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183.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 的原始碼
←
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br><img src="https://doqvf81n9htmm.cloudfront.net/data/kiioy_214/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8/post/202011060014/%E5%9B%9E%E9%A1%A7%E4%B8%80%E7%94%B2%E5%AD%90%E3%80%8B%E5%BE%9E%E6%AD%B7%E5%8F%B2%E4%B8%8A%E7%BE%8E%E5%9C%8B%E7%B8%BD%E7%B5%B1%E5%A4%A7%E9%81%B8%E7%9A%84%E9%81%B8%E8%88%89%E7%B4%9B%E6%93%BE%EF%BC%8C%E7%9C%8B%E6%B0%91%E4%B8%BB%E7%9A%84%E7%9C%9F%E6%AD%A3%E5%83%B9%E5%80%BC 圖片來自businesstoday]</small> |} '''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于1980年11月4日(星期二)举行,是第49次[[美国总统选举]]。这次选举主要是现任[[美国民主党|民主党]][[美国总统|总统]][[吉米·卡特]]和共和党[[候选人]],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罗纳德·里根]]之间的竞争。此外还有共和党[[联邦众议员]][[约翰·B·安德森]]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最终卡特因[[伊朗人质危机]]加上国内经济状况恶化而兵败如山倒,仅获得了6个州和[[首都]][[哥伦比亚特区]]共49张[[选举人]]票,里根则赢得了另外44个州,共489张选举人票,创下以在野候选人身份参选而获得选举人票数目的最高纪录。 卡特击败[[泰德·肯尼迪]]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后,攻击里根是一个危险的右翼激进主义者。而里根则反过来多次嘲笑对手,最终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同期的国会选举中,共和党也在28年来首次赢得了[[联邦参议院]]<ref>[https://www.storm.mg/article/3085902 联邦参议院],storm</ref> 的控制权。这一次选举也标志着人称“里根革命”的开始。保守派作家和顾问克里格·谢利|Craig Shirley认为这次选举“就像1800、1860和1932年(选举)那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未来,并且将保守主义提升到了新的一代。” ==提名== ===民主党=== 民主党候选人: *'''[[吉米·卡特]]''',来自[[乔治亚州]]的時任总统 *'''[[泰德·肯尼迪]]''',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联邦参议员]] *'''[[杰瑞·布朗]]''',[[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克里夫·芬奇'''|Cliff Finch,前[[密西西比州]]州长 卡特在34个州的初选中赢得了24个州,击败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联邦参议员泰德·肯尼迪,8月在纽约举行的1980年民主党全国大会|1980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上,卡特在第一轮投票前就得到了60%代表的支持保证。尽管如此,肯尼迪仍然拒绝退出,决心在大会上决一胜负。 ===共和党=== 共和党候选人: *'''[[罗纳德·里根]]''':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乔治·H·W·布什]]''':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来自[[德克萨斯州]]的[[联邦众议员]] *'''约翰·B·安德森'''|John B. Anderson: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联邦众议员 *[[霍华德·贝克|'''小霍华德·亨利·贝克''']]:来自[[田纳西州]]的[[联邦参议院]]少数党领袖 *'''菲尔·克朗'''|Phil Crane: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联邦众议员 *'''[[约翰·康纳利]]''':前德克萨斯州州长 *'''[[鲍勃·多尔]]''':来自[[堪萨斯州]]的联邦参议员 *'''本·费尔南德兹'''|Ben Fernandez: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前駐[[巴拉圭]]大使 *'''哈罗德·斯塔森'''|Harold Stassen:前[[明尼苏达州]]州长 *'''小洛威尔·P·威克'''|Lowell P. Weicker, Jr.:来自[[康涅狄格州]]的联邦参议员 前州长罗纳德·里根曾在4年前差一点就击败当时担任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因此这一回他再获提名的呼声甚高,在7月于[[底特律]]举行的1980年共和党全国大会|1980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上,他在第一轮就已经胜出,然后他选择了自己赢得提名过程中的头号劲敌,来自德克萨斯州的乔治·H·W·布什来作自己的竞选搭档。 ==其他候选人== ===约翰·安德森=== 在共和党初选中不敌里根后,约翰·安德森以无党派的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了普选,其参选形象是一个与里根的保守派不同的共和派温和派,不过他之后的竞选只是让反对卡特的选民感到沮丧。随着选战的发展,他的支持者也逐渐加入了卡特和里根的阵营。他的竞选搭档帕特里克·卢西是一位民主党人,曾担任威斯康星州州长,当时还由总统卡特指派担任驻[[墨西哥]]大使。 ===艾德·克拉克=== [[自由党 (美国)|自由党]]提名艾德·克拉克|Ed Clark竞选总统,[[大衛·漢密爾頓·科赫|大卫·H·科奇]]竞选副总统。他们在50个州加上首都哥伦比亚特区一共赢得了92万1128张普选票,占总票数的1.06%。从比例上,这至今仍是自由党总统候选人所获得过的最好成绩。而从绝对数值上,这一数字也要直至[[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才被超过。他们的支持者占比例最高的是[[阿拉斯加州]],普选票得票率达到11.66%,超过了独立候选人约翰·安德森,几乎达到了卡特所得票数的一半。大卫是[[科氏工业集团]]的老板之一,他为这次自己掏了部分腰包。 ==背景== 伊朗人质危机|逃离德黑兰 197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段[[停滞性通货膨胀|低经济增长、高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的痛苦时期,间歇性的能源危机更是雪上加霜。1974年8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宣布辞职和1979年12月[[阿富汗战争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这样的事件导致全国普通产生了一种倦怠感,并且认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外交事务,美国都在不断地走下坡路。而从1979年11月4日爆发一直持续到1981年1月20日才结束的[[伊朗人质危机]]更是激化了公众认为国家已进入危机的认知。 吉米·卡特因伊朗人质危机而倍受责难,[[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的支持者们焚烧[[美国国旗]]并高喊反美口号,带被俘的美国人质带到大街上游行示众,并焚毁卡特的肖像。卡特的反对者们视他为一个躲在家中无力解决日益恶化经济问题的失职领导人,而他的支持者则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着多年的积累,正直而用心良苦的总统不应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对待。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