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麻芛(麻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麻芛(台语发音:muâ-ínn),又称蔴薏,麻颖,为黄麻的嫩叶,台湾中部夏天六月开始盛产,是中部地区在地特有美食。在没有手摇饮的时代,它是消暑解热的汤品,搭配地瓜,甜甜微苦,冷热皆宜。

中部地区农家在日据时代广泛种植黄麻,在彰化以南、丰原以北较少有栽种。

日本以殖民政策的方式,在台湾发展现代化农业,采取“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策略,发展农业,大量出口稻米和蔗糖,以生产日本所需的粮食,来支持日本对世界的侵略战争,因应运销的需求,需要大量的麻袋,故对麻布袋的需求大增。

台湾光复后,农业因在战时遭到破坏,因此农业生产严重退步。台湾光复以后,在民国四十二年为配合米糖增产,黄麻生产列入第一期经济建设四年计划内,以自给自足为目标。不过到50年代,因为人造纤维的使用普遍,取代了黄麻的地位,黄麻的产量随之锐减。[1]

美食由来

枫树脚文化协会创会会长江凤英指出,"丰原过去盛产黄麻,由“布袋会社”制成麻绳、布袋,勤俭农家则摘取嫩叶煮成麻芛汤,因此丰原也是麻芛文化的发源地。"[2]

"南屯地区旧称犁头店,早期农民栽种黄麻,取纤维制麻绳,当地农民珍惜食物黄麻的嫩叶(麻芛)作为食材,加入地瓜、魩仔鱼等煮成汤食用,成为台湾中部地区百年来的特有清凉消暑汤点。"[3]

麻芛

第1届丰原麻芛文化祭2019年6月16日在历史建筑“旧顶街派出所”举行,吸引许多民众到场吃麻芛,体验麻芛制作流程。

中市端午节期间举办“麻芛文化节”及“穿木屐躜鲮鲤、呷肉粽配麻芛”等活动。

麻芛汤作法

1.在麻薏田中用镰刀割下黄麻,因为叶脉食用起来的口感不好、苦味较重,所以割下来的黄麻需用手工把叶子跟叶脉分离,分离过后的嫩叶,再透过大量的水挤压搓揉把里面的苦汁挤出来。

(保存方法:南屯区宝山里廖振源里长传授保存方式,盛产时摘取嫩叶,先去叶脉,搓揉去苦汁后,再装袋压挤成块状,放进冰箱冷冻室可保存年馀以上,随时可拿出烹调,方便又保鲜。

2.加入地瓜,水,盐及小鱼干煮熟。

【刈包】地方特色小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