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祝敏毅,白钦先 著 著,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12-01,ISBN:97875049…”)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G06/M00/94/F7/p4YBAFqeP_-AewutAACXAN9Bf2s734_s.jpg width="260"></center>
 +
<small>[https://www0.kfzimg.com/G06/M00/94/F7/p4YBAFqeP_-AewutAACXAN9Bf2s734_s.jpg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
 +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祝敏毅,白钦先 著 著,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12-01,ISBN:9787504953346。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祝敏毅,白钦先 著 著,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12-01,ISBN:9787504953346。
  

2024年5月24日 (五) 09:46的最新版本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祝敏毅,白钦先 著 著,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12-01,ISBN:9787504953346。

中国金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5月,直属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是以出版金融类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制品为主的专业出版社[1]。目前每年出版新书500余种,已形成理论类、实务类、教材类、引进类等多种类别、特色鲜明的图书体系[2]

内容简介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从对技术的认识及认识发展的历史,从客体能动性的质的性质及内在联系入手,阐述了客体的内在能动性是如何影响主体一客体关系的。用能动性和受动性这对哲学范畴描述了主客体之间制约的相互性,即通过“能动性是主体对客体的正向制约和受动性是客体对主体的反向制约”的原理,说明了主客体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探讨了金融衍生产品在金融市场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依据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金融衍生产品在金融市场中的创新实践及美国次贷危机作为市场活动分析的主线,通过对金融衍生产品在市场活动中的五种风险形态,从技术工具价值的多层面、多视野、多角度特征的负作用和负效应作为切入点,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对金融市场中金融衍生产品本身科学求真的价值理念已经被功利化的工具价值所遮蔽、僭越而臼渐弱化现象进行了揭示。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通过对金融衍生产品其技术工具价值的多维考察,从科学认识、技术认识和价值认识的角度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的负作用、负效应对风险的影响。笔者认为,把金融衍生产品视为一种的真理,这种偏激的价值认识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学、金融及金融工程学、金融市场上的主流意识和支配。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终爆发,实际上就是对过度彰显的金融创新工具理性的一种清算。笔者强调,追求金融衍生产品正负价值的统一,追求其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在实践中相互引导、促进和彼此趋近于对方的特征,寻求科学与技术、经济与金融、社会与人类相互协调发展的规律,建立公正、合理、规范的金融市场的新秩序,既是人们所要追求的互含和互渗的动态形式,也是《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所要达到的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