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養心金谷灘(劉發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6月15日 (六) 10:56 由 吊儿郎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養心金谷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養心金谷灘》中國當代作家劉發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養心金谷灘

時至秋分,天便有了絲絲的涼意,即便是艷陽高照,晴空萬里,那日頭也不再那麼灼人了。於是乎一直喜愛往農村跑,總想對農村的自然、地理、民居、人文、風情、歷史探個究竟的耿文福、張震、宋謨興幾位君的心就不安分起來,便約上常被繁雜事務纏繞而很難出一趟門的我,又拉着一天忙得個不亦樂乎的貴州南部茶葉公司的老總練建文,一行五人踏上探秘金谷灘之路。

這老練,福建武夷山人,一米六七的個頭,骨骼粗實,面目古銅色,一看就是不缺少鍛煉的料,自然就有一副好身板。他干過特警做過教師,最後入行經營茶葉。因為悟性高,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在圈內很受高看。四年前,他陰差陽錯地來到雲霧,期望挖到一桶桶金,誰知金藏得太深,使他這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閩家漢子「認死理」的在雲霧大山里紮下根來。

很多人不明白他幹嘛要這樣。

他告訴我們,不關別人事,這是他自找的。因為他發現了好多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望着我們一臉的疑惑,他悠悠地說:

自古南方有嘉木,出靈葉,就在這啊。我走過很多地方,研究過不少的茶,這些茶和鳥王茶絕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無可比擬。原因嘛,鳥王茶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有靈有魂啊。為了探索這神賜的高香之茶,挖掘其無盡的寶藏,花一輩子的心血都是值的呀。

老練的基地在遠離鎮子二十餘公里的深山裡。一進山,我們的眼球就被牢牢的牽引注了,似乎所有的雜念都頃刻間蕩然無存,一門心思地細細品味眼前這極致的佳境。

一碧如洗的青山里,無以數計的常青樹,落葉樹,密密匝匝的,連綿不絕,層林盡染。各種各樣的樹,又呈現出各式各樣的造型、姿態,則各有各的韻致。這些樹仿佛大師筆下的風景,像雲,似煙,如紫。

山中間或還有些竹林,纓纓絡絡的,青翠欲滴。滿坑滿谷的灌木與蒼藤及山草交織,難捨難分。密而厚實地植被一堆堆地綠,綠成了團,綠成了簇。

這層層疊疊的綠喲,一片一片的,依山勢蜿蜒綿延。詩畫般的綠影,倒映在山下金谷灘的水中,隨波流動。

誰不願收藏這樣養眼的畫卷呢?無需濃墨重彩,只一個秋波,便讓人先有了三五分的醉意。

在老練的指點下,我們看見一處山坡上,生長着好大一片碗口粗的杜鵑,只可惜季節已過,看不到花開滿坡的好景色,不然該是怎樣的壯觀啊。

我想,這苗嶺山脈中絕妙的自然之貌,恰如一位深藏閨閣綽約天真羞答答的村姑。遠遠的,我們心無旁騖虔誠地欣賞着她的美,害怕驚擾了這因上蒼眷顧而派下的阿弗洛狄忒。這種難得一見的美,是一種詩意的美,這種美最雋永,最令人心存念想。

山里不乏古樹巨木,松柏楓杉,星羅棋布,均被老練用厚石小心翼翼的圍護了起來。而在曾經遭遇過塌方泥石流的地方,老練則有規劃地用厚重的石料兜着砌起來,說是準備建幾間茶室或是茶文化博物館。

在幾處石料堆砌的地方,栽着一棵棵的大茶樹,並作一些精準的標識,有三百年的,有五百年的,也有八百年的,有幾株甚至還達千年之古。

一處山崖上,像一隊站崗的士兵般排列着五棵約三、五米高的茶樹。這意境使我想起武夷山的那幾株國寶級的大紅袍茶樹,倘若有朝一日鳥王茶也如此赫赫有名,便是雲霧百姓的一大幸事。

正在這幾棵樹前流連的時候,隱隱地從另一座山頭傳來一陣陣喘急的水流聲。回過神來,我們這才發現山下是一條九曲迴腸的河流。眺眼望去,隔河對面的青山則掛着一條醒目的白練。喲,是一簾幽瀑。

於是,大家急急地向河谷蜿蜒而行。

這是一條藏於深山之間的河流,仿佛天宮仙女們的玉帶輕柔地在怪石林立的河床上悄然滑動。河流自西往東途中,偶或會在開闊地帶形成一處灘灣。緩緩流動的水清澈透亮,我們隨眼便可看見河底石頭上的絲絲細小紋路。偶爾會有幾隻河蝦在晶瑩的水裡遊動。

河床里還無規則的堆積着一些幾十幾百噸,甚至千噸重的巨石,這些巨石早已被歲月的雨雪風霜沖刷得沒有一絲塵埃,突突的閒散在河床上,靜靜地仰望蒼穹,仰望星月。

當我詳端這一切的時候,又猛然發現一方巨石面向河床的一端生長着一株植物,並開着兩三朵紅黃艷艷的小花。走近仔細一看,石頭上還零零星星地鑲嵌着一些植物化石。

我遙想,在難以考證的年代,這地方應該發生過一些風雲突變驚天動地的變故,而給與千萬年後的人們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另一處,耿文福已迫不及待的到瀑布下的潭裡盡情的沐浴八十二米高空灑下的碎玉。那份心情,完全不亞於獲得山歌大賽金獎。

