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政治风险」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政治风险'''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7/a5013f8ff19941ab8d3fe1d3ae11ed8e.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367389158_28446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政治风险'''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政治风险'''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於 2024年6月19日 (三) 07:19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政治風險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政治風險是指完全或部分由政府官員行使權力和政府組織的行為而產生的不確定性。雖然政治風險更多是與海外市場風險有關,但這一定義適用於國內外所有市場。政府的直接干預也可能產生政治風險,其直接干預措施包括不履行合同、貨幣不可兌換、關稅壁壘、或限制將利潤帶回母國等。

因此,企業面對的政治風險主要表現在限制投資領域;設置貿易壁壘;外匯管制規定;進口配額和關稅;組織結構及要求最低持股比例;限制向東道國的銀行借款;沒收資產。

政治風險也是外匯風險的一種形式,屬於非匯率風險。它是指由於東道國或投資所在國國內政治環境或東道國與其他國家之間政治關係發生改變而給外國企業或投資者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政治風險的類別

政治風險常常分為兩大類:宏觀政治風險和微觀政治風險。

1、宏觀政治風險對一國之內的所有企業都有潛在影響。如「恐怖活動」、「內戰」或「軍事政變」等。

2、微觀政治風險僅對特定企業、產業或投資類型產生影響。如設立新的監管機構或對本國內的特殊企業徵稅。另外,當地業務合作夥伴如果被政府發現有不當行為,也會對本企業產生不利的影響。

政治風險在跨國併購中的情形

(1)政策變動風險。

(2)歧視性干預風險。

(3)恐怖襲擊風險。

(4)國有化風險。

(5)戰爭動亂風險。

政治風險的評估方法

1.預警系統評估法

該方法是根據積累的歷史資料,對其中易誘發政治風險激化的諸因素加以量化,測定風險程度。例如,用償債比率、負債比率、債務對出口比率等指標來測定資源國所面臨的外債危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該國經濟的穩定性。

2.定級評估法

該方法是將資源國政治因素、基本經濟因素、對外金融因素、政治的安定性等可能對項目產生影響的風險因素的大小分別打分量化,然後,將各種風險因素得分匯總起來確定一國的風險等級,最後進行國家之間的風險比較。

3.分類評估法

根據倫敦的控制風險集團(CRG)的做法,政治風險按照規模有4種分類,即可忽略的風險、低風險、中等風險和高風險。

術語解釋

關稅壁壘是指用徵收高額進口稅和各種進口附加稅的辦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國商品進口的一種手段。貿易壁壘的一種。

貿易壁壘又稱貿易障礙。對國外國間商品勞務交換所設置的人為限制,主要是指一國對外國商品勞務進口所實行的各種限制措施。

外匯管制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

關稅是指國家授權海關對出入關境的貨物和物品徵收的一種稅。關稅在各國一般屬於國家最高行政單位指定稅率的高級稅種,對於對外貿易發達的國家而言,關稅往往是國家稅收乃至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