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邓州一初中」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邓州一初中'''邓州市城区一初中始建于1905年,最初叫“黉学”,与原城关一小为一体,有100年的历史。1970年改为邓县“…”)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gd-hbimg.huaban.com/8f377a5bdc62ac77ba144d28d2358a00c4613bbbb4eed-LvWF1a_fw658webp width="280"></center>
 +
<small>[https://huaban.com/pins/6017692442 来自 花瓣网 的图片]</small>
 +
|}
  
 
'''邓州一初中'''邓州市城区一初中始建于1905年,最初叫“黉学”,与原城关一小为一体,有100年的历史。1970年改为邓县“五七”学校,1980年与原“邓县城关一小”分开,正式挂牌为“邓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校”。2009年国庆期间由邓州公园南门搬迁至原新华路邓州第四高级中学校址。2016年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学区制改革的安排部署,自秋期起,城区一初中、城区五初中统一划为城区一初中学区,实行分段教学、分部管理。其中城区一初中东校区(原城区五初中)招生七年级班级20个,城区一初中西校区(原城区一初中)设置八、九年级班级各20个。
 
'''邓州一初中'''邓州市城区一初中始建于1905年,最初叫“黉学”,与原城关一小为一体,有100年的历史。1970年改为邓县“五七”学校,1980年与原“邓县城关一小”分开,正式挂牌为“邓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校”。2009年国庆期间由邓州公园南门搬迁至原新华路邓州第四高级中学校址。2016年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学区制改革的安排部署,自秋期起,城区一初中、城区五初中统一划为城区一初中学区,实行分段教学、分部管理。其中城区一初中东校区(原城区五初中)招生七年级班级20个,城区一初中西校区(原城区一初中)设置八、九年级班级各20个。

於 2024年6月28日 (五) 09:34 的修訂

來自 花瓣網 的圖片

鄧州一初中鄧州市城區一初中始建於1905年,最初叫「黌學」,與原城關一小為一體,有100年的歷史。1970年改為鄧縣「五七」學校,1980年與原「鄧縣城關一小」分開,正式掛牌為「鄧縣城關鎮第一初級中學校」。2009年國慶期間由鄧州公園南門搬遷至原新華路鄧州第四高級中學校址。2016年8月。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學區制改革的安排部署,自秋期起,城區一初中、城區五初中統一划為城區一初中學區,實行分段教學、分部管理。其中城區一初中東校區(原城區五初中)招生七年級班級20個,城區一初中西校區(原城區一初中)設置八、九年級班級各20個。

學校簡介

編輯

1980年鄧縣撤「縣」建「市」,重新掛牌為「鄧州市城區第一初級中學校」。2004年2月接收了原「河南省北方星光子弟學校」,發展到現在成為由東、西兩校組成的鄧州市城區一初中。學校現有三個年級段30個教學班,在校師生3000餘名,在崗教職工115人,本科學歷42人,專科學歷57人;中級以上職稱的68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8人;河南省骨幹教師3人,南陽市名師1人,學科帶頭人3人,南陽市級骨幹教師17人。

師資力量

抓隊伍,德教雙馨。多年來,城區一初中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學科配套、具有現代化素質的師資隊伍。學校積極倡導做「學者型」、「科研型」教師,堅持「科研強校」的戰略不動搖,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積極開展課題和實驗研究。學校教師有400多篇論文在各極各類報刊雜誌發表或獲獎。目前學校已出教師論文集兩本。1997年在南陽市中青年教師整體素質競賽中,學校榮獲一等獎。同時該校堅持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理念的新課程教學管理模式[1],在南陽市學術研究會上受到表彰。近年來,該校有3名教師被評為國家級模範教師;2名教師被評為省級勞動模範;8名教師被評為南陽市級先進教育工作或模範教師。有20餘名教師被評為鄧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或模範教師。

鄧州一初中前身是原南陽地區首批命名的「地區示範性學校」。1980年建校,2004年順利接收原星光子弟學校,發展到今天已有4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000餘人,占地面積100餘畝,教職工達114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河南省骨幹教師[2]3人,南陽市名師1人,南陽市學科帶頭人3人,骨幹教師30餘人。

校容校貌

2004年2月接收了原「河南省北方星光子弟學校」,發展到現在成為由東、西兩校組成的鄧州市城區一初中。[1]2009年國慶期間由鄧州公園南門搬遷至原鄧州第四高級中學。2016年8月。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學區制改革的安排部署,自2016年秋期起,城區一初中、城區五初中統一划為城區一初中學區,實行分段教學、分部管理。其中城區一初中東校區(原城區五初中)招生七年級班級20個,城區一初中西校區(原城區一初中)設置八、九年級班級各20個。有教學樓多座,科技樓,實驗樓,學生餐廳,操場等完善的教育教學配套設施。

外界評價

謀發展,與時俱進。學校領導班子,非常重視管理工作,向管理要質量,以管理樹形象。近幾年來,學校管理工作始終圍繞「建一流學校,創一流質量,育一流人才」的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逐步形成了德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網絡化、社會化的新局面,其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先後在《光明日報》、《河南日報》、《河南教育》、《南陽日報》等報刊報道。深化教學、人事、獎懲和學生管理四項改革,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益,形成了激勵機制。並根據學生主體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了學生管理制度。學生普法教育、綜合治理、依法治校工作初見成效,學校被確定為鄧州市依法治理試點單位。

歷屆英才

求質量,爭創一流。鄧州城區一初中確立「以教學為中心」的工作宗旨,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教學評估體系,實現以過程管理為主向目標為主的轉變。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先進的教學經驗多次在南陽市、鄧州市大型教學研討會上交流,連年被評為鄧州市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學生在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有1600多人次獲獎,其中100多人次獲省級以上獎。高尚、劉博、張榮兵等11人分別被河師大附中、省實驗中學、南陽一高等重點高中破格錄取,92年全國文科狀元付吉奎、93年全省理科狀元李明、2000年全省文科第一名陳娟、全市理科第一名劉斌等均在鄧州一初中畢業。

發展前景

育素質,奇葩綻放。鄧州城區一初中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適時啟動了「學雷鋒走健康人生路」主題教育工程,開展了「愛我校園,做文明學生」為主題的文明禮貌教育活動,使學生的進取精神和人文素養得到顯著增強。學校成立有體育、美術、書法、攝影、小製作、器樂、表演等10多個興趣小組,並建有美術教室、音樂教室、小製作室、排練廳等專用活動場所。一棵棵幼苗在這裡成長,一顆顆新星從這裡升起,素質教育在校園內綻放出一簇簇奇葩。

創佳績,不斷輝煌。歷年來,鄧州城區一初中先後榮獲了全國愛國教育讀書活動先進單位,河南省「為人師表、育人楷模」先進單位,河南省「公民道德教育」先進單位,省「體育達標」先進單位,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先進單位。多次獲地、市級各項表彰,連續13年被評為鄧州市整體目標管理先進單位。並且,學校還被確定為全國科學實驗學校,河南省校本培訓先進單位,河南省和南陽市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南陽市優秀教育實習基地,南陽市新課改調研基地,國家級課題實驗先進學校。

城區一初中具有巨大的辦學潛力和令人嚮往的發展前景,該校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豐厚的文化積澱,具有聞名全省的「為人師表,育人楷模」的教師隊伍,再加上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以及團結務實,水平較高,堅強有力,銳意進取的領導班子和潛力巨大的辦學條件,鄧州市城區一初中全體師生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南陽市乃至河南省一流的、規範化的品牌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