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89.1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龙山文化遗址 的原始碼
←
龙山文化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龙山文化遗址.jpg|缩略图 |[http://www.qulishi.com/huati/lswh/ 龙山文化城子崖古国生活场景]]] '''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附近,1965年发现。整个[[遗址]]南北约2000米,东西约1500米,由若干个遗址群组成,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 名称来源 == 龙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000-4600年。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 [[File:龙山文化遗址3.png|缩略图|[http://www.qulishi.com/huati/lswh/ 龙山文化鸟首足鼎]]] 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尚义县现存大量龙山文化遗址,曾经出土过大量辽金时期的文化遗存。 据史料记载龙山文化遗址,发源于巨野河和武原河流域。巨野河,西支发源于[[历城区]]西营镇拔槊泉,东支发源于济南市章丘区[[曹范镇]]北曹范村西的巨野河,又名巨合水。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巨合水南出鸡山西北,北经巨合故城西。”东西两支在龙山镇北汇集流入现杜张水库后,经历城鸭旺口入小清河。 龙山文化遗址全长约46.8公里,河床宽50米。此河两岸遗址甚多,城子崖便是各支流汇入巨野河的第一个河边台地遗址。武原河又名武原水,在巨野河东部,据《水经注》记载:“武原水北经谭城东,又北经东平陵县故城西。” [[File:龙山文化遗址2.png|缩略图|[http://www.qulishi.com/huati/lswh/ 龙山文化]]] 历史上有名的巨合城和谭国故城就在两河之间。1930到1931年,考古界对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发掘。上层为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下层首次发现了一种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最初称为“黑陶文化”,后以遗址命名为“龙山文化”,现在专称为“山东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是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主要有杯、碗、豆、盘、盆、罐、瓮、鼎、等日用器皿,其中以带扳杯、三足盘、高柄豆、鸟首足鼎、白衣黄陶袋足、肥袋足最富有代表性,还有漆黑光亮、做工极其精致、薄如蛋壳的陶器,称之“蛋壳陶”,其制作技术高超绝伦,是陶器中上佳之品。此外,在遗址周围还发现一处平面为长方形的版筑夯土围墙遗迹,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约390米,墙基厚度达10米,考古发掘者认为这可能是当时的城墙基址。<ref>[https://www.sohu.com/a/199377298_697826 文旅胜地,情满章丘,醉美章丘欢迎您!搜狐网]</ref> == 历史战役 == [[File:龙山文化遗址1.png|缩略图|[http://www.qulishi.com/huati/lswh/ 龙山文化]]] “两河流域”是海岱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为“济左走廊”之锁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相,领兵攻齐,路过龙山。韩信意欲出奇兵打齐国一个措手不及,故不从城内穿过,在龙山北1公里许的巨野、武原两水交汇处架起一座石桥,大军往东直扑临淄,大败齐军。以后,这座桥也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很多方便,为了纪念韩信,当地百姓称此桥为“韩信桥”。 历史上著名的“耿弇讨张步之战”也发生在两河流域。《水经注》记载:“耿弇之讨张步也,守巨里,即此城也。三面有城,西有深坑,营也。与费邑战,斩邑于此。”张步,字文公,琅邪人,为当地豪强,聚众数千人,自封为武威大将军,据齐地。后受命刘永,自封定汉公,未成。 建武五年(公元29年),武帝派建威大将军耿弇起兵讨张步。张步闻之,派大将费邑守济南(即东平陵),派费敢守巨里(即龙山巨合城),又分兵屯祝阿,并在长清及泰山西侧置数十营以待耿弇。因巨里西临巨野河,耿弇即派兵砍伐树木,扬言要填平巨野河。几天后,巨里有降者,告之费邑要发兵救巨里。 闻之大悦,急令攻下巨里后,自引精兵于巨合城外高冈上大战费邑,将邑斩之。这是东汉时发生在两河流域的一次著名战役。<ref>[https://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41114/ArticelE15002FM.htm 龙山古河寻古 - 齐鲁晚报数字报刊]</ref> == 分布范围 == === 桐林遗址 === 在农事耕作中曾多次出土网坠、斧、镰、锛等磨制钻孔石器及黑、红、白质陶器。省文物考古部门也曾多次对其进行过勘探、发掘,发现遗址中心部位文化层堆积厚达3~4米,内涵十分丰富。出土遗物有罐、鼎、甗、鬶、盆、碗、杯、豆等陶器。其中有极为少见的高38.5厘米、口径30.3厘米的夹砂陶鬲;有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高达116厘米、口径44厘米的灰陶甗。遗址中的鼎、甗器之足,多做成鸟喙形。陶杯多仿竹节式,壁薄且轻,胎质细腻,釉质光亮。在发掘中还发现了目前山东境内最大的龙山文化城 。 === 大蓬科遗址 === [[File:龙山文化遗址4.pn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19b50c70102x9r9.html 龙山文化]]] 位于今皇城镇大蓬科村东北。东西约600米,南北约300米,地势较洼。1987年3月文物普查时发现有一古道通过遗址中部,并对其进行了试掘,文化层一般在2米左右。出土遗物有鬲、盆、鬶等器物残片,陶色灰白,器壁较厚,多饰粗绳文。 === 于家庄遗址 === 位于今皇城镇于家庄南500米处,与齐国故城一河相隔。遗址南北约500米,东西约400米。1965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师生在临淄实习时发现。文化层厚1.5米左右,未进行发掘,在农事耕作时曾出土过残石斧、镞、蚌刀、蘑菇形钮器盖等。多属龙山文化类型,也有岳石文化的典型器物。 === 四台蒙古营遗址 === 2014年7月13日,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北省尚义县的石井乡四台蒙古营发现4000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墓葬,挖掘出遗骸一具。 其中陪葬物品有夹砂黑陶片21片、石斧一把、石铲一把、石磨轮两个及颈项佩戴饰品。考古人员认定此处为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 此墓葬出土的夹砂黑陶、打磨石器、骨器等随葬物品,对研究龙山文化以及当时葬俗生活习俗有着重要意义。 === 董褚遗址 === 位于今稷下街道办事处董褚村西南。东西约600米,南北约200米。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次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试掘,文化层较厚,一般都在2.5米左右。有灰坑、窑址以及房屋遗迹等。出土遗物有石斧以及鼎、鬶、盆等陶器残片。 <ref>[http://www.qulishi.com/huati/lswh/ 龙山文化距今多少年_龙山文化遗址_趣历史]</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龙山文化遗址
」頁面