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物技术疫苗”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生物技术疫苗'''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专有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p0.itc.cn/q_70/images03/20200922/46470bbcf2e547c8a87a43e6856e5966.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419989202_267106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生物技术疫苗'''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专有名词。
 
'''生物技术疫苗'''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专有名词。

2024年6月30日 (日) 23:09的最新版本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生物技术疫苗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专有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疫苗”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性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DNA疫苗以及转基因植物疫苗。

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入受体菌(如大肠杆菌)或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首次报道成功的是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此外还有预防仔猪和犊牛下痢的大肠杆菌菌毛基因工程疫苗。

合成肽疫苗

(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 合成肽疫苗是用化学合成法人工合成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多肽并将其连接到大分子载体上,再加入佐剂制成的疫苗。最早报道(1982)成功的是口蹄疫疫苗。合成肽疫苗的优点是可在同一载体上连接多种保护性肽链或多个血清型的保护性抗原肽链,这样只要一次免疫就可预防几种传染病或几个血清性型。研制成功的合成肽疫苗还不多,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信该类疫苗在未来的生产实践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抗体疫苗(antiidiotype antibody vaccine)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是免疫调节网络学说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网络学说认为,生物体对抗原的免疫答应是通过独特型(ID)与抗独特型(Anti-Id)之间的反应而调节的。独特型是指与某一抗原免疫

应答有关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组细胞(T、B细胞克隆)及其因子(T细胞因子和抗体)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Id处于极低水平,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时,T、B淋巴细胞增殖、抗体水平升高,相应的Id水平也升高,继而刺激Anti-Id(Ab2)的产生,Anti-Id的产生又可刺激Anti-anti-Id(Ab)的产生。如此循环下去,构成对原始应答的复杂免疫调节网络。当抗原与Ab1结合后,可以阻碍Ab2与Ab1上的Id结合 ,因而说明Ab2能识别Ab1的抗原结合部位。Ab2β模拟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与Ab1具有同等免疫效应的Ab3由此制成的疫苗称为抗独特型疫苗或内影像疫苗。抗独特型疫苗不仅能诱导体液免疫,亦能诱导细胞免疫,并不受MHC的限制,而且具有广谱性,即对易发生抗原性漂变的病原能提供良好的保护力(见图23-2)。 单抗技术以及“独特型网络”的发现意味着Ig可被用作“替代”抗原。对糖类和脂类抗原来说,这一方法可以制造一个“蛋白质拷贝”,而蛋白质作为疫苗具有某些优点。

工程活疫苗(genetic engineering live vaccine)

基因工程活疫苗包括基因缺失疫苗和活载体疫苗二类。

基因缺失疫苗(gene defect vaccine) 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强毒株毒力相关基因切除构建的活疫苗,该苗安全性好、不易返祖;其免疫接种与强毒感染相似,机体可对病毒的多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力坚强,免疫期长,尤其是适于局部接种,诱导产生黏膜免疫力,因而是较理想的疫苗。以有多种基因缺失疫苗问世,例如霍乱孤菌A亚基基因中切除94%的A1基因,保留A2和全部B基因,再与野生菌株同源重组筛选出基因缺失变异株,获得无毒的活菌苗;将大肠杆菌LT基因的A亚基基因切除,将B亚基基因克隆到带有粘着菌毛(K88,K99,987P等)大肠杆菌中,制成不产生肠毒素的活菌苗。另外,将某些疱疹病毒的Tk基因

切除,其毒力下降,而且不影响病毒复制并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成为良好的基因缺失苗。

活载体疫苗(live vector vaccine) 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转移到载体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有多种理想的病毒载体,如痘病毒、腺病毒和疱疹病毒等都可以用于活载体疫苗的制备。痘病毒的TK基因可插入大量的外源基因,大约能容纳25Kb,而多

数的基因都在2Kb左右,因此可在TK基因中插入多种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制成多价苗或联苗,一次注射可产生针对多种病原的免疫力。国外已研制出以腺病毒为载体的乙肝疫苗、以疱疹病毒为载体的新城疫疫苗等。活载体疫苗具有传统疫苗的许多优点,而且又为多价苗和联苗的生产开辟了新路,是当今与未来疫苗研制与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DNA疫苗(DNA vaccine)

这是一种最新的分子水平的生物技术疫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把编码保护性抗原的基因与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载体DNA重组,这种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重组DNA可直接注射(接种)到动物(如小鼠)体内,目的基因可在动物体内表达,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植物疫苗(transgenic plant vaccine)

该苗用转基因方法将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导入可食用植物细胞的基因中,免疫原即可在植物的可食用部分稳定的表达和积累,人类和动物通过摄食达到免疫接种的目的。常用的植物有番茄、马铃薯、香蕉等。如用马铃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已在动物试验中获得成功。这类疫苗尚在初期研制阶段,它具有口服、易被儿童接受等优点。

生物疫苗(Biological vaccine therapy)

自2004年美国麻省理工教授罗伯特兰格发明超声透药技术(2004年8月美国著名科技杂志《popular science》评价其为“世纪最具创新意义的科研成果”;同年获得科技杰出贡献最高奖‘海因兹大奖’)以来,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中国等12个肝病诊疗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在肝病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中国在总结各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创性的加入了中国治疗性疫苗的思想,从而使基于这一技术的“生物疫苗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近10倍,遥遥领先于其它任何国家,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美国《华盛顿邮报》在评价中国生物疫苗疗法取得的伟大成果时感叹道,“由于加入了中医使源于美国的这一技术得到了发扬广大,中国的“911生物疫苗疗法”让世界看到了攻克乙肝的希望,同时也印证了中西辩证应用的广阔前景。”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介绍,虽然这一开创性的疗法得到了科学家、医生以及患者的高度好评,但在全世界推广却具有一定的难度。他说,中医体系复杂,国外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其精髓,从而使该疗法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在国内,各医疗单位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参差不齐,也做不到“全面普及”。因“911生物疫苗疗法”涉及到生物医学、现代超声医学、免疫学、中医药学等几十门科学的知识,综合了中西医以及现代高科技的精华,对医疗综合实力要求较高,只能在具备条件的部分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