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閔永剛

於 2024年11月23日 (六) 17:50 由 Lzj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閔永剛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閔永剛,1963年7月生,廣東工業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1],美國國籍,5G通訊新材料專家[2]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高級研究員、納米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廣東工業大學特聘教授、新興材料與技術研究所所長[4]

閔永剛於1986年獲得吉林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1990年曆任北京化纖工學院助教、助理工程師;1991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無機化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1995年—1996年在IBM沃森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6年—2006年曆任美國杜邦公司研究員、技術經理、技術總監;2004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4年—2006年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6年—2008年任法國聖戈班公司北美技術中心高級研發經理;2008年—2012年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高級研究員、納米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2012年—2016年任南京郵電大學校長特聘教授;2014年—2016年任北京大學特聘教授;2016年任廣東工業大學特聘教授、新興材料與技術研究所所長 ;2022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閔永剛主要從事功能性和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領域的研究。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5G通訊新材料專家

出生日期----1963年7月

國 籍 ---- 美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2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畢業院校----賓夕法尼亞大學

學位/學歷----博士研究生

目錄

1人物經歷 2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榮譽表彰 3社會任職 4主要論文 5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3年7月,閔永剛出生。

1986年,獲得吉林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學位。

1986年—1990年,歷任北京化纖工學院助教、助理工程師。

1991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無機化學碩士學位。

1995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

1995年—1996年,在IBM沃森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6年—2006年,歷任美國杜邦公司研究員、技術經理、技術總監。

2004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6年—2008年,任法國聖戈班公司北美技術中心高級研發經理。

2008年—2012年,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高級研究員、納米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2016年,任廣東工業大學特聘教授、新興材料與技術研究所所長。

2022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閔永剛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有機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機發光二極管、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多維功能化石墨烯複合材料與應用;高性能聚合物材料(聚酰亞胺、PEEK、PTFE、LCP)的合成與加工;柔性電子封裝與器件;新型電子材料及傳感器;半導體用光刻膠及PCB先進封裝技術(埋藏技術、SiP、SoC);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類石墨烯二維材料;節能環保和PM 2.5等。

學術論著

截至2022年7月,閔永剛已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文章引用4000次,H-因子38。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2005年 Embedded Passive Resistor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nducting Polymers 《合成金屬(Synthetic Met.)》
2013年 Sulfonated Polyaniline-based Organic Electrodes for Controll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Human Osteosarcoma Cells Biomacromolecules《生物高分子》
2014年 Laser induced self-propagating reduction and exfoliation ofgraphite oxide as an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s 《電化學學報(Electrochimica Acta)》
2015年 Formation of tunable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s of graphene hydrogel via covalent bond 《合成金屬(Synthetic Met.)》
2015年 Self-assembling sulfonated graphene/polyaniline nanocomposite paper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合成金屬(Synthetic Met.)》
2015年 Fabrication of high-quality graphene oxide nanoscrolls and application in supercapacitor 《納米研究快報(Nanoscale Res. Lett.)》
2015年 =Controllable size-selective method to prepare graphene quantum dots from graphene oxide 《納米研究快報(Nanoscale Res. Lett.)》
2016年 Polyfurfuryl alcohol, spheres template synthesis of 3D porous graphene for high-pee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 《合成金屬(Synthetic Met.)》

發明專利

截至2021年4月,閔永剛已申請中國國內外發明專利400餘件。

學術交流

截至2021年4月,閔永剛已在國際會議做邀請報告100餘次。

承擔項目

據2023年3月廣東工業大學網站顯示,閔永剛已主持美國自然科學基金(NSF)、美國工業製造中心項目(NCMS)、美國標準局(NIST/ATP)、美國國防項目(DAPAR、NASA、DOE、UNR、Air Force、US Army)、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擔任角色
2009—2010年 合成和製備「高新能」納米複合型泡沫材料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SBIR二期B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0年 開發納米材料插入技術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SBIR一期A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1年—2012年 開發「多功能、高強、耐磨、和導電型碳納米紙 崔賢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SBIR一期A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2年—2012年 開發「功能性聚苯胺用於實施CO2富集和轉肥料的過程研究」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SBIR一期A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3年—2016年 在稀相懸浮床中用改性鈣基CCCR反應捕集CO2的熱動力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4年—2017年 石墨烯複合材料的開發研究 -- 項目主持人

人才培養

講授課程

閔永剛為本科生講授「材料科學」「工程基礎」等課程。

培養成果

閔永剛指導培養的研究生簡凌鋒的項目「塑料黃金—特種聚酰亞胺的中國力量」在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獲得金獎。

學術講座

時間 講座名稱 合作院校
2015年4月 「多維功能化石墨烯及其應用」學術報告 江蘇省新型環保重點實驗室
2022年7月 「功能化高性能聚酰亞胺複合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學術報告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5年5月 Los Alamos National Lab院長獎 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1997年3月 杜邦公司新產品開發獎 杜邦公司
1998年 NCMS&DAPAR項目獎 美國國家製造科學中心(NCMS)、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PAR)
2000年 美國國家標準局(ATP/NIST)項目獎特等獎 美國國家標準局
2003年 TPCA貢獻獎 台灣印刷電路板協會(TPCA)
2003年 杜邦公司技術發明獎 杜邦公司
2005年 TPCA貢獻獎 台灣印刷電路板協會(TPCA)
2008年—2012年 美國NSF-SBIR技術開發與應用獎(SBIR-Phase I-II) --
2017年11月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中國科技部產學研合作促進會
2022年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工程院
 閔永剛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社會任職

2004年—2006年----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2012年—2016年----南京郵電大學校長特聘教授

2014年—2016年----北京大學特聘教授

《功能材料》第八屆編審委員會委員

主要論文

[1] Yin, ZJ;Sun, ZP;Wu, JW;Liu, RT;Zhang, SY;Qian, YN ;Min, YG, Facile synthesis of hexagonal single-crystalline ZnCo2O4 nanosheet arrays assembled by mesoporous nanosheets as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and gas sensors.[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8, 457: 1103-1109.

