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127.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 的原始碼
←
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br><img src="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2493/d249365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620/948950.htm 圖片來自ettoday]</small> |} '''B-1“槍騎兵”(Lancer)'''是[[美國空軍]]在[[冷戰]]末期開始使用的[[超音速]][[可變後掠翼]]<ref>[https://liu08222000.pixnet.net/blog/post/227163644 可變後掠翼],痞客邦</ref> 重型長程[[戰略轟炸機]],由[[北美航空]](後與[[洛克威爾|洛克威爾公司]]合併,又被[[波音]]併購)於1970年代研製,在1974年首次試飛,並於1985年服役。 == 設計特色 == 機體最大的特色是採用可變後掠翼的形式,全開時翼展可達到41.78米,採用最大[[後掠角]]時是23.84米。可變後掠翼是用來調和各種矛盾要求的手段,如高速飛行、低受風負荷(Wind Gust)、長續航距離及優良的起降性能等。由於採可變後掠翼,B-1能從跑道長度較短的民用機場起飛作戰;事先分散機群可避免因敵方先制攻擊機場而全數遭到破壞。 B-1的機身是由平滑的曲面所包覆,和主翼沒有明顯界線。此外,曲面可分散[[雷達]]的[[電波]],藉此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RCS),使B-1更不易被雷達察覺。 == 發展沿革 == 二战后,[[战略空军司令部|美国战略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走高空高速技术路线。相继发展出10台发动机的[[B-36和平締造者轟炸機|B-36D]],6台发动机的[[B-47轟炸機|B-47]],8台发动机的[[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1960年服役[[B-58轰炸机]]最大飞行高度超过了15200米,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1850千米/小时。[[XB-70戰神侍婢式轟炸機|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最大飞行高度24400米,最大速度更高达3倍音速,但在1963年因[[美國國防部|國防部]]的指示不得不於放棄。B-70計畫取消不久後,美國空軍就開始檢討新戰略戰鬥機的構想。新戰略轟炸機不追求B-70那麼高的速度,而是以[[音速]]左右的低空進攻為主。 由於[[B-52轟炸機]]的高空[[亞音速]]進襲方式,在面對新式的防空系統、飛彈及戰機已難以生存,而新一代具匿蹤性能的「先進技術轟炸機」(ATB)所需技術,在短期之內又無法開發出來。為了維持美國「戰略鐵三角」(陸基長程[[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式彈道導彈]]、長程戰略轟炸機)的完整,美國決定研發新世代具低空滲透能力的長程戰略轟炸機,來填補這一個空檔。1961年美国空军启动了“亚音速轰炸机”(SLAB)计划。1965年启动了“先进有人驾驶战略飞机”(AMSA)计划。經過60年代[[F-111]]及B-70等2個失敗的發展案後,1969年,美国空军发布了项目需求书,AMSA被正式命名为B-1“枪骑兵”。B-1A的主要作战方式为超音速高空突防,1970年6月4日,美国防务系统采办评审委员会最终决定,B-1项目进入全尺寸发展阶段,由洛克威爾公司生产5架飞行试验样机和1架静力试验样机。1974年10月26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尔姆德,机号74-0158的首架B-1原型机正式出厂,并于当年12月23日首飞。首飞历时78分钟。1977年,B-1A計畫因為造價高昂,且穿透能力不如彈道飛彈,1977年6月30日,[[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卡特]]在听取了国防部长布朗的建议之后,宣布取消B-1的生产计划。布朗认为,携带现代巡航导弹的作战飞机可以更有效地确保美国战略力量的有效性。然而,已經建造的四架原型機仍持續試飛至1981年4月。1978年10月5日,在15240 米高空,第二架B-1原型机达到了M2.22的最大飞行速度。 直到繼任的美國總統[[雷根]]上台後,1981年10月2日,里根总统宣布,美国将制造100架低空高速突防的B-1B战略轰炸机,并在1986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B-1B总经费达到了205亿美元。於1983年3月進行B-1B原型機的試飛,1985年正式量產進入美國空軍服役。最高在役的数量约为95架。 B-1B首次投入實戰是在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動]],對伊拉克進行空中轟炸。 1999年,6架B-1B投入[[北約]]各國對[[塞爾維亞]]所進行的聯合轟炸任務,並在僅佔總飛行架次2%的情形下,投擲了超過20%的彈藥量總合。 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初期,8架B-1B也扮演十分重要的空中轟炸角色,投擲了包括約3,900枚[[JDAM]]在內的各型傳統炸彈。而之後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中,亦有少量B-1B參與空襲任務。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