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佛護,(Buddhapālita, 470-540) ,與清辯同為僧護門下弟子,被尊為中觀應成派之祖。只有一部《中論佛護釋》傳世。龍樹所作《中論頌》,是中觀派立宗之本,也是大乘佛教的義理基石,在瑜伽行與因明學的思想背景之下,以佛護為始,印度論師開始更為系統地注釋《中論》和闡揚中觀思想。[1][2] [3]
中觀應成派
佛護及其弟子月稱建立「中觀應成派」(Prasaṅgika,隨應破派),應成派的佛護繼承龍樹、提婆破而不立的傳統,認為龍樹的空「是遮非表」。所謂「是遮」,指從各個方面指摘論敵所說的矛盾性,證明其不能成立,從而否定一切實有自性。「非表」是不提出自己正面的、積極的主張,不肯定任何規定性的存在。在他們看來,「非唯空有,亦復空空」,不但對空有,而且對空的認識本身也要加以排除。[4]
佛護作《中論釋》,月稱作《中論明句釋》、《入中論》、《四百論釋》等。 月稱論師對中觀應成派的觀點進行了廣泛的立論並對其他中觀宗的觀點給出了充分的理路上的駁斥。他繼承佛護論師的觀點,主張直接通過應承辯破他宗自相有的說法,即可在所化機相續中生起證悟無我的智慧,故被稱為「中觀應成派」(Prasaṅgika,隨應破派)。而在教義上,他反對清辨的看法,認為一切法無自相,但是他也反對瑜伽行唯識派認為阿賴耶識實有,與說一切有部立場相近。[5]
參考資料
- ↑ 佛護. 慈悲智慧 喇嘛網. 2013-6-30 (中文).
- ↑ 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概述. 哲學新媒體. 2018-12-12 (中文).
- ↑ 這十七位菩薩論師,共同書寫了印度大乘佛教的輝煌. 每日頭條. 2016-11-10 (中文).
- ↑ 中觀學派. 台灣Word. 2016-03-28 (中文).
- ↑ 中觀派 (PDF). 佛陀教育基金會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