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国民储蓄”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国民储蓄'''是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ref>[https://www.sohu.com/a/328054718_120104890?_trans_=000019_wzwza…”)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420/9980ac05768f4849a0fadec9216b7e5f.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461763103_12108824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国民储蓄'''是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国民储蓄'''是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2024年5月12日 (日) 08:51的最新版本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国民储蓄是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国民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也是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的总和,当公共储蓄减少时,就代表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Y-T-C)+(T-G)=Y-C-G。

私人消费和政府财政政策的变化都会引起国民储蓄的变化。国民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均衡的利率,国民储蓄增加,会使储蓄曲线右移,降低利率;国民储蓄减少,会使储蓄曲线左移,提高利率。

国民储蓄率

国民储蓄率,即居民、机构企业部门和公共储蓄/赤字三者之和与GDP之比,反映了国家总体储蓄水平。

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

私人储蓄指社会公众或居民将个人可支配收入扣去消费以后所余下的部分,在内容上由个人储蓄和企业储蓄两部分构成。它是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的主要来源,因此是一国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进行私人储蓄的行为是典型的市场主体决策行为,所以经济学中关于储蓄的理论(如储蓄动机、储蓄倾向、储蓄水平等)大部分是围绕着私人储蓄来展开的。由于私人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意愿的投资水平,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宏观政策以对公共储蓄进行调节,或引入国外储蓄进行补充。

公共储蓄亦称政府储蓄,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若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就称为财政盈余或正储蓄;如果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就称为财政赤字或负储蓄。但一般说政府储蓄时指的是正储蓄。政府储蓄可以通过增收、节支的手段来实现,但从目前大多数国家情况看,节支与增收均较困难,财政多呈现赤字,政府没有储蓄,需发行国债借老百姓的钱弥补财政赤字。

可贷资金

可贷资金指的是投资者和消费者能够借到用来投资或者消费的资金。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