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6.22.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AGM-65小牛飛彈 的原始碼
←
AGM-65小牛飛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AGM-65小牛飛彈'''<br><img src="https://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800x533-fp/s3/thumbnails/image/LU3_6428_0.jpg?itok=ZinJs5vq"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torm.mg/article/255186 圖片來自風傳媒]</small> |} '''AGM-65“小牛”'''(AGM-65 Maverick),是[[美国]]研制的一种為[[近距離空中支援]]<ref>[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13-96240.html 近距離空中支援],全球防備</ref> 而开发的空對地戰術[[飛彈]](AGM),取代了[[AGM-12飛彈]],小牛飛彈家族是西方國家量產時間最久的精確導引武器。它能有效地打擊各種戰術目標,包括裝甲單位、防空設備,艦艇,地面運輸部隊及燃料儲存設施等。 ==發展背景== 美國空軍在1965年尋求AGM-12飛彈的替換品,該型飛彈是當時美軍戰機的主力對地精準打擊武器,使用無線電指揮導引,飛行員在瞄準目標後必須繼續朝目標飛去直到飛彈集中目標,無法進行迴避機動,使飛官暴露在較高的被擊墜風險下。且AGM-12的彈頭對車輛目標或是掩體雖然綽綽有餘,但是對建築物的破壞力則不夠,[[越戰]]期間美軍炸射[[頷龍橋]]的經驗顯示了這個缺陷。空軍最初是以AGM-12的技術進行改良,研發AGM-83、AGM-79、AGM-80等型號飛彈,但最終皆不成功。AGM-12的另一個用戶美國海軍則是在1962年意識到這問題,它們的解決方案是AGM-62鼓眼魚雷射導引炸彈。 美國空軍方面,在1966年至1968年間由[[休斯飛機公司]]與洛克威爾公司競爭,研發射後不理的對地飛彈,兩間公司都在1966年取得300萬美元的研發合約進行初步設計工程。到1968年,休斯飛機獲選為這個計畫的勝利者,獲得9,500萬美金的合約開發新型飛彈,合約並提供了採購選擇權,可以要求美軍採購17,000枚飛彈。1969年9月18日,由F-4戰鬥機掛載AGM-65進行首次無導引實彈測試,同年12月18日完成首次有導引之全功能實彈射擊。 1971年7月,美國空軍簽訂首批採購合約,以6,990萬美金採購2,000枚飛彈,飛彈從1972年開始交貨。隨後休斯公司要求美軍履行採購權合約,至1975年時已經有17,000枚AGM-65A飛彈交付美軍。 ==設計== 休斯公司設計AGM-65時導入了它們熟悉的氣動結構:長[[翼弦]][[三角翼]]結合圓柱形彈體,類似的設計在AIM-4與AIM-54也有運用。此外小牛飛彈硬體採納了模組化架構設計,可以讓不同尋標器、戰鬥部匹配在相同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彈體上;不同型的AGM-65具有不同的導引系統,包括[[光電]]、[[激光]]、[[红外线]]、[[感光耦合元件]]、[[極高頻]]導引等。 小牛飛彈最初得以實踐射後不理技術的能力是電視影像導引,飛彈的尋標器是一組可以轉動,焦距200毫米的攝影機,飛彈在未離架前他會將影像傳遞至駕駛艙,飛行員鎖定目標射出後,飛彈電腦了會記憶影像,並會透過計算攝影機的俯仰角、飛彈的運動方向,將這些參數誤差補正讓飛彈得以準確地朝尋標器鎖定的物品飛去,其圓周率誤差最佳可達1.5公尺。不過光學尋標器被很容易被不良天候給干擾,因此後來以不同的元件給替換,但基本原理並無變化。 AGM-65亦有兩類彈頭,一種重57公斤、於頭部有[[接觸引信]],另一種彈頭較重為136公斤、配備[[延遲引信]],後者增加的動能穿透目標后再引爆;後者對大型、堅固的目標最為有效。 == 使用者 == 大部份美軍戰鬥機、攻擊機,甚至是巡邏機都有掛載小牛飛彈的能力,但後續型號使用較高精度的瞄準硬體,如紅外線攝影機、雷射標定器等,並非所有機種都有內建,因此在配備此武器時也可以藉由外掛導引莢艙的做法增加武裝配備彈性,以下是一些例子: * [[F-4幽靈II戰鬥機|F-4E幽靈II]] * [[F-5自由鬥士戰鬥機|F-5E/F C構型機]] * [[F-15E打擊鷹式戰鬥轟炸機|F-15E戰鬥機]] * [[F-16戰隼戰鬥機|F-16戰隼]] * [[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F-18E/F黃蜂]] * [[JAS 39獅鷲戰鬥機|JAS 39獅鷲]] * [[貝爾AH-1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 * [[A-10雷霆二式攻擊機|A-10C雷霆II]] * [[AV-8攻擊機|AV-8B鷂II]] * [[P-3獵戶座海上巡邏機|P-3C獵戶座]] == 實戰紀錄 == *越戰 :第一批小牛飛彈在1972年交付,趕上了[[越戰]]最後時刻,在1972年8月30日開始執行任務,第一批被核可操作的機種有[[F-4幽靈II戰鬥機|F-4D/E]]與[[A-7海盜二式攻擊機]]。越戰中共發射了18枚小牛飛彈,13枚命中目標。 *贖罪日戰爭 :以色列得到小牛飛彈是在1973年10月[[贖罪日戰爭]]期間美國實施的五分錢救援行動(Operation Nickel Grass)之後,由於中東的大氣條件適合光學導引尋標器操作,因此在該場作戰中小牛飛彈締造了80%命中率,有效打擊了埃及機械化部隊。 *兩伊戰爭 :[[伊朗]]持有的美軍戰機在[[伊朗革命]]後勤斷援後仍勉強運作,且發揮了極大的效果,1975年6月一隊F-4E發射了12發小牛飛彈,摧毀了一個連的伊拉克戰車。[[伊朗空軍]]的F-4也曾使用過小牛飛彈攻擊伊拉克海軍飛彈快艇和[[伊拉克]]地面部隊,由於F-4因料件問題妥善率不足,伊朗改造讓AH-1J海眼鏡蛇直升機可以發射小牛飛彈,並獲得了可觀的戰果;由於伊朗和美國交惡致使美方中斷後勤支援,雖然在[[伊朗門事件]]中伊朗方得到少量的美規原廠零件,但後來[[兩伊戰爭]]停火後即無法繼續運作,伊朗方面則決定複製各種美製武器維持戰力,現今伊朗方面服役中的小牛飛彈多為1990年代後的仿製版,而伊朗的空對地飛彈主要使用來自中俄兩國的製品。 *波斯灣戰爭 :美軍在1991年的波灣戰爭陸地攻勢發動前,對伊拉克發動近2個月的空中掃蕩任務;據統計在該段時間美軍至少使用小牛飛彈執行5000次對地面裝甲目標攻擊任務,運用型號為紅外線影像導引之AGM-65D,美國空軍統計認為小牛飛彈的命中率有80%以上,但美國海軍陸戰隊則認為只有60%。在2003年的伊拉克作戰行動中美軍共發射918枚小牛飛彈。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AGM-65小牛飛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