紙筆》(《李伯康也,郴州刺史》) [20]

影視形象

2010年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陳強 飾演 虞卿

2010年電視劇《虎符傳奇》任希鴻 飾演 虞卿

2017年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劉軍飾演 虞卿 [21]

參考資料

1.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虞卿者,遊說之士也。躡蹻檐簦說趙孝成王。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虞卿。

2.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秦趙戰於長平,趙不勝,亡一都尉。趙王召樓昌與虞卿曰:「軍戰不勝,尉復死,寡人使束甲而趨之,何如?」樓昌曰:「無益也,不如發重使為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為不媾軍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論秦也,欲破趙之軍乎,不邪?」王曰:「秦不遺餘力矣,必且欲破趙軍。」虞卿曰:「王聽臣,發使出重寶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寶,必內吾使。趙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從,且必恐。如此,則媾乃可為也。」趙王不聽,與平陽君為媾,發鄭朱入秦。秦內之。

3.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趙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陽君為媾於秦,秦已內鄭朱矣,卿之為奚如?」虞卿對曰:「王不得媾,軍必破矣。天下賀戰者皆在秦矣。鄭朱,貴人也,入秦,秦王與應侯必顯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趙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則媾不可得成也。」應侯果顯鄭朱以示天下賀戰勝者,終不肯媾。長平大敗,遂圍邯鄲,為天下笑。

4.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秦既解邯鄲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而媾。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救矣。」王以虞卿之言趙郝。趙郝曰:「虞卿誠能盡秦力之所至乎?誠知秦力之所不能進,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王曰:「請聽子割,子能必使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趙郝對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日三晉之交於秦,相善也。今秦善韓、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韓、魏也。今臣為足下解負親之攻,開關通幣,齊交韓、魏,至來年而王獨取攻於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韓、魏之後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5.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王以告虞卿。虞卿對曰:「郝言『不媾,來年秦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今雖割六城,何益!來年復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盡之術也,不如無媾。秦雖善攻,不能取六縣;趙雖不能守,終不失六城。秦倦而歸,兵必罷。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罷秦,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償於秦也。吾國尚利,孰與坐而割地,自弱以彊秦哉?今郝曰『秦善韓、魏而攻趙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韓、魏也』,是使王歲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城盡。來年秦復求割地,王將與之乎?弗與,是棄前功而挑秦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語曰『彊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聽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彊秦而弱趙也。以益彊之秦而割愈弱之趙,其計故不止矣。且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給無已之求,其勢必無趙矣。」

6.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趙王計未定,樓緩從秦來,趙王與樓緩計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緩辭讓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樓緩對曰:「王亦聞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仕於魯,病死,女子為自殺於房中者二人。其母聞之,弗哭也。其相室曰:『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於魯,而是人不隨也。今死而婦人為之自殺者二人,若是者必其於長者薄而於婦人厚也。』故從母言之,是為賢母;從妻言之,是必不免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予,則非計也;言予之,恐王以臣為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大王計,不如予之。」王曰:「諾。」

7.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虞卿聞之,入見王曰:「此飾說也,王蜰勿予!」樓緩聞之,往見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樓緩。樓緩對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趙構難而天下皆說,何也?曰『吾且因彊而乘弱矣』。今趙兵困於秦,天下之賀戰勝者則必盡在於秦矣。故不如亟割地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將因秦之怒,乘趙之弊,瓜分之。趙且亡,何秦之圖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原王以此決之,勿復計也。」

8.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虞卿聞之,往見王曰:「危哉樓子之所以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獨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於王,而王以六城賂齊。齊,秦之深讎也,得王之六城,並力西擊秦,齊之聽王,不待辭之畢也。則是王失之於齊而取償於秦也。而齊、趙之深讎可以報矣,而示天下有能為也。王以此發聲,兵未窺於境,臣見秦之重賂至趙而反媾於王也。從秦為媾,韓、魏聞之,必盡重王;重王,必出重寶以先於王。則是王一舉而結三國之親,而與秦易道也。」趙王曰:「善。」則使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亡去。趙於是封虞卿以一城。

9.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居頃之,而魏請為從。趙孝成王召虞卿謀。過平原君,平原君曰:「原卿之論從也。」虞卿入見王。王曰:「魏請為從。」對曰:「魏過。」王曰:「寡人固未之許。」對曰:「王過。」王曰:「魏請從,卿曰魏過,寡人未之許,又曰寡人過,然則從終不可乎?」對曰:「臣聞小國之與大國從事也,有利則大國受其福,有敗則小國受其禍。今魏以小國請其禍,而王以大國辭其福,臣故曰王過,魏亦過。竊以為從便。」王曰:「善。」乃合魏為從。

10.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虞卿既以魏齊之故,不重萬戶侯卿相之印,與魏齊間行,卒去趙,困於梁。魏齊已死,不得意,乃著書,上采春秋,下觀近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失,世傳之曰虞氏春秋。

11. 躡屩擔簦 .在線新華字典[引用日期2013-11-29]

12.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1-29]

13. 《太史公自序》:「爭馮亭以權,如楚以救邯鄲之圍,使其君復稱於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14. 《新論》:「維諸高妙大材之人,重時遇咎,皆欲上與賢侔,而垂榮歷載,安肯毀明廢義,而為不軌惡行乎?若夫魯連解齊、趙之金封,虞卿捐萬戶與國相,乃樂以成名肆志,豈復干求便辟趨利耶?覽諸邪背叛之臣,皆小辨貪饕之人也,(P.8)大材者莫有焉。由是觀之,世間高士材能絕異者,其行親任亦明矣,不主乃意疑之也!如不能聽納,施行其策,雖廣知得,亦終無益也。」

15. 《戰國策·卷二十·趙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1-30]

16. 《全唐詩·卷一百七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5]

17. 《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5]

18. 《全唐詩·卷三百九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5]

19. 《全唐詩·卷五百八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5]

20. 《全唐詩·卷三百四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5]

21. 大秦帝國之崛起演員表 .電視指南網 .2018-05-24[引用日期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