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孫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2月17日 (日) 15:14 由 Qdhan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孫貽(1615年-1673年),字仲謀,一字羿仁,號茗齋。浙江海鹽武原鎮人。

生平

彭孫貽(1615年-1673年),明末清初學者。字仲謀,一字羿仁,號茗齋,自稱管葛山人,浙江海鹽武原鎮人,彭孫遹從兄。其父為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期生,於清順治三年九月清軍破贛州城後遇難。

孫貽博聞才辯,五試於學使,皆列第一。明崇禎十五年( 1622 )鄉試,經同考官紹興府推官陳子龍推薦,主試翰林院編修吳國華、吏科給事中范淑泰,皆極為讚賞,定為第一。未料因病不能終場,報罷。陳子龍語海鹽知縣劉堯珍曰:「恨彭生不得出吾門。吾雖不及歐陽(修),此子實不愧子贍(蘇軾)也。」孫貽感知已,遂稱弟子,次年以貢生首拔於兩浙。明亡後,杜門侍母,終身布衣蔬食。當道有重其才,勸其出仕,孫貽謝絕勿應。負文名,亦節義自許,不妄交遊,人皆服其品格。卒後門人私諡為「孝介先生」。

彭孫貽對經史百家,乃至氏族、方技、釋老、稗乘之書,靡不畢究,且纂輯釐正,各自成帙,為文皆有法。於詩則無體不備,學各家亦無不逼似,為明季一大家。工畫山水墨蘭,又頗留心於史事,曾與吳蕃昌創「瞻社」,為名流所重,時稱「武原二仲」。其著作甚豐,有《茗齋詩文集》、《茗齋詩餘》、《茗齋雜記》、《彭氏舊聞錄》、《客舍偶聞》、《方士外紀》、《國恩家乘錄》、《明朝紀事本末補編》、《虔台逸史》、《甲申以後亡臣表》、《靖海志》、《平寇志》等 10 余種。清康熙十二年( 1673 ),與童申祉同纂《海鹽縣誌》 10 卷,未刊,抄本今藏南京圖書館。

作品

撰有《茗齋詩文集》、《流寇志》、《茗齋詩余》、《茗齋雜論》、《彭氏舊聞錄》、《客舍偶聞》、《方士外紀》、《國恩家乘錄》、《明史紀事本末補編》五卷、《虔臺逸史》、《甲申以後亡臣表》、《靖海志》、《海鹽縣誌》十卷等。

詩作

彭孫貽

首拔貢生文震鑾,陳門弟子百家鑽。

論才無比歐蘇乏,治學有為經史寬。

瞻社宏奎鳴絕語,茗齋遺簡倚危欄。

黍離麥秀忠名在,孝介秋心衹夢看。[1]

參考來源

  1. 彭孫貽, 才華詩詞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