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新雎三地文友砂鍋居雅集小記(孫蘭放)
作品欣賞
邳新雎三地文友砂鍋居雅集小記
前天,看到作家徐景洲小年從京回邳,他還專為93歲的母親做了一期60年前救人的視頻。「百善孝為先」,他的孝心令人崇敬,很是感人。
作家李海年知道後,就通知我,要在臘月二十五日下午,舉行「邳新睢砂鍋居文藝雅集」。
李老師選擇佳境花園店的「明德砂鍋居」,考慮這名字就富有詩情畫意,而且環境優雅,離徐老師老家近在咫尺,舉行小聚,意境美好,也很方便。
李老師邀聚的幾位文友:邳州籍的徐景洲、張雷;新沂籍的高孝龍、高傑、馮威、孫蘭放;睢寧籍的張朝鴻、仝建設等。
所邀文友,有的早已了解大名,有的曾經見過面,相處過,互相欣賞,互相學習,一起成長;有的,雖然未曾謀面,但通過電話,或網絡文字,仿佛已經認識了很久。
原定5:30到會,李海年和徐景洲兩位老師5:00就到了。徐老師對李老師進行了一個採訪,其內容主要是:作家李海年的寫作成就,特別《熊貓王》是怎麼想寫這部神話小說的?今後還有什麼打算?等等。
我們4:20從新沂出發,高傑開車,5:30準時到達「砂鍋居」。
出發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高孝龍用他的「孝龍體」(2024年《中國書法大辭典》收錄了高效龍老師的「孝龍體」書法)寫了兩幅作品:一幅「鴻儒碩學 筆耕不輟」要贈給中國作家徐景洲,以表達對徐老師的勤奮好學,知識淵博,筆耕不輟,與時俱進等品質的崇敬之情;一幅作品「文學常青經典頻出」要贈給作家李海年,以表達對李老師寫作成就的讚揚,希望他寫作之路越走越寬廣,不斷創新推出更多經典之作!
我臨行前,帶了兩種書,《王桂英的剪紙人生》和《芝蘭文集》要贈給幾個文友,希望得到指正。
我們到齊了以後,合影留念,贈送作品。面對鏡頭,話辭舊迎新,祝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席間,我們互相介紹未曾蒙過面的朋友。
我重點介紹了馮威。
馮威,是地方武術達人,他出身武術世家,是釋德揚大師的弟子,法號釋行李。新沂市少林尚德武館館長,國家一級武術教練。他帶領學員曾在省市縣各級武術比賽中屢屢獲獎。在2017年、2018年帶領學員參加的「徐州絲路漢風」國際武術大賽中,獲得單項個人的二十幾塊金銀銅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連續兩年榮獲「集體一等獎」,這是徐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殊榮。
2018年2月1日,在《中國神垕功夫春晚》上,馮威和師兄弟們表演的《天下武林》作為第一個節目上場,場面恢宏,氣勢磅礴。他還和師兄弟們表演了保健體操《八段錦》。兩次上場,時長共約三分鐘。
他的學員們表演的《少林武魂》節目是第八個出場的,內容是集體拳、集體刀,節目表演十分精彩。
《中國神垕功夫春晚》在Cctv-4國際頻道等台播出後,在家鄉產生積極影響,給新沂,給徐州文化增了光彩……
席間,文友們暢所欲言,都很開心。特別聽了徐老師的八年「模範北京姥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經歷,以及他的北京見聞、人生感悟,我真是收穫滿滿,能量滿滿。我想,在座的各位也都會受益匪淺!
晚上回家我給徐老師發短信說,「今天晚上,大家都喝得痛快,聊得暢快啊!」徐老師回我說:「多了!海年邀酒,文武兩界,邳州、新沂、雎寧三地文友,豪飲爽談,妙語連珠,相見恨晚,興未盡而歸,期待再聚!」
徐老師回我說的「多了!」是指喝多了,說多了,用他的話說,「這都是海年惹的禍!」
我想,徐老師的知識多,見識多,閱歷多,性格豪爽,能說擅寫,又從北京而來,在北京常常幾個月聽不到鄉音,這個飯局也是圈子,幾個朋友也包括新朋友,都是他認識的或想認識的文藝達人。他想喝想講,講他的讀書寫作,做自媒體的事情和經歷,講他如何做到「北京模範姥爺」的,甚至講他喜歡養寵物,喜歡養鳥、養花的經歷給大家聽,這都是很自然的,不是文人的造作。
梁啓超先生說過,「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周作人也曾說:「我們應該把生活當作一種藝術,美且微妙地生活。」人有趣,便不俗。徐老師不俗,他很雅。他熱愛生活,熱愛人生,搞自媒體,辦公眾號給人發文章,為善最樂!
徐老師講,在北京遇到的給帶孩子的老人、朋友,他們往往會有心結,會有矛盾,一經徐老師的及時溝通交流,心結就打開了。
徐老師給一個博士生的老爸講,「你幫助兒子帶孩子,做家務,其實你也是在輔助做博士的工作,你也是在實現人生價值,為國家做貢獻!」這話有道理,這能讓人「頓開茅塞」,一下釋然。
徐老師對人生的認識不一般,他深層次的正確的理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活得很通透,活得很明白。他健談幽默,生活有趣,他的人生豐富多彩。徐老師講課,都以身說事,給人的都是積極的,滿滿正能量。
徐老師的同學仝建設,他很有才氣。我知道,他在八九十年代曾經寫了不少作品,在國家、省級報刊發表過,可是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撂筆不寫了,這次徐老師把他請來,是想再請他「出山」,給他打開心結,讓他再次發光發熱。
我可想象,徐老師在家鄉,在北京都是個招人歡迎,招人喜歡的人!
邳新睢三地九位文人雅集,各有特長,不一而足,這讓我想到古代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代表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八雅」也是現代中國文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之體現。
希望今後,我們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自由發展。許多成就,都是因為喜歡,都是玩出來的,這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
生活情趣,就如一道屏障,將人與塵世的喧囂拉開距離,使人超越功利與欲望的束縛。
這次「明德砂鍋居雅集」美好的時光讓我難忘,讓我進一步深刻理解:人生不斷學習,培養興趣愛好,培養情趣很重要,一個懂得生活情趣的人,即便在短暫的時光里,也能生出審美的感觸,以審美的眼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