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99.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21天效应 的原始碼
←
21天效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26/c0981e058724461684db8716dab4e160_th.jp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127310564_56209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21天效应'''是中国的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ref>[https://www.sohu.com/a/532497362_121124287 科普 | 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搜狐,2022-03-25</ref>,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气承当。四平八稳,神州永昌。她讲究字体的间架结构,平衡布局。也讲求字形的沉稳厚重,大气端庄。横要平竖则直,切不可头重脚轻根底轻飘<ref>[https://www.sohu.com/a/301289431_799695 【传统之韵】汉字--最优秀的传统文化] ,搜狐,2019-03-14</ref>。 ==名词解释==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根据我国成功学专家易发久研究,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21天效应的产生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21天效应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据研究发现,影响21天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如下方面: 一是旧习惯、旧理念对新习惯、新理念形成的干扰。当两种习惯、理念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中某些因素都要求相反的内容时,就会发生干扰。例如教书育人与导学育人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要求教师做出育人的理念与行为,但教书与导学的育人手段有较大差异,甚至有本质差异,因此,要形成导学育人的新理念与习惯常会受到教书育人的影响和干扰。实践表明,旧习惯、旧理念越是巩固,新习惯、新理念的形成就越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在旧习惯、旧理念干扰下学习一种新习惯或新理念,就会时常出现某些顽固性的错误。这些错误来自旧习惯、旧理念中的成分。可见,一个新理念或新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或重复21次),是与旧习惯、旧理念的干扰有密切关系的,这也可以说是产生21天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是理念与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一点前面已经谈及,据易发久的研究,它需要三个阶段才能形成。如用美国凯尔曼(1961)的研究,它也需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顺从。即表面接纳新理念、或开始新习惯,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尽量与新的要求一样,而在实质上未发生任何变化。此时,最易受到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因为顺从可获得奖励,不顺从就会遭到惩罚。可见,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一开始多数是受到外在压力影响而产生的,自发的是极为少见的。第二阶段,认同。认同是在心理中主动接纳新理念、新习惯的影响,比顺从更深入一层,因此,此时意识成分更加浓厚,不再是被动的无奈的,而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加以变化,使自己尽可能接近新理念、新习惯。第三阶段,内化。此时新理念、新习惯已完全融于自身之中,无任何不适之处,已彻底发挥新理念、新习惯的作用。一般而言,这三个阶段对非特异的理念、习惯只需21天便可形成,这是大量实验与实践的结果。 三是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地重复,即使简单的不断重复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应不是说,一个新理念、新习惯只要经过 21 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这一新理念、新习惯要不断地重复才能产生效应。这也是现在许多广告不断播报的原因所在。 当然,这里所讲的21天是对新理念、新习惯的中等程度而言的,强度低的、简单的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就可能会形成的快一些,强度大的、复杂的新理念、新习惯就可能形成的慢一些,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理念、新习惯的性质对形成的时间来说也可能会有影响。但目前尚不知影响有多大,也需深入探讨。 此外,旧理念、旧习惯的改变或消退是否也如同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呢?其机理是否一致?尚不得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这一旧理念、旧习惯就是我们想要改变成新理念、新习惯的,也就是两者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应该说它们是同步的,立的时候,也就是破的时候,也就是说,同样需要21天才会产生效应。 21天效应对学校导学育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现在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不良错误观念难以改变,新理念、新习惯难以形成,与我们没有按照21天效应的规律办事很有关系。因此,学校教师要积极应用这一规律,下列是应用时尚需注意的对策: 首先,学校教师要知道习惯、理念具有巨大的作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 5% 是非理念行为,属于非习惯的行为,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受理念支配,都属习惯性的行为。由此可见,理念、习惯在一个人行为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力量所在。因此,形成良好的新理念、新习惯就显得格外重要,千万不要忽视理念、习惯的作用。 其次,学校教师要相信理念、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形成的。我们学校教师中常有人如此感叹:“朽木不可雕也”,也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大量实验与实践证明,只要不断重复,习惯、理念是可以改变的。当然,改变理念、改变习惯会是一个极不舒服、极不情愿的事。但不管怎么说,人的行为是按理念、习惯行事的,不良的理念、习惯不改变,就可能产生不良的行为,其后果当然是不好的。因此,在改变理念、习惯时,不能因不情愿不舒服就放弃,必要时还要给予外在压力,特别是刚开始时更需如此。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一炮不打响,后续改变就不可能。因此,要记住改变任何一个理念、习惯时都要不断重复,直至21天,甚至21天以上。相信,没有改变不了的理念和习惯。否则,就意味着失败的来临。 第三,学校教师在改变学生的理念、习惯时,一定要遵循 21 天效应的规律,不能盲干。因此,下列三点尚需引起重视。一是要按照三阶段的形成特点进行理念、习惯的改变工作;二是要有耐心,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甚至更多天;三是在这21天里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不习不得。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21天效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