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菠蘿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11月15日 (五) 11:44 由 Mjlk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菠蘿漆是一種裝修工藝品。

早在南宋時,安徽徽州漆工就利用當地生產的生漆拌和綠松石,丹砂,珊瑚,石黃,青筋藍,硃砂等有色礦,動物質混合製成菠蘿漆(又名破鑼漆,犀皮漆),用以製作硯盒,筆筒,筆桿、花瓶、盒蓋、扇柄等小品,精彩雅致,古樸大方,曾被京都選為貢品。從此,菠蘿漆風靡一時,徽州漆工成為徽幫一派。只是,這種名貴工藝品,在抗日戰爭時期停止生產而失傳。一九七八年,老漆工俞金海根據其父祖傳的漆器技藝,結合自己四十多年的漆工經驗,經反覆試驗,終於製成與古無異的菠蘿漆器產品,經科研部門和專家[1]鑑定合格。日本曾派漆器專家前來參觀學習。

相關諮詢

年中大促丨品鑑徽州漆藝——菠蘿漆

菠蘿漆,乍一看是不是似乎聞到了一絲若有若無的酸甜?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菠蘿漆,可不是海南遠道而來的可口水果,而是一門在南宋時期作為貢品的民間老手工藝[2],這項工藝在歷史長河中幾近失傳,最終在一群老匠人手中重現輝煌。

菠蘿漆,或稱犀皮漆。其紋理紅、黑、黃三色相疊,與剔犀相似。所不同的是菠蘿漆顯示的紋理是平面、曲線而隨機的,而剔犀顯出的紋理是立面、平行而有規律的。

明代黃成在他所著《髹飾錄》中說:「犀皮,或作犀毗。文有片雲,圓花,松鱗諸斑。近有紅面者,以光滑為美」。說的便是這種漆器工藝。

據史料記載:南宋時徽州菠蘿漆就作為貢品為皇宮所御用,視為珍寶。菠蘿漆由於色彩燦爛華美,紋理富有變化,天然流動,非常美觀,故深受世人喜愛。

菠蘿漆的製作過程尤為複雜,需要經過近12道工藝,其中光是刷漆就要達到十多次。趁漆器半干時製造凹凸表面,待干後再用不同色漆分層髹塗並加以研磨,顯現不同的花紋和斑斕的色澤。每刷一道漆,待其自然陰乾後再刷下一道,製作一個器具往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由此可見手工藝人們的耐心。

歷代漆器藝人對菠蘿漆的工藝密不外傳。因此,在各種不利的因素影響下,歷代曾多次失傳。尤其是清朝中葉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近200年間,幾乎失傳,差點淹沒在歷史車輪揚起的滾滾灰塵里。

1983年,屯溪漆器工藝廠老藝人俞金海試製成功菠蘿漆,在全國引起轟動。俞老謝世後,技藝失傳,以致當年中國漆藝協會副會長、漆藝專家喬十光先生在書中感嘆地說「……屯溪的菠蘿漆,如今已無人會做了……」。

「不能讓徽粹瑰寶就這樣眼睜睜地從眼皮底下流失」。2003年,徽州漆器髹飾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安徽黃山人甘而可先生毅然挑起了復活徽州傳統漆器工藝的重擔,開始了他對徽州漆器髹飾技藝追尋。

在經過近30年的不斷探索、創新和實踐下,甘而可先生終於將瀕臨失傳的徽州傳統髹漆技藝「菠蘿漆」、「漆砂硯」恢復新生,並重新煥發出活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