這是一汪千餘立方水域形成的潭,潭的四周灌木矮樹團團簇簇,瀑布自高崖上直瀉而下,掀起漫天水霧。潭邊上的樹木儼然如風中之燭,枝葉咧咧作響。人立潭邊的水中,水汽撲人,衣衫頭髮皆盡濕透。仰望飛瀑,這從天而降的飛流織成的白練之妙,讓我們不由得深深地感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再次仰望,但見玉帶般的白練從高高的山崖壑口處垂下來,先是砸在突兀的堅石上,分櫱成無數的碎玉落入幽深的潭中,然後再緩緩溶進千姿百態的金谷灘。

我和張震、宋謨興,加上老練,早已是心緒高昂,便遠遠朝老耿的吼:

老耿,整一首!用你的心!

碎玉下的耿文福,非怪是布依山歌九板十三腔十八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稍着片刻思考,即張開雙臂激情高亢起來:

何時九天落白練,

掛在苗山幾千年;

顆顆水珠如銀錠,

滿滿堆成金谷灘。

正準備離開潭,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然而當我們再次回望瀑布的時候,忽而一道彩虹絢麗耀眼地映入眼帘,仿佛是一座天界朵朵濃雲里的仙橋。我想,我等絕對是有福之人呵。不經意間,便會有喜人的事來到面前。

離開瀑布,我們又在河道里慢行,不願放過每一處值得點讚的景致。一株還未紅透的檳榔,幾粒金黃透亮的刺梨,一個掩映在雜樹亂草叢中的山洞,及古驛道遺留下來光滑明淨的石墩,都會讓我們停留下來品頭論足一番。這些,張震更是不厭其煩地一一收進他的攝像機里,好回去分享給他的觀眾們。

天公可謂給足了我們這撥人的面子,使我們可以心無旁騖的盡情暢遊,盡享秋的收穫。

晴天麗日的陽光給植物薄薄地灑上了一層金粉,一陣微風拂到臉上,就像是一隻熟悉的玉手在臉龐輕輕撫摩,愜意得心波蕩然。忽而,「撲棱」一聲,一隻水鳥,或是山雀清脆地鳴叫着從灌木叢里飛出,奔向它另一個幸福的巢穴。

我往往會情不自禁的閉上眼睛,靜靜地吟聽這山河間的奏鳴曲,以及這人世間無與倫比的美妙清音,還可以嗅到大自然無可比擬的各種鮮香。毋庸置疑,這也便是幸福的源泉。

河岸的半坡上坐落着一個村莊,日日沐浴在這旖旎的風光里。那麼這個叫半坡的村莊,會是那「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嗎?那麼生活在這金谷灘一帶的村民,也會那樣的「黃髮垂鬢,怡然自樂」嗎?

在這一塵不染的世界里,不知道是否到此一游的過客們,會有一種讓人得到精神升華的輕快感、溫柔感、音樂感。

在我們無助地飽嘗現實生活的污濁之後,一定迫切希望進入大自然晶瑩剔透,清澈純潔的世界,往往還不能自拔。身臨其境,更是忘情地感受其靈性,靜靜地領悟其神韻。

夜幕降臨時,我們來到老練的布置得古色古香的茶莊,老練拿出一包茶熟練的玩起了功夫茶,一邊說這就是金谷灘河岸上茶園裡那五棵古茶樹上采的茶青精心製作的。

老練製作的茶葉條形似如魚鈎,有微豪如細銀,葉片墨綠,初見,有如百年古畫中的清瘦老翁,或難得一見的嶙峋山石,自有一份淡雅清高。用從九龍營接來的沙水泡開以後,湯色淡黃清亮剔透,隨着白雲似的霧氣緩緩的升騰,一股慄香悄然撲鼻而來;細嗅之下,芬芳的蘭花香,淺淺的幽幽傳開;再聞,則見洞天,似春風拂面,又仿佛有泉聲叮咚。閉上眼睛細咂一口,清冽甘甜,猶如熱淚流淌,更如冬日暖陽,在時光的注視下默默悄悄,幻化升華。

有福之人,更為有緣之人,得到仙界一樣的消受。我們何不把所有的凡塵之念都放一放,來修復靜養這顆被塵埃侵蝕得體無完膚的心。

在這仿佛吟唱着天籟之音的山水世界裡,這無法抗拒的美中,相信太多的人,和我一樣,醉得難尋歸家的路,卻是醉得心甘情願。

後來朋友問,如何?

在這山水妙曼清音的地兒,我乃一介山野俗夫,自然靈感有限,不能如孔老夫子那般高深地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還總結出千古絕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我只能淺表地說,那地方可真養心呵。[1]

作者簡介

劉發祥,供職於貴州省貴定縣雲霧中學,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