[2]Kaixin Li, Jie Chen, Yibo Yan,Yonggang Min*, Haopeng Li, Fengna Xi, Jiyang Liu, and Peng Chen, Quasi-homogeneous carbocatalysis for one-pot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carbohydrates to 5-hydroxymethylfurfural using sulfonated graphene quantum dots[J]. Carbon, 2018, 136: 224-233.

[3] Shiyang Zhang, Lin Gao, Liyuan Shan, Ruibin Wang, andYonggang Min*,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dsorption of NO2 using different clay/polyaniline composites[J].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8, 57(20): 6897-6903.

[4]Jiaxin Shen, Zhiqing Hui, Yunkai Deng, Zhiyuan Cai, Wentao Huang, Chen Zhao,Yonggang Min*, Arthur J. Epstein,Facile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oxide films with controllable interlayer distanc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8, 735: 1514-1519.

[5] Wang, Q;Zhang, J;Mao, WW;Zhu, YY;Yang, JP;Min, YG;Li, XA, Efficient Organic Dyes Photodegradation Catalyzed by Nickel-Species Loaded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J].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Polymers and Materials, 2017, 27(5): 1177-1189.

[6] Shu, HZ;Ma, YH;Wang, ZC;Mao, WW;Chu, L;Yang, JP;Wu, Q;Min, YG;Song, RF;Li, XA, Structural, Optical and Multiferroic Properties of (Nd, Zn)-Co-doped BiFeO3 Nanoparticles[J]. Journal of Superconductivity and Novel Magnetism, 2017, 30(11): 3027-3034.

[7] Qiaoli Niu, Hengsheng Wu, Wentao Huang, Jing Tong, Fengye Ye, Yong Zhang, Wenjin Zeng, Ruidong Xia*, andYonggang Min*, Highly Promoting the Performances of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via Control of the Residue of a Polar Solvent on an Emissive Layer,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 (22): 18399–18404

[8] Zhu, YY;Quan, CY;Ma, YH;Wang, Q;Mao, WW;Wang, XF;Zhang, J;Min, YG ;Yang, JP;Li, XA;Huang, W ,Effect of Eu, Mn co-doping on structural, opt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BiFeO3 nanoparticles[J].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2017, 57: 178-184.

[9] Zeng, W;Liu, XM;Wang, HP;Cui, DQ;Xia, RD;Min, YG, Mechanism study on enhanced open-circuit voltage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vapor-induced TiO2 as electron-transport layer[J]. Thin Solid Films, 2017, 629: 11-16.

[10] Zhang, D;Peng, L;Shi, NE;Yu, YH;Min, YG*;Epstein,AJ, Self-assembled high-performance graphene oxide fibers using ionic liquid as coagulating agent[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7, 52(13): 7698-7708.

[11] Chu, L;Liu, W;Yu, AA;Qin, ZF;Hu, RY;Shu, HZ;Luo, QP;Min, YG;Yang, JP;Li, XA, Effect of TiO2 modification on urchin-like orthorhombic Nb2O5 nanospheres as photoelectrodes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 Solar Energy, 2017, 153: 584-589.

[12] Wang, ZC;Ma, YH;Zhou, YH;Hu, RY;Mao, WW;Zhang, J;Min, YG;Yang, JP;Li, XA;Huang, W, Multiferroic- and bandgap-tuning in BiFeO3 nanoparticles via Zn and Y co-doping[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17, 28(15): 11338-11345.

[13] Liyuan Shan, Hui Li, Binglu Meng, Youhai Yu,Yonggang Min*, Improvement of CO2 capture performance of calcium-based absorbent modified with palygorskite[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6, 24(9): 1283-1289.

[14] W. Zeng, G. Song, Y. Li, C. Yuan, T. Fan, W. Tang, J. Wang, C. Zhao, W. Lai, H. Zhang*,Y. Min*, W. Huang*,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poly (3-hexylthiophene-2,5-diyl) : [6,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solar cells by UV irradiation[J]. Thin Solid Films, 2016, 600: 136-141.

[15] T. Fan, C. Zhao, Z. Xiao, F. Guo, K. Cai, H. Lin, Y. Liu*, H. Meng,Y. Min*, A. J. Epstein; Fabricating of high-performance functional graphene fibers for micro-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29534.

人物評價

「閔永剛在功能性和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開發及其在電子信息顯示和半導體電子封裝的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產業發展和國際合作中做出了卓越貢獻。」(俄羅斯工程院評)

「閔永剛是一位在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綠色能源、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通訊、生物醫學等相關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人才,是一位兼具高水平的研究與管理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傑出科學家,不但有很強的業務能力,而且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以及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他在海外多年的工作經驗更使他積累了在教學、科研、管理、和隊伍建設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其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已引起國際學術和工程界的廣泛關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評)

「閔永剛在功能性和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